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元稹八歲喪父,他的母親鄭氏,出身於書香之家,辛苦將他撫養長大。元稹自幼聰穎,酷愛讀書,十五歲便和白居易一起及第,被授予左拾遺一職。

年輕氣盛、意氣風發的元稹,鋒芒太露,得罪了很多權貴,被貶為河南縣尉。後來,他的母親去世,悲痛的元稹回家為母親守孝三年。

仕途坎坷,生活失意的元稹,打擊接二連三地發生在他身上。他最愛的妻子韋叢英年早逝,這讓他悲痛不已。這些年來,韋叢一直跟著自己過苦日子,處處憂心,為了省錢,事事親力親為。如今,元稹升職,被授予監察御史一職,好日子還沒開始,妻子卻離他而去。

傷心的元稹,寫下了三首遣悲懷,讀來讓人動容。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遣悲懷其一 元稹 〔唐代〕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詩的首聯,詩人引用才女謝道韞以及戰國黔婁的典故,委婉地寫出韋叢身為大家閨秀,下嫁給自己,七年來,生活不如意,事事不順心。面對生活的艱辛,賢惠善良的韋叢,從未有過抱怨,元稹的愧疚之情,溢於言表。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東晉宰相謝安,偏愛侄女謝道韞。韋叢就像謝道韞一樣,才貌雙全,出身於富貴人家。而自己就像戰國時齊國的黔婁一樣,出身貧寒。韋叢未嫁之前,生活富足、無憂無慮,而自己一介卑微寒士,婚後只能讓妻子跟著自己過辛苦日子。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詩的頷聯,詩人回憶往事,溫馨又心酸。“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藎篋意為用竹子或草編制而成的箱子,可見元稹家境之清貧。韋叢發現詩人沒有可以更換的衣服,於是翻箱倒櫃,搜遍所有的箱子,也找不出可以替換的衣服。

家裡沒錢,有時候詩人想喝酒,於是跟妻子軟磨硬纏,央求她去給自己買酒。泥一詞,生動形象地寫出詩人撒嬌耍賴,而妻子對他寬容疼愛的生活情趣。元稹也許只是一句玩笑話,韋叢卻當了真。拔下自己的金釵,換了錢給丈夫買酒。

詩的頸聯,詩人動情地描寫了韋叢操持家務,親力親為的不易,以及生活拮据的過往。“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在詩人的記憶裡,妻子跟著自己受苦,有時候只能以野菜和鮮嫩的豆葉充飢。善良的韋叢,卻甘之如飴,笑著說,味道很好。買不起柴,韋叢便到古槐樹下撿落葉當柴燒。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詩的尾聯,詩人從回憶回到現實,深情地寫出內心的遺憾,對妻子的懷念。“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此時的元稹,任職監察御史,俸祿比起之前提高了很多。倘若韋叢還活著,知道每年的收入超過十萬,會有多高興呢?

元稹的傷感,流淌於字裡行間。伊人已逝,再也不能復生。詩人唯一能做的,除了祭奠韋叢,訴說心事,便是請來高僧,超度妻子的亡靈。昔時貧賤,韋叢與元稹尚能相依為命,如今富貴,卻不能共同分享,元稹的內心,是怎樣的淒涼?

全詩娓娓道來,語言樸實,文字質樸,卻字字真情,催人淚下。元稹的這三首詩,比起之前的離思五首,雖然少了刻骨銘心,比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樣的千古名句。但是卻從日常生活小事起筆,追思過往的點點滴滴,讀來讓人動容。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第二首遣悲懷,主要描寫元稹對韋叢的哀思。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

遣悲懷 其二 元稹 〔唐代〕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詩的首聯,詩人為讀者展開一幅回憶的畫卷,畫卷徐徐展開,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的內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以前詩人和妻子的玩笑話,歷歷在目,浮現在眼前。生離死別,誰都無法預料。元稹和韋叢,曾經戲言各自身後的詳細安排。不曾想,年紀輕輕的韋叢會捨棄自己而去,曾經的設想,不幸成為現實。

