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戲劇文化之光在景德鎮綻放

讓戲劇文化之光在景德鎮綻放

現代京劇《水點桃花》劇照

2021年12月,“江西文化藝術研究與創作叢書”《江西文藝創作繁榮工程十年劇目選集》出版,選錄了2008—2017年十年裡獲得資金扶持的24個劇目的劇本和音像影片,這些劇目或獲國家級獎項,或獲江西玉茗花戲劇節大獎。由江西景德鎮市藝術創作研究所原所長、景德鎮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編劇謝慎修創作的《水點桃花》劇目也被收錄其中。

戲劇內容是戲劇的靈魂,沒有人文情懷的戲劇是流傳不下來的,在我國曆史上,為什麼楊家將的戲流傳不衰?為什麼百姓愛看《打鎮臺》?為什麼《竇娥冤》一類冤屈案情的戲經久不息……百姓對戲曲劇情喜怒哀樂的所有表達,都是對文化的渴望與需求。

景德鎮在戲劇創作和戲曲演出上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如今,怎麼才能讓戲劇文化之光在景德鎮依然綻放?值得年輕一代的我們深思。

讓戲劇文化之光在景德鎮綻放

話劇《歲月的迴響》劇照

過去的輝煌

記者瞭解到,景德鎮市地處江南,由於盛產瓷器及出口貿易的關係,與中國最早成熟的戲劇———宋代南戲的故鄉:泉州、明州(寧波)等地聯絡密切;與南宋時的京城臨安(杭州)相距也不是很遠,因此景德鎮與南戲的盛行地區往來是不少的,聯絡也是很緊密的,這為景德鎮過去戲劇輝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元代的景德鎮曾出過一個元雜劇作家趙善慶。元末明初,南戲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在江西產生了弋陽腔,到了明末清初至清中葉,景德鎮地區的高腔繼承了樂平腔、弋陽腔遺脈餘韻的傳統而勃興。清初崑腔繁榮,雍正、乾隆年間發展進入全盛期。此時,在景德鎮任督陶官的唐英,不僅是個著名的陶瓷專家,也是個才華橫溢、引人注目的戲劇家。

在景德鎮,戲臺多而集中,不僅珠山御窯廠東側,清初建的師主廟和佑陶靈祠內有戲臺,又因瓷業興盛,商賈雲集,有“十八省碼頭”之說,明清以來,各地旅鎮的外地人建有眾多的會館、書院。景德鎮元明清生產的瓷器,大量繪有戲曲內容的畫面,為中外博物館珍藏,也反映了歷代戲風極盛。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市的民間職業劇團主要有:京劇班、越劇班、贛劇班、採茶戲班、文詞戲班等。同時各劇團都積極創作上演一批優秀劇目,並積極上演了現代戲等劇目。

今年86歲的汪宗林是景德鎮市藝術創作研究所的老所長。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所的創作人員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戲劇作品,這些作品都在全國頗有影響力。如大型京劇現代戲《白蓮花》《女囚》《水點桃花》;大型採茶現代戲《甜甜蜜蜜》;大型話劇《陶瓷世家》《李自成》《歲月的回想》;大型京劇歷史故事劇《風雨督陶路》《秋風賦》《北魏魂》等。其中還有90年代初創作的京劇電視連續劇《霜重楓葉紅》,由中央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出,並獲得全國戲曲電視劇提名獎。

讓戲劇文化之光在景德鎮綻放

話劇《歲月的迴響》劇照

堅守中傳承

2009年9 月17 日晚,由景德鎮市京劇團和江西省京劇團合作的現代京劇《水點桃花》在景德鎮市群眾文化活動中心上演。作為第八屆江西“玉茗花”戲劇節的壓軸劇目,該劇承載著瓷都戲劇人的厚望,也吸引了全市戲劇愛好者的目光。

回想起這部劇的創作歷程,謝慎修感觸頗深。他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我對景德鎮的瓷業精神情有獨鍾。景德鎮有世界上唯一的培養陶瓷專業人才的大學,但很多年輕人學成之後都離開了景德鎮,這對景德鎮陶瓷今後的發展很不利。”於是,他創作了現代京劇《水點桃花》。《水點桃花》是一個青春勵志故事,其中既有愛情、友情,也有創業、創新,成為京劇版的“瓷魂”。該劇曾榮獲中國第二十三屆“田漢戲劇獎”劇本創作二等獎,第四屆江西藝術節特別劇目獎等殊榮(最高獎),是景德鎮市戲劇藝術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獲得的最高獎項。

