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兩類嚴重的煩惱

有兩類比較嚴重的煩惱。一類叫“重惑”,一類叫“數行煩惱”。惑,就是煩惱的意思。重惑,也叫上品煩惱。煩惱分下中上三品,上品是比較重的煩惱。像發很大的脾氣,就是重惑。稍微有點不高興,是下品惑。數行煩惱,是始終揮之不去的煩惱。

障礙修行的事情有三種,也叫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其中的煩惱障,並不是指一切煩惱,也不是指上品煩惱,而是指“數行煩惱”。——數行煩惱,可以理解為一種心結,一種氣質,有事沒事就耷拉個臉,皺著眉頭,好像永遠心事重重的樣子,這比“上品煩惱”還嚴重,上品煩惱並不障礙解脫,這一輩子還有機會,但是,具有數行煩惱,這輩子是沒機會了,不僅這輩子沒機會,下輩子也沒機會了。

煩惱障和業障,是兩種最重的障。業障也不是指一般的惡業,而是指殺父親、殺母親這種業——數行煩惱對解脫的障礙,是不亞於殺害父親母親的。而報障,比如天生痴呆,只障礙一輩子。

所以,寧可起重惑,起非常熾盛的煩惱,也比總有一種煩惱揮之不去強。拿網路打比方,如果網路一天有一半時間是完全斷掉的,都沒問題,至少另一半時間是好的,能用,但如果一天到晚都是似連上又連不上的狀態,就什麼都做不了。

不過,重惑也有重惑的危險。重惑之下,所造的業是定業。定業,是一定受報的。有幾種情況會造定業:重惑、淨心、恆所造、於功德田起、害父母。

淨心,就是以殷重的心所造的業,比如非常虔敬地佈施。恆所造,是形成習慣的業。一件不好的事情,偶一為之,覺得羞愧、內疚,一旦成了習慣,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似乎是正常的,這時候,就成了“恆所造”,也一定會受報了。於功德田起,是指對佛、阿羅漢、上首僧,以及剛剛從見道、慈心定、無諍定、滅盡定出來的人造業,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會馬上受報。害父母不用說了,下輩子一定受報。

重惑的危險是,在它推動下造的業,是必然受報的重大惡業。所以,起上品煩惱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控制住自己不要有什麼語言和行為。沒有語言和行為,就不會造語業和身業,意業雖然也受報,但缺少了身業、語業作為加行,後果不會那麼嚴重。

所以,關鍵是,不要在煩惱熾盛的時候,做出行為和決定,甚至包括開口說話。

這會不會憋壞呢?——千萬不要這麼想。如果認為,憤怒或者貪慾積壓在心裡,會越來越高漲,就像蓄積的山洪有可能把大堤摧毀,因此不如“洩洩洪”,把“該釋放的能量”給釋放掉,就麻煩大了——這說的是以發出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作為“釋放”手段的情況。那種情況下,很容易造重大惡業。因為,行為一旦做出,語言一旦發出,影響就不可收回了。就好比“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身表業和語表業(行為和語言)一旦發出,就徹底脫離了控制。就像一個人,朝別人開了一槍後,雖然子彈暫時還沒擊中別人,但已經朝別人飛過去,收不回來了。

不過,如果是找個人傾訴,或者自己哭一場,這當然沒問題。找個人抱怨、吐槽,就有問題。不產生惡果的“釋放”有個前提:不傷害別人和自己,包括不給別人帶來負面情緒。

關於“負面情緒是否應該釋放”,以前已經聊過很多了,一般來說,結論都是:不應該。所謂“釋放情緒”甚至美其名曰“釋放能量”是一種錯覺,往往是給做出不應該做的行為找個藉口,是自暴自棄的理由。就好比朝一匹馬屁股後面狠狠抽一鞭子,馬一定會驚叫著狂奔。這種狂奔不是“釋放”。根本的動力,在後面的鞭子。鞭子是煩惱,馬的狂奔是造業。狂奔引起的後果是“苦”,或者叫“受報”。

修行的人,如果把自己看成一匹馬,重要的是,透過狂奔的衝動瞭解到自己正在被煩惱的鞭子抽打,是逆著這條緣起的河流向上回溯,而不是順流而下——由於感受到抽打自然而然地想撒腿狂奔。

假如能瞭解到自己是在被煩惱一鞭子又一鞭子地抽打,就會越來越明瞭想要狂奔的衝動是從何而來。假如能瞭解到狂奔帶來的後果,就會忍耐住狂奔的衝動而暫時接受抽打併竭力維持步態。這是截斷輪迴之流的關鍵。

把心的力量叫做“能量”也好,叫做“動力”也好,總之,人們很吝惜對這種力量作負面的評價。依佛法看,這種力量,是流轉生死的動力,不斷受苦的根源。

那它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不斷地受苦而產生的。所受的苦,反過來成為狂奔的因。鞭子並不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抽打的,而是馬自帶的,隨著狂奔越迅猛,抽打的力道越大。因此,當它可以暫時忍耐抽打而保持步態穩定時,鞭子的力道也會漸漸減弱。

人們憤怒是因為痛苦,而憤怒本身又會推動人們禁不住要做一些行為,那些行為造成更劇烈的痛苦,於是受苦者更憤怒。貪婪也一樣。飢渴的痛苦迫使人們貪婪,貪婪的行為使飢渴者更飢渴。這樣順流而下,漸漸就有了“數行煩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