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清代嘉慶時期有一部悲情戲《酬紅記》,又名《鵑紅記》,共分八出,體制介於雜劇與傳奇之間。其作者為安徽合肥人趙對澂(1798—1860),字念堂,號野航。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清嘉慶刊本《酬紅記》

劇情梗概是這樣的:

四川才女杜鵑紅,幼孤,依母為活。及笄之年,逢棍徒聚眾造反,殺人劫財。鵑紅為避戰亂而出逃,在燕趙之地富莊驛站病篤,臨終前在驛站粉壁上題了六首斷腸詩。二十年後,浮槎山樵偶經驛站,看到題壁詩,深受感染,遂和詩數首,連同鵑紅絕筆詩一起,遍寄同好,徵集和作,鵑紅之事於是廣為流播。

此劇熔鑄離亂之苦與才女凋零於一爐,俗話說“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紅顏自古多薄命”, 兩種悲劇元素的滲透令“美人黃土”的悲情氛圍尤其濃郁,頗為動人。

據趙野航朋友的記載,這部劇作的情節關目不是憑空虛構的,而是有其現實的來源出處。換言之,此劇女一號杜鵑紅是實有其人的,其不幸遭際也是實有其事的。

正是杜鵑紅其人其事觸發了趙野航創作此劇的衝動。如吳嵩梁(1766—1834)《嘉慶六年富莊驛有蜀中女史鵑紅題壁詩六首,趙君野航見而和之,且為譜〈鵑紅記〉院本八出,屬題其後》: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香蘇山館詩鈔》

故鄉遙隔馬嵬坡,

兵火飄零奈汝何。

題到小名知是讖,

萬行紅淚子規多。

飛英狼籍遍天涯,

怪雨盲風去路賒。

翻羨寒閨春晝永,

膽瓶安穩供梅花。

一枝玉笛譜清愁,

藉甚才名趙倚樓。

可惜未尋埋玉地,

墓碑親與刻蘇州。

杜宇聲中夜月高,

十分哀怨寄檀槽。

倚聲爭似西泠女,

自畫青衫誦楚騷。

此詩原注:“杭州吳蘋香女史自制《飲酒讀離騷》新曲,有〈喬影〉一折甚工”。這是一組詠劇詩,系吳嵩梁應趙野航之請,為《鵑紅記》所題。

吳氏在詩題中明確記載了戲曲的本事來源:

嘉慶六年四川才女鵑紅躲避戰亂,在富莊驛臨死前寫了六首題壁詩,趙對澂看到後作詩和之,並且以此為本事創作了戲曲《鵑紅記》。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掃葉山房刊本《酬紅記》

詩中反覆突出女主人公的紅顏薄命,甚至無理地責怪其名字不好,是讖語,即“題到小名知是讖,萬行紅淚子規多”,叫什麼不好,非要叫“杜鵑紅”,這分明預示著“杜鵑啼血猿哀鳴”嘛,多不吉利呀。

詩中還將她與清代著名才女吳藻相比。吳藻(1799—1862),字蘋香,著有戲曲《飲酒讀離騷》。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吳藻全集》

龔舫《題合肥趙野航〈酬紅記〉》詩序雲:“嘉慶教匪之亂,蜀中女子杜鵑紅流播燕薊,題詩富家莊驛壁,寫哀怨也。後趙君公車過此,和其詩並紀其事。”

此詩與吳嵩梁之詩顯然是對同一事件的記錄,儘管兩者表述不同,意思高度相似。只不過,吳嵩梁稱劇名為《鵑紅記》,龔舫則呼劇名為《酬紅記》,說明兩者是同劇異名。龔舫詩全文如下:

薊門楊柳綠絲絲,

不盡公車驛路馳。

一自杜鵑啼血後,

文章千古屬情痴。

粉壁啼痕隔幾年,

雪泥鴻爪認因緣。

風霜剝蝕偏難盡,

留與人間哭暮煙。

兵戈已靖未生還,

劫火雖銷血淚斑。

莫把檀槽滯幽魄,

夜臺猶問劍門山。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掃葉山房刊本《酬紅記》

吳嵩梁、龔舫兩人的詩歌、詩序中的說法如符契相和,言之鑿鑿。據此,我們似乎可以板上釘釘地官宣:

《鵑紅記》是趙野航在嘉慶年間發生的真實事件的基礎上,加以增飾、敷演而成的,他甚至把自己寫入劇中成為其中一個角色“浮槎山樵”。浮槎山樵是趙野航的別號。

敲黑板,劃重點,驚天逆轉來了。誰能想到,這純粹是一次烏龍事件,純粹是一個美麗的錯誤。貌似真實的人,貌似真實的事,其實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所謂才女題壁詩竟然是三個大男人喝酒上頭、荷爾蒙爆棚後集體偽造的。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幻象就像美麗的肥皂泡,色彩繽紛,炫人眼目。將之戳破之後,真相儘管很煞風景,卻是不容抹殺的事實。

原本假象是可以一直保留下去的,直到有一天作假者自己按捺不住,出頭揭秘爆料。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個自曝“醜聞”的不是泛泛之輩,而是在當時文壇大名鼎鼎的陸繼輅。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崇百藥齋文集》

陸繼輅(1772-1834)《辛酉正月,偕劉大嗣綰洪大飴孫宿富莊驛,寒夜被酒戲聯句成六絕題壁上,署曰蜀中女子鵑紅,已而傳和遍於京師,兩君戒餘勿言。頃來平梁有王秀才垿以行卷來質,則悲鵑紅詩在焉。既為失笑而死生今昔之感不能無愴於懷,書此寄劉大都中並邀同作》:

分明重展退紅箋,

此事沈吟二十年。

縱使蘭亭非贗本,

也應不是舊嬋娟。

洪厓仙去太匆匆,

流盡湘波恨未終。

一賦玉樓傳誦遍,

不煩人世碧紗籠。

依然一葦阻銀河,

珍重寒宵聽玉珂。

此日江頭誰濯錦。

恐無清淚涴春波。

根據詩題所述,所謂鵑紅的六首題壁詩是陸繼輅、劉嗣綰、洪飴孫三人合夥偽造的。當時他們住宿於富莊驛,在正月寒冷的夜晚,酒喝嗨了,無聊之餘遊戲聯句而成六首絕句,題於驛壁,惡作劇地署名為“蜀中女子鵑紅”。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仕女圖

真相大白了,六首題壁詩的作者根本不是一個年方及笄的美麗才女,而是三個很有才華的大男人。可能是這組偽作聯句聯得自然渾成,模擬才女聲口太像了,結果玩過火了,此詩很快傳遍京城,引來一大批人的和詩,造成轟動效應,讓三人始料不及。

身為官員的劉嗣綰、洪飴孫怕真相傳出,對他們名聲影響不好,還特意叮囑陸繼輅務必對此事保密。只是後者非但沒有守口如瓶,反而將其寫入詩中,公之於眾了。不過此時參與作偽的洪飴孫(洪厓)已經去世。

可以設想,三人酒後的聯句遊戲之作,如果收入自己的詩集,可能引不起任何一絲漣漪,但假託蜀中才女鵑紅之名,竟然在當時掀起軒然大波,引來和詩無數,甚至刺激趙野航傾情投入,創作了戲曲《鵑紅記》,為戲曲史上留下一部優秀作品,也算是意外收穫。

王昊:從詠劇詩看戲曲史上的一次烏龍

《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研究》,王昊著,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2月版。

我想戲曲史上類似的烏龍事件應該不止這一樁,如果能系統蒐集起來加以總體觀照,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