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曾國藩(56)

不一樣的曾國藩(56)

不一樣的曾國藩(56)

(文接上文)

第七章 博聞強記展學識 鄉試同科成莫逆(二)

堯階誦完生,解釋說:”該文錄自清嘉慶《長沙縣誌》卷十。此安佩蓮者,名玉青,字佩蓮,貴定縣舊治人。清嘉慶六年(1801)進士,嘉慶十七年(1812)以翰林院庶吉士任長沙知府,官至湖南澧州知州”。

堯階洋洋灑灑,連續通篇背誦長文,早已令子城傾慕不已。

看堯階停下,忙說:“堯階兄真是神人天腦,如此強記,令人佩服。實有可做人師之資,不知可有此願。”

堯階也是樂不可支,笑說:“為兄還真有此意。此次補博士弟子員後,也有了課徒資格,已於湘鄉則設館課徒,以教授鄉里子弟。”

子城一聽,被其言中,更是佩服,似也發現自己有看人之“天賦”般開心。

堯階又說:”我則為汝洋洋大觀紹介長沙舊城軼事,再又誦讀幾篇小文,一則展示與你誦文之妙,二則習練堯階講解之功;再則望你學兄之方法,博覽群書以積其學,方為正途成就大業。三則故以同‘物’多篇記文比較相學,以學作文之法,以培養學術積習。“

二人傾心暢談間,不覺時辰已到子夜,四目對視不禁而笑,雙方拱手,返回客棧。

子城長這麼大,從來沒有這麼盡興的“瘋”玩過,而且是在人人嚮往的省城。特別是在朱堯階的引領下,不僅是在陌生的省城裡不因形影只單而心有餘悸致使放不開;也不僅是城裡有著縣裡、都上從未有過的繁華,而是行如兄長般相伴、識如師長般博學的堯階越發的讓人佩服;而是堯階所述的省城繁華景象背後的軼聞舊事之人物、之典故,所述人物之行為做事之艱之韌、直至功成之志之堅;還有就是城之為城、學宮為宮,而後為景觀、為育人之器室,也讓處於懵懂少年時的子城似乎也感受到了人與文之氣息於人、於城之富於靈魂、魅力之重要。

不知是此次現場的長沙舊城深度夜遊給子城落下了深刻的烙印、並使之埋下了立志護城、守文、化人、學術之芽,還是若干年後真正成年後才有的理性思考後的成熟思想,才有了對於城市景觀的塑造、城市人文氣息的培育、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終至育人的擔當!

但,確定的是,子城已然在心裡認了眼前的這位大哥,只是不敢確定對方是否也已接受子城,願意成為子城兄臺?!

貫於持重的子城,並未完全將心思和盤托出,只是試探性的邀約堯階:“堯階兄,返回湘鄉後,願否荷葉塘小住暢敘?!”子城故意加重語氣,生怕對方不同意一樣的,差點就想懇求一樣了。

堯階聽聞子城這麼說,話音還未落,即回覆道:“極好,極好!正有此意,待回湘稍作安排即趕府上叨擾,不如令尊意下如何?”

子城迴應:“定是熱烈歡迎!”

堯階踐約承諾夜訪荷葉塘

二人回到客棧後,細心的堯階擔心子城瘋玩至子時其父不悅而受責,就陪同子城一起到他們的房間回話,哪知曾麟書早已熟睡。二人沒敢吵擾,就各自洗洗休息了。

次日一早,堯階簡單漱洗後就又過來子城父子的客房,見他們也已起床洗好。堯階主動上前問好,並向曾父致歉:“小侄不懂事,昨晚與子城賢弟瘋玩太遲歸,使叔公擔心了,特賠禮敬請諒解。”

“哪裡哪裡,相公客氣了。”曾麟書也是實在人,本來就沒擔心、也沒想太多,而且還暗自高興有兩全其美之事,早就高枕無憂了,哪裡來的責怪之意,心想沒說出謝謝都算不客氣的啦。同時向朱堯階拱拱手。

堯階一看曾父未生氣,於是就想:昨晚回來很遲、早上又起來這麼早,子城肯定是來不及與父親商量二人相約之事。看到曾父心情不錯就趁熱打鐵的說:“曾叔,有一事相告,予與賢弟相談甚歡,欲返湘之後擇日府上叨擾不知可否?”

“甚好甚好!”曾麟書似乎不加思索地回覆到。其實,他也不是魯莽。按道理說,他家仍有高堂在,似不敢隨意應承外人來到家裡拜訪,更不要說小住一段時間了。因知堯階距荷葉塘白洋坪上百里,不可能當日來就當日回的,故也知要小住幾日的。同時,也深知星岡公向來好朋好友,何況又是他最喜歡的長孫的朋友呢?肯定是極為高興的。再說了,老父親最為敬重讀書人,老人家肯定是歡迎的,因而凡遇此等上門尋訪之事,多是大為讚賞的。

子城在旁看此情此景,早已是喜不自勝了。三人相約一起早餐,相談甚歡。堯階也說,這幾日等待放榜亦無他事,如子城願同遊之類隨時奉陪。子城以為對方客氣而已,未太認真思考,就再無主動相約再逛長沙了。

五日後發榜,子城以第七名透過,這成績已算是個不錯的成績了。但,有了驕傲之心的曾子城開始自滿,甚至於開始自負了。覺得自己那麼深厚的蒙學功底,必然應該是更好的名次。於是,就認為考官閱卷不公平。為諷刺考官兩目無光,還特地買了副老花鏡作為禮物送給考官,後被人揶揄嘲笑尚不自知。

曾玉屏知道後大發其火,狠狠地責罵一向喜歡的子城,這些行為就是無知、無禮、無聊、無趣,甚至於無恥,尤其怒其不尊師為恥!曾子城向來佩服爺爺,不敢出聲,卻並未從心底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堯階自省城返回湘鄉縣杏子鋪朱家大塘,月餘,將家中事務安排妥當,想起與子城父子相約之事,就擬前往荷葉塘訪友。堯階此人屬於行動者,既已決定,就行動,當天即備好行囊啟程。

看官已知堯階所居杏子鋪朱家大塘離荷葉塘上百里,舊時人們行路往往多是步行,也有乘車(馬車)、坐轎和騎馬之人。堯階一儒生自是選擇步行,雖是二十出頭年紀、身體強壯,自杏子鋪至白洋坪上百里路程也差不多走了五六個時辰,再加上途中問路,耽誤些時間,到白洋坪時已是亥時(深夜十一時左右)。雖是深夜,子城亦是喜不自勝,曾父也是異常開心。只是晚上,未擾子城爺爺。一夜無話,洗洗休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