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網路文學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載體

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國網路文學近年來保持高速發展態勢,使用者規模和作品數量持續增長,內容生態日趨繁榮。其中,一大批積極向上、傳遞正確價值觀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品也日益受到海內外市場和讀者的喜愛。

4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網路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展現出不俗的社會價值與文化責任感,也呈現出繼往開來、氣象一新的風貌特質,已成為大眾創作、全民閱讀的中國故事。

產業|網路文學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載體

一方面,大眾創作推動網路文學題材轉向,科幻、現實題材作品數量飛速增長,與玄幻、仙俠等品類逐步成並駕齊驅之勢,形成網路文學內容題材的多元化格局;另一方面,網路文學已是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文學“出海”縱深推進,海外影響力持續攀升,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書寫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對現實的關切達到新的高度

2021年是極具意義的一年,適逢建黨一百週年,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氣風發地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在一系列振奮人心的重大節點性事件的感召下,越來越多一線行業從業者湧入網路文學創作隊伍,用網文記錄各個行業的發展風貌和時代變化,展現中國當代的經濟騰飛與科技發展。

報告顯示,目前,網路文學已經成為普通人記錄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之一。而隨著大眾創作氛圍的形成,也推動了網路文學題材的轉向。2021年,網路文學現實題材和科幻題材創作快速崛起,歷史仙俠等傳統題材也有了精神核心的蛻變,多元化內容創作格局成型。根據閱文集團提供的資料,2016年至2021年,現實題材作品的年複合增長率超30%,位於全類目第二,也是2021年增速前五名的品類。與此同時,網路文學的創作手法也有了一定變化,現實題材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職業發展與時代變遷、民族復興結合得更為緊密。如網文作家“眉師孃”創作的《奔騰年代——向南向北》,就以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成立為背景,記錄父輩入海南經濟特區打拼史,聚焦改革開放後青年群體成長奮鬥歷程。

產業|網路文學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載體

“一方面網路文學對現實的關切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網路文學內容題材的多元化格局也已形成,在時代環境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下,中國網路文學的歷史使命與文化責任發生了改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玉宏認為,從20多年前的起步發展至今,網路文學以其立足當下的現實題材、展現未來的科幻題材、結合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精神的歷史仙俠題材和日益攀升的海外影響力,已經成為大眾創作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和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路文學在全社會精神文化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不僅成為建構和傳播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而且,隨著網路文學生產機制的進一步最佳化,全行業正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在對報告進行分析解讀時表示,2021年,新增網文作品中一半以上的都是現實題材作品,所涉及的行業超過200個,這讓網路文學的題材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也讓網路文學與時代和人們的生活面貌以及精神世界聯絡更加緊密了。“眾所周知,現實題材就是要強調真實的反映生活,這一特點有利於網路文學在創作時更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更加的接地氣,使網路文學能夠真正成為當代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一層面來說,現實題材網文的整體崛起意義非常深遠。”歐陽友權說。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表現出新的特徵

除了充分體現網路文學“講中國故事,為人民服務”的發展趨勢,作為一種接地氣的文學型別,網路文學的精神核心中也有著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延續,中國古典文學的基因根種其中。尤其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和網路文學創作水平的不斷提升,網路文學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延續與創新,也不再停留在文字和故事層面,漸次深入到了精神核心中。對此,報告指出,2021年,網路文學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優秀網路文學作品中,基於傳統文化知識內化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觀對廣大年輕讀者產生了越來越多積極正向的影響。

一是網路文學寫作者會更主動、更有意識地調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和古典文學資源,並在寫作中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相結合。

以男頻類作品為例,“言歸正傳”的《這個人仙太過正經》就以《山海經》等神話傳說為故事背景,用網路文學詼諧幽默、“思想迪化”、現代化的語言和講述方式,創作了一本古代傳說新解;無獨有偶,起點中文網2021年連續5個月穩居懸疑品類月票榜第一的作品《鎮妖博物館》,也融合了《搜神記》《山海經》《聊齋志異》等我國古代神話傳說,在現代都市語境下講述志怪傳奇故事。與此同時,女頻類的古代言情網文創作在傳統文化方面的體現,除了社會風貌、歷史背景、詩文辭賦、意象符號的繼承外,寫作手法也不斷創新,作者更多地將針灸、茶道、制瓷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主角的職業背景中,一方面在故事創作上更豐富細膩,另一方面也向讀者普及了更多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吱吱”的《登堂入室》就將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編織進小說創作中,講述了制瓷世家出生的女主宋積雲,從製造材料、溫度控制、技術手法等方面對制瓷技術進行改革創新,帶領家族走出困境的故事;“閒聽落花”的《墨桑》則對我國古代郵驛進行了介紹;“錦凰”創作的《我花開後百花殺》融合了香學、茶道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作為當下重要的文學形態之一,許多以古代為時間背景的網路文學作品,既根植於中國綿延悠長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能體現時下年輕人的價值主張,是傳統文化跨越歷史長河在今天的抵達。”網路作家“千樺盡落”說。

