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愛情詩: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陪一人到老

杜甫的愛情詩: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陪一人到老

作者:珮安歌,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提起杜甫,我們會首先想到他心懷天下的憂思和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他是一代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家,他筆下寫出過這世間最慘烈的瘡痍,最痛苦的民間百態,還有最深刻的人生感悟。

他的詩歌唱的是天下人民的喜怒哀樂,展現的是一個朝代的興衰榮辱。

杜甫甚少寫自己的兒女情長,後人也並不那麼熟知他的愛情和婚姻故事。然而,雖然杜甫直接描寫妻子和愛情的作品不多,但是他的妻子還是時常出現在他詩作的字裡行間。

由於身處亂世,杜甫與妻兒聚少離多,但是在他的人生中,對妻子和孩子的愛意並不寡淡,身處的環境幾經變化,杜甫從不曾熄滅過對妻子的思念和愛情火花,

他們二人雖然沒有多少花前月下的快樂日子,但是對彼此的真情,一直堅信且篤定。

1

杜甫少時就四處遊歷,三十歲時迎娶楊氏女為妻。

後來杜甫經歷家道中落、國家戰亂,他的生活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狀態下,時常貧困交加,他的妻子一直不離不棄,無論是共同面對窘迫的生活,或是忍受別離的擔憂。

在杜甫的詩作中,與妻子有關的詩作最常見的是表達思念之情。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月夜》

這首《月夜》是杜甫為數不多描寫了妻子形象的詩作,全詩盡是寫滿了杜甫對妻子兒女的思念。

這首詩作於天寶之亂爆發後,杜甫攜家人逃往羌村,後來杜甫一人被叛軍俘虜被押解至長安。寫下此詩時,他望著月亮,思念遠在羌村的妻子。

今晚這個時候,想必妻子只能獨自一人在看著天上圓月,陪伴妻子身邊的子女年齡尚小,甚至還不足以讀懂母親心中的惆悵與思念從何而來。杜甫身處千里之外的長安,他心中明白妻子此時該有多少傷心與難過,然而卻無能為力,月亮可以照亮望月人的思念,但卻無法讓思念的人乘月相見。

杜甫的愛情詩: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陪一人到老

杜甫想象著,那遠方的霧氣定是打溼了妻子的頭髮,清冷的月光灑在了妻子潔白的手臂上。這兩句描寫其實可以看出杜甫的妻子也是氣質非凡的大家閨秀,至少在杜甫心中,她本該仍是這般光彩照人的模樣。然而,多年的聚少離多,擔驚受怕讓他的妻子臉上總是掛著淚痕。

她嫁給杜甫後陪伴他走過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看到了愛人心境隨著國家時局的變化,杜甫又何嘗不懂得妻子的辛苦與付出,他在詩中最後寫,是多麼希望可以和妻子互相依偎在窗前賞月,讓那月光照幹二人的眼淚。

杜甫此次被困長安的時間裡,對家人的思念始終是他心中最大的掛懷,他不知他們是否生活順利,是否吃飽穿暖,甚至是否性命無憂,他在寒食節時也寫下過著作表達思念的情感。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一百五日夜對月》

寒食節時,作者孤身被困長安,得不到半點家人的訊息,月光灑向湖面如金波般散開,作者的淚水也如此一般未曾停歇。

詩中第二句作者想象月桂樹被砍斷後,月光會更加豐富和清澈,杜甫藉助傳說故事的描寫,希望有更多的月光可以承載自己對妻子的思念,或是有更多月光帶著情感灑向同在望月的妻子,希望她可以感受到杜甫的思念。

雖不得相見,但是杜甫夫婦二人也能明白彼此的心意,此時楊氏也定是充滿愁緒望著遠方丈夫離開的方向,多麼希望日夜思念的人得以歸來。杜甫在詩的最後寫道,連牛郎織女都可一年相見一次,自己與妻子卻不知何時能重逢。

詩中作者以牛郎織女比喻自己和妻子,可見在他的心中二人心繫彼此,情感堅定,他對楊氏的愛意含蓄且深沉,只恨這山河破碎的環境,讓二人變為無法見面只得思念的苦命夫妻。

杜甫的愛情詩: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陪一人到老

2

被困長安後杜甫最後得以回到了羌村,與妻子孩子重逢,對於楊氏來說,雖說每日最期盼的莫過於夫君歸來,但是真的等到這一刻還是有太多驚訝和感慨,其中情感杜甫也在詩中進行了描寫。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幾經跋涉山水,風塵僕僕,才回到妻子家人身邊。映入他眼簾的是老舊的柴門和不停吵鬧的雀鳥,幾處景色描寫可以看出在與杜甫分別的日子裡,受到戰爭和分離之苦的影響,楊氏和孩子們生活得十分淒涼,四處展現的均不是熱鬧和煙火氣息。

看到杜甫歸來,妻子的首先反應是“怪我在”,此番描寫真實且讓人動容,楊氏不停“責怪”著杜甫竟然還活著,這份“責怪”是對過去那麼多個擔心日夜的情緒發洩,可見杜甫身陷長安的日子裡,妻子每日都在擔心他的性命安危,如今看到他平安歸來,又驚又喜的心情讓她忍不住大哭,出聲責怪杜甫讓自己擔驚受怕那麼久。