謝慎修是景德鎮市目前為數不多的國家一級編劇。雖然他退休不久,但他同景德鎮市眾多戲劇人一樣,對戲劇的感情難捨難分。在記者看來,謝慎修只是景德鎮市眾多戲劇人堅守傳承的一個縮影,他反映出戲劇人堅守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無獨有偶,在陶陽裡御窯景區豐城會館,不時傳來一陣陣越劇唱腔。記者循聲步入,越劇愛好者們聚在這裡,正在進行排練。臺上演唱者們的每個眼神、動作、表情等細節如有不妥之處,都會被孫嘯笙一一指出。有時他還會穿上戲服、靴子,拿好道具登上小小的舞臺上,給大家表演示範。

孫嘯笙告訴記者,他從小就非常喜歡越劇,並創辦了紅菓越劇團,從成立之初到2022年已經有17個年頭,劇團人數也從當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60餘人。

“我從前幾年就開始跟隨孫老師學習越劇。孫老師是一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始終以越劇藝術的傳播和傳承為己任。我們應該將這種精神代代相傳,為景德鎮戲劇文化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一位學員對記者深有感觸地說。

讓戲劇文化之光在景德鎮綻放

現代京劇《水點桃花》劇照

把“根”留住

戲劇的傳承,關鍵在於人。人才青黃不接,是很多地方戲劇團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景德鎮的舞臺藝術幾乎每年都有作品獲省級、國家級大獎,而且獲獎作品題材多樣,藝術形式多元,不過隨後一段時間,景德鎮的舞臺藝術創作陷入沉寂。”

謝慎修告訴記者:“在我的從業經歷中,也遭遇過《水點桃花》劇中人物類似的心路歷程,我們的戲劇創作和表演隊伍也是青黃不接,很多人離開了這個行當選擇了名利來得更快更多的職業,只有少數人願意守著清貧留下來。”

他表示:“當前,景德鎮正在建立東亞文化之都,我理解的文化之都,應該是各種文化藝術交相輝映,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比較齊全且繁榮興盛,而不是目前陶瓷藝術一家獨大,其他藝術門類則黯然無光。希望有關部門能大力培養我們自己的戲劇人才隊伍,真正做到齣戲出人才這一目的,使我市的戲劇藝術重新走向興盛走向繁榮!”

戲劇藝術的興衰存廢,不僅在於戲劇自身的文化底氣,更在於它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景德鎮市藝術創作研究所原副所長、國家一級編劇吳國珊告訴記者:“景德鎮曾連續兩屆沒有參加江西玉茗花戲劇節。戲劇終究是劇場藝術,是面向觀眾的,需要觀眾的共鳴和反應,要獲得觀眾的喜愛或議論。活水才能養魚,只有不斷演出,從生活和觀眾中汲取藝術營養,才能獲得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播便是生肌素。只有透過展演,才能促進交流,相互借鑑,造血生肌。”

據記者瞭解,為了趕上今年的江西玉茗花戲劇節,謝慎修和吳國珊聯手創作了歌舞劇《天下第一鎮》,他們打算申報2022—2023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

戲劇的傳承關鍵靠人,戲劇市場的開拓關鍵在培育。謝慎修和吳國珊都認為,戲劇是依賴於觀眾而生存的藝術,戲劇的傳承既需要自身創作和表演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培養支援和喜愛戲劇的觀眾群。戲劇不能“養在深閨人未識”,自我陶醉。因此,要利用各種可能的媒介和形式,大力推進戲劇的傳播。

莎士比亞曾說,戲劇是時代綜合而簡練的歷史記錄者。傳承和弘揚戲劇藝術,不僅是國家文化事業的需要,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期待著戲劇文化在景德鎮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輝。

瓷都晚報原創內容,如其他公號轉載,須經本報書面同意,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個人轉發,分享不受限制)

讓戲劇文化之光在景德鎮綻放

編輯:餘樂進

採寫:瓷都晚報記者 洪晶晶

校對:周海洲

一審:徐兆新、周佳

二審:封衛閩、傅東鋒

三審:陳俊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