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虛極子按:不論器型在文化交流和時空推移中如何演變,不變的永遠是“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酒之禮與酒之道。

文化涵化

指的是不同文化在互相接觸時所發生的內化現象,這一程序包含接受、綜攝、創造等諸多階段,文化藉此攝入外來因素以豐富自身。文化涵化既區別於文化對抗,又區別於文化同化,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地對外來文化、異質文化系統性吸收、改造和重建的過程,同時它還是一個對本土文化進行重估、反思和改造的過程。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波斯細密畫聖手

阿巴西

在其作品裡描繪的器物就完美地體現了東西方藝術的涵化交流。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雷扎·阿巴西《童子攜酒圖》,17世紀初,紙本水彩描金細密畫,17 × 8 cm

波蘭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上圖中這位年輕的侍酒館,左手攥著一隻

長頸瓜稜瓶

,右手的小盞似乎已經斟滿瓊漿,即將進獻給自己的主人。這種酒瓶的瓶頸纖細修長,從它被單手提握而不致損壞的強度特徵上看,其材質應為金屬。事實上,這種酒瓶在以侍酒為題材的細密畫中頗為常見。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穆薩夫維爾《阿拔斯大帝與侍童》,17世紀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除了金屬材質外,擅長玻璃工藝的波斯人也常用模具吹製法製作

玻璃長頸瓶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伊朗] 鈷藍玻璃直頸瓶,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35 x 11 釐米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藏

這種長頸瓶唐時傳入中國,至宋遼大為流行。下圖中這隻

金瓶

是遼代早中期的,瓶身上鏨出的圖案性很強的

纏枝花卉

標誌出它的時代特徵,而遼代中晚期則更偏愛寫實性強的

折枝花卉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遼] 纏枝花紋長頸金瓶

故宮博物院藏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除了達官顯貴常用的金銀瓶外,全國各個窯口都會燒造相似款式的

瓷質直頸瓶

。宋室南遷後,南宋官窯、龍泉窯和吉州窯仍在延續這一傳統,而北方窯口此類產品卻日漸稀少。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唐] 青釉八稜瓶,高22.5釐米,口徑1.7釐米,足徑7.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晚唐] 越窯青釉直頸瓶,高22.4釐米,口徑2.3釐米,足徑7.3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宋] 定窯白釉刻花直頸瓶,高22釐米,口徑5.5釐米,足徑6.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上圖這隻

北宋粉定直頸瓶

與波斯細密畫中的那隻極相似,其造型為平口外折,直頸頎長,鼓腹渾圓,高圈足外撇,腹部暗刻螭龍穿花紋飾,刀工遒勁,線條流暢,堪稱上乘之作。在後世的器型演化中,直頸瓶的樣式趨於中庸,“削肩”的樣式處理使瓶頸和瓶身的過渡一氣呵成。與此同時,平口日少,直口漸多,令這種瓶子的便攜功能減弱,陳設功能增強。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明宣德] 宣德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瓶,高22釐米,口徑2.9釐米,足徑9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清康熙]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直頸瓶,高42.2釐米,口徑4.2釐米,足徑1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與藝術沾邊·856》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賢圖槌把瓶

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清康熙年間,直頸瓶的瓶身也開始根據重心位置偏上或偏下而細分為油錘瓶、錐把瓶、膽式瓶以及扁圓的荸薺瓶。當然,宋代特別流行的紙槌瓶大致也屬於這一型別的變體。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不論器型在文化交流和時空推移中如何演變,不變的永遠是“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酒之禮與酒之道。

器以藏禮,以器觀道

,此之謂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