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相較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唐宋時期的詩詞鼎盛,明清時期的小說繁榮,秦漢時期的文壇是比較沉寂的。到了魏晉時期,雖然仍舊不太熱鬧,但卻有了復甦跡象。竹林七賢、建安七子、三曹父子、謝靈運、陶淵明等一系列名家攪動了一池春水,泛起了粼粼波紋。然而與我們今天推崇的唐詩宋詞相比,魏晉時期的名篇佳句還是太少了。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無名氏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等都算得上一等佳句,老沙獨推賞謝氏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兩句。

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曹操

這兩句詩出自劉宋時期謝靈運的五言律詩《登池上樓》,原詩如下。

登池上樓

謝靈運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潛虯媚幽姿

謝靈運在宋武帝永初三年被逐出京都,到偏僻的永嘉郡任太守。到達永嘉後的冬天,他長久臥病,至第二年初春始愈,於是登樓觀景,託物起興,寫下《登池上樓》這一名篇。

這首詩抒寫詩人久病初起登樓臨眺時的所見所感,描寫了自然景物的可愛,抒發了自己官場失意的頹喪心情和進退失據的無奈情緒,最終表示了歸隱的願望。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他出任永嘉太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潛藏的虯那樣安然退隱,又不可能像高飛的鴻那樣聲震四方,建功立業。第二層寫他在病中臨窗遠眺。第三層寫他的思歸之情。

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飛鴻響遠音

我們很多人並不能全篇背誦這首詩,但對其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兩句都耳熟能詳,只因這兩句寫得太好了。“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詩中最著名的詩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讚賞,甚至引出一些帶有神秘性的傳說。據鍾嶸《詩品》記載,謝靈運每次與弟弟謝惠連晤對,都能夠得到佳句。當他在永嘉(浙江溫州)時,曾苦思冥想,終日未能成詩。於是便打起了瞌睡,朦朧之中他好像見到了謝惠連,於是一下子便寫出了“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佳句。所以謝靈運曾說:“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

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臥痾對空林

這兩句詩好在哪兒?好在它契合人物心情,清新自然,有生機,有活力。試想一下,一個在漫長的冬天,長期面對蕭條之景,一個久病在床枯燥乏味之人,該是多麼嚮往春天,嚮往春色。突然之間,春天來到了,那種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池塘生春草”,池塘周圍的草,在春天到來時,迅速萌發生長,其青青之色也特別的鮮嫩,有欣欣向榮的生氣。但它委實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謝靈運久病初起,這平時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觸動了他,使他感受到春天萬物勃發的生機,於是很自然地得到這一清新之句。

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新陽改故陰

“園柳變鳴禽”,寫柳枝上已有剛剛遷徙來的鳥兒在鳴叫,這同樣是細微而不易察覺的變化。兩句詩表現了詩人敏銳的感覺,以及憂鬱的心情在春的節律中發生的振盪。詩人從冬去春回的眾多景象中選擇了一個細小而典型的鏡頭:不知不覺間樓外枯草瑟瑟的池塘裡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園垂柳叢中禽鳥鳴聲也已變換。正是從池塘小園的變化中,久病的詩人突然意識到,外面已是一派濃郁的春意。這裡寫景,有聲有色,遠近交錯,充滿了蓬勃生氣。這兩句歷來為詩論家交口讚賞。葉夢得說: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備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詩家妙處,當須以此為根本,而思苦言艱者,往往不悟。(《石林詩話》)

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樓》是謝靈運最著名的詩篇,此詩令他聲名大振。但殊不知成也此詩,敗也此詩。據說,後來有人向皇帝揭發他,說“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兩句詩是含沙射影,攻擊朝廷。理由嘛,據說是這樣的:池塘,是蓄水的地方,水可以代表“王澤”(皇恩雨露),如今“生春草”,必定沒有水了,那就是影射皇恩不再浩蕩了。按《詩經》記載,一種蟲子叫,就變一種氣候;以此推廣開來,鳥叫變了,氣候也該變了,那麼,園中柳樹上“變鳴禽”,就是影射江山要變。如此一來,謝靈運成了罪大惡極的人,皇上自然下令緝拿。

魏晉時期一等佳句,傳為夢中所得,詩人卻因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園柳變鳴禽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誣告者自然別有用心,當然可以肆意歪曲,牽強附會。而皇帝竟然能夠相信,想來不是存心就是弱智。後來謝靈運拒捕反抗,在廣州兵敗被殺。一個人人稱賞、流傳千古的名句竟然釀成了詩禍,讓詩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真是文學史上的悲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