是日夜晚,杜甫與妻子在紅燭下相對而坐,他仍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夢裡多少次相見的人終於走入了現實,在那樣的亂世裡,能保留性命與家人團聚,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至少在此刻杜甫的心中,無論過往有過多少漂泊和困難,只要能將此刻與妻子在夜晚的相視變為永遠,也是生命中最溫暖的所在了。

杜甫的愛情詩: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陪一人到老

除了被困長安的經歷外,杜甫一生多的是到處奔走的顛沛流離,他在很多作品中都描寫過妻子兒女隨著他四處奔波,生活異常辛苦,杜甫心中感受虧欠和愧疚。

如他在《飛仙閣》中寫“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又如他在《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中所寫“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

在類似的詩句中,杜甫經常以“老妻”形容楊氏,其實楊氏小杜甫十餘歲,年歲並不老,但是杜甫一來以此形容二人彼此熟悉、老夫老妻的狀態,二來表達楊氏跟著自己四處漂泊飽受離別之苦的不容易,杜甫心中有愧,妻子曾經也是在最美的年華嫁給了自己,但是卻沒過上安穩踏實的日子,多年的辛苦歲月在她的心上,留下了痕跡。

杜甫在《逃難》中總結了自己這一生四處逃亡的窘迫現狀,其中就不乏對妻子一路跟隨所受苦楚的描寫。

五十頭白翁,南北逃世難。

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塗炭。

乾坤萬里內,莫見容身畔。

妻孥復隨我,回首共悲嘆。

故國莽丘墟,鄰里各分散。

歸路從此迷,涕盡湘江岸。

——《逃難》

杜甫寫下這首詩時已是年過半百,頭髮花白,祖國的南北皆是踏足之處,只為求得一個安身之所,每一次逃難都是幾經波折,溫飽不能保證。

杜甫感覺自己已是垂垂老矣,身體疾病纏身,而更加病入膏肓的,是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國家。然而,杜甫心中明白,這些生活的困苦,並不是只落在他一人身上,妻子孩子一路跟隨,可謂吃盡苦頭,回首妻子嫁給自己之後的日子,杜甫也不禁內心悲痛。

其實,我們都知道,偉大的愛情不過是相濡以沫,同行江湖卻不曾放開彼此,杜甫和楊氏的愛情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不離不棄,同甘共苦。

不幸的是,在那個“國破山河在”的年份裡,他們之間的情感受到了殘酷現實的種種衝擊,杜甫到死都沒見到他心中那個海晏河清,萬世太平的國家,他的一生都在逃難,內心都在焦急煎熬,好在楊氏艱難相隨,哪怕其中心酸流淚的日子無法計數,但始終未曾拋棄。

杜甫的愛情詩: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陪一人到老

3

杜甫這一生安穩生活的日子屈指可數,在成都草堂的日子裡算是其中之一。雖然物質生活非常艱苦,但這裡遠離塵囂,杜甫與家人彷彿進入避世桃園,得以短暫安定。在這樣的生活裡,楊氏面對物資的匱乏,依舊努力為家人們增加著生活的喜悅和快樂。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江村》

村落建在清澈的江邊,簡單且幽靜,彷彿事事都與世隔絕,這裡有自由自在飛入房梁的燕子,也有在水中成雙成對的水中鷗。透過風景描寫看得出此處景色秀麗,是個不受打擾的好地方,雖然杜甫還要靠故人的接濟度日,肚子都很難填飽的日子裡,楊氏卻在紙上畫著棋局,與夫君和孩子下棋為樂。是啊,一生都在飽受離別的家庭,此時能坐在一起看著風景下棋,哪怕生活貧困,居住簡陋,又何嘗不是杜甫人生的天倫之樂呢。

透過草堂畫棋局,能看出楊氏是個非常聰慧的女子。其實,她除了面對變故可以與杜甫攜手與共,她在人生理想上也十分支援杜甫,她的情感組成中,不僅有對丈夫的掛懷,還有對丈夫憂國憂民格局的理解和支援。

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寫道“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可見楊氏高興的事情不僅是與丈夫重逢相依,還有看到丈夫滿心期盼的國家領土被收復,她明白杜甫內心對國家的情感和他的政治理想抱負,她不僅是行動上陪伴左右,靈魂和思想上也與夫君同在。

杜甫留給後世的印象是一個一生都在為國家吶喊的愛國詩人,他的那麼多經典作品彷彿是一個充滿故事的老人,在慢慢訴說自己對國家和人生的領悟。

他擁有大格局,他那看透歲月的眼睛裡充滿著對國家富強和人生理想的渴望,但同時也不乏對身邊愛人的感謝和憐愛。他也許沒有單獨為愛妻寫過生平,甚至很少直接露骨表達愛意,但是他的妻子出現在了他的很多作品中。

我們看得出來,他們二人的婚姻生活充滿磨難和困難,但無論周遭環境經過怎樣的滄桑變化,他們總還是在相濡以沫,共風共雨,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陪一人到老。

-作者-

珮安歌,一名熱愛文字和火鍋的正經少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