詩的頸聯,寫對妻子的思念。“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物是人非的傷感,最折磨人。放眼四周,到處都有韋叢的痕跡,睹物思人,詩人怎能不傷悲?他將韋叢的衣服送給別人,如今也快送完了。韋叢生前做過的女工針線,依然還在,詩人不忍心再看,怕自己會更傷心。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愛屋及烏,詩人因為想念妻子,所以對於妻子帶來的侍女和僕人,都格外垂憐,對他們照顧有加。有時候夢到妻子,詩人第二天便趕緊給妻子送去紙錢,讓她安心。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雖然知道生離死別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但每當回想起以往貧賤時的生活瑣事,還是感到萬分悲哀,痛心不已。詩中的貧賤夫妻,其實是元稹謙虛的一種說法,試想,韋叢的父親韋夏卿,身為高官,家境富裕,怎麼可能眼看著女兒受苦呢?

當年,韋夏卿在洛陽任職,他心疼小女兒韋叢,於是便讓元稹、韋叢夫婦跟隨自己一同前往洛陽居住。元稹和韋叢住在洛陽履信坊韋宅,第二年元稹返回京城長安。從元稹所寫的詩詞可以看出,他經常往返於長安和洛陽之間,而韋叢則在洛陽居住。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所以說,元稹和韋叢,根本不是因為是貧賤夫妻而生活過得不好,煩惱眾多。後人曲解詩中含義,和元稹的初衷相去甚遠。他只是一種自謙的說法,每當想起當年貧賤夫妻時的點滴生活,便會覺得悲哀傷痛,惋惜痛心。他詩中表達的內容,和人們心中認為的貧賤是不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首詩。

遣悲懷 ·其三 元稹 〔唐代〕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遣悲懷第三首,詩人由對思念妻子的思念轉為對人生的感慨。閒來無事更傷悲,詩人既為早逝的妻子傷悲,也為自己傷悲。對於妻子的思念感懷,在前面的兩首詩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詩人以自悲引出後面的言論,人生百年,誰也無法預料自己的壽限。這難道就是上天和命運的安排嗎?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人生這一場旅程,或長或短,一去不返。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這兩句詩,詩人引用典故,表達對於人生無常的感慨。歷史上的鄧攸,是西晉時期的太守,在永嘉末年的一場戰亂中,為了保護自己的侄子,不得已捨棄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誰知此後,他再也沒有生過兒子。

西晉有名的才子潘岳,即潘安,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他重情重義,在妻子去世後,再未娶妻。他懷念妻子的三首詩詞,感人肺腑。可是,人已死,詩寫得再好,文辭優美又能怎樣呢?一隻天鵝死去,另外一隻整日悲鳴哀嚎,也是徒然。人何嘗不是如此?

元稹借典故惋惜自己與韋叢沒有兒子,他們只有一個女兒,幾個兒子不幸早夭,這對於他來說,是很大的打擊。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詩人從感傷中回到現實,人死無法復生,唯有希望死後葬到一起,祈禱來生再相逢,再做夫妻。可是,詩人轉念一想,死後合葬又能怎樣?再也不能互訴衷腸。來生再見,只不過是美好的假設罷了。詩人從傷悲轉到絕望,對妻子的思念更加深刻。

唐代才子元稹,因為思念妻子寫下三首遣悲懷,其中名句被誤解千年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詩的最後,抒發了詩人刻骨銘心的深情。此生能做到的,唯有徹夜相思,報答妻子生前的操勞和一番苦心。未展眉,形象地寫出韋叢為生活日夜憂心辛苦的狀態。

倘若不是當年那麼辛苦,他們的兒子也不至於夭折,韋叢也不會因為傷心過度,積勞成疾,壯年早逝。每當想到這些,元稹的心,都會隱隱作痛。

今後餘生,對於元稹來說,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唯有悽風冷雨一燈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