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為什麼能活到141歲?

讀《

大醫精誠:孫思邈傳

》的同時,一直關注上海,發現最近闢謠少了,目前正在一窩蜂似的宣揚“人間煙火氣”。人間煙火氣,到底能夠薰出多少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統計。

關於“人間煙火氣”的話題下邊,太多回應是“麻辣戈壁”,就覺得很怪,仔細想想又覺得一點也不奇怪。

讀完孫思邈的傳記之後,才大概領會了什麼是真正的“人間煙火氣”,什麼是真正的“接地氣”。

孫思邈一生行事所作所為,才配得上一個大寫的“人”字,說人話,做人事,說實話,辦實事,一以貫之百餘年,最終贏得百姓愛戴與永久紀念,並被百姓奉為“藥王”,奉為“神”供在普天之下的藥王廟內。

在孫思邈這面古老而巨大的鏡子前,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昧著良心說鬼話的人,又怎麼能夠真正瞭解“人間煙火氣”五個字所應該代表的意義呢?!

廢話少說,還是把隨手記錄的感慨分享在這裡。

書名:《大醫精誠:孫思邈傳》

作者:羅先明

出版:作家出版社

P s

:以下

墨綠色

字型為原文,閱讀感觸以正常字型顯示。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大醫精誠,孫思邈的感觸就是對這一觀點最好的闡述。一個醫生,首先要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見利忘義之徒,永遠不可能成為良醫。

精,是醫術;誠,是醫德。兩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成。只有這樣的醫生才配得上“大醫”這個尊貴的稱號。

修道之法,本有多途。

大道即為大醫,習醫必能得道。

此為我常讀之書,特送與你。

僅此一段文字,就足以證明本書作者絕非浪得虛名之輩。回頭找來作者其他作品繼續閱讀。

大道至簡,大醫精誠。我總想,再沒有比送一本書給喜歡的人或者值得的人或者信任的人更好的禮物了。

孫思邈靠志向和穩紮穩打的實力贏得了這份幸運。

孫思邈除了給先生做些雜務,或一同上山採藥,餘下時間便是

讀書

。他在草坪裡讀,在樹陰下讀,在灶間火光前讀,也在雪天寒風裡讀。

不知道為什麼,讀到這一段,突然之間心裡一熱。讀書的孫思邈,彷彿靜靜地站立在我眼前。讀書,哪裡有什麼捷徑。讀,就是了。

真正的經典,盡皆披沙瀝金,萬里挑一,經得起時間檢驗。一頁經典,抵得上十卷平庸之作。故面對經典,須滿懷恭敬之心,方能百讀不厭。

說得不能再好!可以把這段話當成選書的核心要旨。

在這個泥沙俱下垃圾文字滿天的現實中,如何選擇真正的經典書籍來讀,才是讀書的“起手式”。

治病必求於本,辨症必窮本究源。

讀書,學習,也同此理。

夫生民之道,莫不以養小為大。若無於小,卒不成大。故《易》稱積小以成大,《詩》有厥初生民,《傳》雲聲子生隱公。此之一義。即是從微至著,自小及長,人情共見,不待經史。故今斯方,先婦人、小兒,而後丈夫、耆老者,則是崇本之義也。

非博覽全書、爛熟古籍經典且宅心仁厚之人,斷然無此見地。

這樣的人,又有精湛的醫術加持,才真的是時代之幸,才真的是百姓之幸。

一個人無法選擇出生年代,只能適應所生年代,憤世嫉俗沒有用,徒然浪費光陰。

適應,並不是認命,也不是混日子,而是盡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沒有誰可以選擇出生的年代,也沒有誰可以選擇出生的家庭,理解和認同這是無法迴避和改變的事實,

努力去做一個真正的人,活得艱難也好,活得輕鬆也好,都要對得起生而為人的這唯一一次機會。

患者若信不過醫者,藥方再好也是無用。

患者怎樣去判斷一個醫者值不值得信任?尤其在這個庸醫、醫騙子、醫托遍地的時代,信任的風險和代價都太大了。

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上醫,就是孫思邈所說的大醫,大醫精誠,一個“精”字,不僅僅是指醫術高明,一個“誠”字也不僅僅是指醫德高尚。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之所以說“大醫精誠”,自然是說“大醫”醫國、醫未病之病都是手到擒來的事。只是這樣的“神醫聖手”古往今來都太稀缺了。

