世界彝都 六祖文化廣場

今天給大家介紹具有世界彝都之稱的六祖文化廣場。六祖文化廣場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西郊10公里處的舊圃鎮,有一座石山,名叫老鴰巖。六祖文化為全球彝族祭祖的重要聖地。規劃用地面積800餘畝,規劃為AAAA級景區。有:祭祖廣場、阿普篤慕銅像(21米)、六祖銅像、彝族祠堂、彝族博物館、停車場、棧橋、梯步等。

世界彝都 六祖文化廣場

據彝文文獻記載,彝族在歷史上曾經歷洪水氾濫的時代。戰勝洪水之後,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篤慕召集了一次大會,將其子民分為武、乍、糯、恆、布、默六支,由他的六個兒子(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熱、慕雅臥、慕剋剋、慕齊齊)帶領,每兩支人為一聯盟形式,向不同方向遷徙、拓疆。彝族先民分向各地後,逐漸成為西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後世把這一重大的歷史活動稱為“六祖分支”

世界彝都 六祖文化廣場

關於彝族“六祖分支”的去向,《西南彝志》說:“武、乍二長子,居楚吐以南;糯、恆二次子,往洛博而北;布、默二幼子,實液中部漫。天上佈滿星,地上佈滿人,六祖的後裔,各處去定居。”由於彝語地名的消失和演變,難以判斷“楚吐”、“洛博”、“實液”等地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但大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武、乍居雲南,糯、恆遷四川,布、默徙貴州,從而形成今日彝族主要分佈於川滇黔的格局。

世界彝都 六祖文化廣場

六祖文化廣場《指路經》是古代彝族給亡者舉行祭祀活動時吟誦的一種特定的古典經文,別名《陰路指明》、《教路書》等,是彝族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畢摩文獻,同時也是史詩性文學作品。《指路經》產生於民間,與一般民眾聯絡緊密。流傳於滇南的《指路經》和彝文家譜,大多說他們的祖先是由洛宜山(包括今天雲南祿勸、會澤、東川及四川會理一帶)遷到昆明的,然後到晉寧、通海、建水以至滇南各地。流傳於涼山的彝族口頭史詩《勒俄特衣》,對糯、恆兩支的歷史有較多的記載。

世界彝都 六祖文化廣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