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中國唐代婦女在服飾、髮式的創新上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尤其是對髮型的偏愛和重視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其髮髻式樣,即有傳承前代之式,也有刻意創新之形。

初唐女性發型的時代特徵,鮮明而突出。從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畫、彩繪釉陶女俑、三綵女俑及紅白陶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髻、鬟、鬢三種髮式。髻和鬟的區別,髻是實心的,鬟是中空做環形,大多為青年女子所梳者,其中以雙鬟為多。

唐代婦女髻式一般在初唐時流行:雙螺髻、半翻髻(雙刀半翻髻、單刀半翻髻)、初唐式高髻、雙環望仙髻、錐髻、驚鵠髻、反綰髻;盛唐:盛唐式高髻、倭墮髻、球形髻、扁形髻;中晚唐:叢髻、墮馬髻、鬧掃妝髻、中晚唐式高髻。現將初唐婦女髮髻介紹如下:

一、雙螺髻,即丫髻

此法式或梳於額之左右,或垂於耳之兩旁,亦有梳於頭頂兩側者,顯得活潑俏皮,為唐代少女常梳之髮型。如陪葬昭陵的鄭仁泰(唐龍朔三年663年)墓、牛進達(唐永徽二年651年)等墓多有出土,僅舉兩例:

1、《擊鼓女樂俑》,高15。5釐米,1976年牛進達墓出土。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俑頭梳雙螺髻,臉龐圓潤,神態端莊,內穿低領窄袖襦,外套半臂,繫條紋長裙,跪坐於臺上,雙腿上置一細腰鼓,兩手分貼於鼓面,似拍擊伴奏。

2、《彩繪釉陶女立俑》,高32釐米,1971年鄭仁泰墓出土。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俑頭梳雙螺髻,上著白色袒胸窄袖襦,外套半臂,系紅白相間條紋長裙,袖口及裙口飾花,足登如意履,披綠色帔帛,帔帛一端繞手下垂,雙手筒於腹部。闊眉細目,神情端重,靜立而侍。

二、半翻髻:

因此種髮型頗高,頂部又向下半翻,故為半翻髻,又叫單刀半翻髻,此髮型在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陶俑中最為常見:

1、《女拱手立俑》,彩繪釉陶,高36釐米,1971年鄭仁泰墓出土。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俑頭梳半翻髻,闊目細眉,直鼻紅唇,面部表情生動逼真,栩栩如生,身穿緊身窄袖襦,系紅白相間條紋裙,裙裾曳地;披藍色帔帛,神情莊重,體態窈窕,美豔動人,充分體現出宮廷少女的儀態萬千。

2、《女騎馬俑》,彩繪釉陶,通高37釐米,1971年張士貴墓出土。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俑頭梳單刀半翻髻,柳眉鳳眼,朱點唇,容貌姣好。穿袒胸窄袖襦,披黃色帔帛,右臂垂下,手隱袖內,左臂微曲做控韁狀。馬低頭張嘴似嘶鳴狀,墨描韁絡,直立於踏板上。

三、反綰髻:

從兩側各引一綹頭髮向腦後反綰,不使蓬鬆而下垂,便於各項姿態的活動。唐初一些舞伎所梳,似即反綰髻。它在昭陵陶俑中也很常見,是初唐比較流行的一種髻式。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四、高髻:

是指當時相對的一種高聳的髻式。元微之在《李娃行》一詩中曾寫道:“髻鬟峨峨高一尺,門前立地看春風。”高髻在周代已經出現,唐時尤為流行。初唐式高髻纏得較緊,矗立在頭頂上,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美。

如唐太宗第五女長樂公主墓《群侍圖》、唐太宗外甥女段簡璧墓《三侍女圖》等均出現高髻侍女形象。

長樂公主墓(唐貞觀十七年643年)《群侍圖》中繪有5個侍女形象,從左至右,第一、二、四、五均梳高髻。其中第三個手持丁字杖,捲髮,黑膚,戴大耳環的侍女,在唐墓壁畫中屬首次發現,專家普遍認為,應當是“崑崙奴”形象。

段簡璧墓(唐永徽二年651年)《三侍女圖》中,三侍女先後依次站立,前邊第一位侍女身著男裝,頭髮盤於腦後,緊隨其後的兩位侍女均頭梳高髻,顯得亭亭玉立,千嬌百媚。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五、椎髻:

一種束之於頭頂作椎狀者。此法式在昭陵陪葬墓出土陶俑及壁畫中也很常見。如李勣兒子李震墓(唐麟德二年665年)壁畫《侍女圖》、《戲鴨圖》中的女侍。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六、雙環望仙髻:

發作雙環狀而中空的叫雙環望仙髻。

此髮型精美大方,令人賞心悅目,在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畫中最為常見,如韋貴妃墓(唐麟德三年666年)壁畫《擊方磬樂伎圖》中的女伎,頭梳雙環望仙髻,內穿圓領窄袖白色褥,外著紅色高衽闊袖舞衣,系赭色長裙,跪坐於舞茵之上。其前放置一方磬,雙手揮動敲擊樂器,柳眉鳳眼,飾有面靨。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七、驚鵠髻:

在李震墓出土的壁畫《侍女圖》中有一女子梳如鳥振雙翼狀髮式,似即驚鵠髻。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八、泡型髻:

發從頭後分兩綹繞耳束之於頭頂。此髮型見於右威衛將軍安元壽墓(唐永淳二年683年)《藍綵女立俑》。

初唐婦女髮式在昭陵文物中的表現

俑高23釐米,1972年出土。女俑頭頂梳泡髻,柳眉細眼,小嘴紅唇,容貌俊美圓潤,體態豐腴,神情優雅;穿藍底半高領闊袖長袍,袍上有棕黃色花團,花團自然暈開,無絲毫留痕,衣褶清晰,自然流暢。此俑以它獨特少有的髮型,亭亭玉立的神韻和稀有的籃彩為唐代三彩中的佼佼者,是一件具有時代生活氣息的代表作。

從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這些陶俑、壁畫中可以看出,初唐婦女的髮式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的髮髻引來了唐代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讚美和效仿。真實生動地記錄著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精神狀態,也是對大唐經濟繁榮,國泰民安的進一步詮釋與肯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