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不能不說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不能不說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 6月27日在優酷上線,迅速成為2019年的現象級口碑劇王。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刺客”狼衛企圖使得長安城陷入危局,靖安司主腦李必委託“死囚”張小敬,務必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城的故事

開播至今,每週更新六集,不盡興時抓耳撓腮,恨不能一口氣看完。

網友的熱議褒貶不一,但從該劇的電影質感、跌宕起伏的情節到細節上服飾、妝容、道具……每一處的細節都值得人反覆咀嚼。

拿服飾來舉例,在張小敬一人身上就體現出了唐代不同身份的服裝特質。之前作為一個“警務”人員,張小敬穿的是一件暗褐色圓領袍,是當時公職人員的常見裝束。

他去街上對抗危機制造者的時候,穿的是一件西域獅子連珠紋的袍服,體現了胡風在唐朝的廣泛流行。劇中還有一個張小敬身為士兵的閃回,他穿的是一件土黃色圓領的袍子,在唐代士兵是白色圓領袍居多,但駐守在西域邊疆的是土黃色,考慮到他們要長期在戈壁灘作戰,著裝上需要隱蔽性。

由此可見製片對細節的考證,展現出一部“良心劇”精緻的打底色。有不少細心的網友查經據典,詳細對比了劇中服飾、手勢、食物等和唐朝時的相符度。

比如靖安司李必頭上的芙蓉冠,有人好奇,為什麼李必頭上的芙蓉冠簪子是豎著倒插的?這可是我在古裝戲裡從不曾關注的冷門知識。

有網友說這是道教的戴法。在我們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凡是道士冠巾造型,要麼綁成毫無道理的丸子頭式,如《仙劍奇俠傳》;要麼橫插簪,如《道士下山》;連堪稱影視劇楷模的《西遊記》裡面的太上老君、靈寶天尊等神仙的冠巾戴法,都是錯誤的。真是一簪毀三觀鴨!

度娘說,中國古代簪子束髮,主要分橫式和豎式,橫式即卯酉簪,豎式即子午簪。

元代以前,道士的道冠以子午簪式為主——即從後往前插。明清之後開始有卯酉朝向插法,且當為從左往右插(因左為生,右為死)。

由此可見,《長安十二時辰》李必的造型不可謂不用心。

目前該劇引發了學界和觀眾熱烈的討論。表揚者有之,批評者有之,爭論者有之。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到一部這樣花時間用心血在服裝、化裝和道具上的電視劇了。

長安十二時辰,不能不說的細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