遼東治所襄平,即今遼寧省朝陽市。

不知道這是作者的筆誤,還是微信讀書平臺錄入錯誤?襄平,是遼寧省遼陽市古稱,不是朝陽市。朝陽市地處遼西。

竇氏牢記家父遺訓,悉心相夫教子,且暗立大志,必助夫成器。她於是在

教子誦讀詩文

之餘,對歷代史典並兵書知識尤加留意,常命虎子們刻意用功,不許有任何懈怠。

又一位極富遠見卓識的女人,又一位喜歡讀書且用心陪伴孩子敦促孩子讀書的女人。李氏家族能夠開創大唐基業,李淵的老婆,即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功不可沒。

好時忘了壞時,壞時才想起健康乃第一件大事。

簡簡單單的道理,明明白白的道理,連三歲小孩子都懂,誇張點說,連豬狗都懂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懂。

這種人,說話被稱作豬狗不如的人。

沒有健康,一切都是夢,不論是哪國的夢,都是白日夢。

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

道理都懂,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喜歡這麼說的人,大機率上是根本不懂這個道理。

至人,關鍵

在想到之後去做,去實踐,去堅持,才可能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

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

孫思邈對醫藥學之外的古籍經典也爛熟於胸,且有自己獨到的體悟,尤其可以與自己的醫療實踐相結合,互為補充和支撐,

所謂大醫精誠,孫思邈是真打實鑿的代表。

可見,孫思邈真正理解了

漢代劉向所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國無良醫,醫無審術,奸佐其間,過謬常有,會有一疾,莫能自免。當今少百歲人者,豈非所習不純正也。

孫思邈引用

仲長統

這段話,至今聽來讓人唏噓不已,1800多年過去,仲長統的話就像剛剛說過一樣。

你看如今的現實,是不是依然還是仲長統當年感慨的樣子?遍地以漁利為主的垃圾醫院,觸目可及的見利忘義的庸醫、騙子,再加上各種奴才、走狗們的沆瀣一氣,

普通老百姓能夠健康活著真是非常幸運奢侈的事。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盧照鄰這幾句詩中,遮掩不住的那種酸溜溜的味道。不過,拋開這種酸腐的味道來看,這幾句詩確實還有著另外的味道,也算“言外有意”,寫出了這種他人心中有而口中筆下無的情緒。

能夠被孫思邈救治,盧照鄰何其幸運!

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

孫思邈這個觀點之中蘊含著他對醫病救人和治國安邦的獨到看法,精闢透徹,言簡意賅。

良醫,聖人,都是極其罕見的存在,擁有良醫和聖人的時代無一例外都是幸運的時代。儘管,有時候良醫和聖人並不被時代容忍和接納。

一切疾患,無分惡否,皆忌覺之傷晚,診之不確,治之亦傷遲也。反之,皆需早覺、早診、早治。

世上沒有後悔藥,亡羊補牢本就是圍觀者睜著眼說風涼話。

病需早覺、早診、早治,健康更應該如此!死到臨頭,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何異於亡羊補牢的鬼話。

點評推薦:

讀完這本傳記,越發覺得前一段時間讀過的所謂暢銷書《病人家屬,請來一下》就顯得單薄多了。

孫思邈一生所作所為,被作者細細道來,平實生動,言而有據,讀完之後對孫思邈有了一個真實可感的印象——他是一個堪稱“大醫”的古代醫生,而不是被後人供奉在寺廟中的“藥王”。

大醫精誠,孫思邈一生的經歷,既是救死扶傷,又是言傳身教。他不僅僅是“大醫”,也是真正的“大師”。

此外,讀過這本傳記,對疾病和養生,都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恐怕是比了解孫思邈這個人更大更實際的收穫。

活得健康,活得長久一點,不論是古代的帝王,還是如今的普通人,都是內心最大的夢想之一吧!

特別推薦!

2022年5月17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