產業|網路文學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載體

二是網路文學作品中描寫的主人公的個人奮鬥與家國敘事結合得更為緊密。

比如,“千樺落盡”創作的塑造名門女將群像作品《嫡長女她又美又颯》,喚起了年輕讀者對家國命運的關注,受到廣大讀者喜愛,還獲得了2021閱文年度好書榜單女頻類第一名的好成績;“榴彈怕水”創作的《紹宋》,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始終圍繞“家國情懷”和“大一統國家”的中心,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愛國傳統和民族情懷。

“隨著年青一代在大國崛起的敘事下崛起,國際局勢的變化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網路文學的俠義精神和包裹在古典表達下的精神核心也發生轉向,主人公的個人奮鬥越來越多地與家國敘事相結合。”讀者“曉風拂面”說。作為女頻網文的忠實粉絲,“曉風拂面”在閱文平臺上閱讀網文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平時大多看的是古代言情類作品。“最喜歡的不是那種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所謂‘大女主’,而是有一技之長、不依附任何人,能夠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女性角色。比如‘閒聽落花’‘希行’等大神的作品基本都是這個風格。”在她看來,網路文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體現很多,“以女頻文學來說,有表現中國傳統園林建造、中醫、刺繡的作品,也有體現制硯、茶道、書畫等方面的作品,這類小說之所以吸引人,關鍵就在於作者下了功夫去研究我國很多優秀傳統文化,並在小說中加以戲劇化的呈現,讓讀者在看小說的同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認知。”“曉風拂面”認為,這些認知不僅有助於潛移默化地提升讀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作品角色所呈現出來的積極向上、自強奮鬥的精神,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讀者對自己人生觀的規整。

網文融合傳統文化元素應紮實考據

當網路文學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時,對作為“講故事的手藝人”——網路文學寫作者的職業素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網路文學寫作者除了要具備基本的文學基本功,以文化自信樹立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自覺意識之外,本質上都需要相應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作為文字血肉和內容底料。

“網路作家是透過自己的小說主角、故事情節來闡述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因此,要想更好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者首先需要充分了解這些知識內容,才能把它們融入小說創作中去講給讀者。”“千樺盡落”告訴記者,在創作《嫡長女她又美又颯》前,她購買閱讀了大量有關中國古代禮儀方面的書籍,“帝王登基儀式時需要些什麼,他的制服是什麼樣的,古代大家庭的生活場景是什麼樣的……這些都需要去一一瞭解。”“千樺盡落”認為,文學的力量很強大,“確實會影響讀者,現在網路文學使用者很容易受到作品所傳遞的資訊影響,這就更加要求我們的創作必須要基於紮實的知識儲備和正確的思想輸出,這也讓我們創作者倍感責任和義務重大。”

古言作家“閒聽落花”認為,網路是傳播的工具,文學是傳承的載體,二者能否成功結合,從而實現網路文學創作的價值增值,關鍵還在於寫作者心中要有“文化”,筆下才會有乾坤。“如果寫作者意識不到中華傳統文化對於自身創作的重要性,平時不注意學習和蒐集相關知識,不瞭解、不熟悉中華文化,那麼,他筆下的作品就失去中華文化的‘魂’。”“閒聽落花”說。

“目前,有些網文作品對傳統文化的表達還浮於表面。比如有些筆力不足的作者寫主角書法好,就只會寫‘書法大家看了連連點頭’,但真正好在哪裡,讀下去感覺作者也不懂書法;再比如描寫女主人公刺繡技藝好,最多的形容就是‘栩栩如生’,但為何能做到栩栩如生,作品中並沒有進一步的闡述,這部分的文化傳承也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曉風拂面”認為,網文是一種非常大眾化的通俗文學,寫作者在創作時不僅要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還需要做好相關知識儲備,做不到讓作品中所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更為細膩、真實、考究,也就難以吸引讀者對其作品以及相關傳統文化的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定家認為,網路文學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提高問題,這既需要廣大網路文學寫作者具有時代精神和使命意識,也需要寫作者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鑑賞力和審美感知力,讓網路文學創作時刻保持進取和創新精神,既不能孤芳自賞,要時刻迴應讀者的關切,也不能媚俗、不能失序,要利用好網際網路的溝通優勢,在交流和促進思想審美的互動過程中,不斷提高網路作品的質量,創造出更多精品。

(配圖由報告發布方提供)

責編

:楊曉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