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韓曉峰,河北河間人,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青年藝委會副主任。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韓曉峰

戲曲極具東方特色,它以獨特的美,吸引不少畫家紛紛涉獵此題材。戲曲人物的再次藝術創作,是最為考驗畫家藝術修養的,因為不僅要了解戲曲人物原型的各方面資料、吃透其歷史身份及時代的角色,還要考慮戲曲對其的藝術處理。這些種種都需要畫家融會貫通後,透過筆墨對其塑造。

韓曉峰在丈八的宣紙上搭建了一個“大戲臺”,畫中是自己盡情地在舞、在耍、在唸白、在高聲嘶喊,把現實的悲欣交集、酸甜苦辣、無奈痛苦雜糅進筆墨中,肆意縱橫,無拘無束。韓曉峰所畫的戲曲人物,動靜相宜,筆筆有出處,絕不是一般的筆墨遊戲,既體現了戲韻戲情,又不失水墨審美趣味,可謂畫中有戲,戲中有畫。韓曉峰之所以痴迷於畫戲曲人物,或與他童年在鄉村看戲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他被戲曲演員扮相所吸引,驚歎其一招一式、一顰一笑,他與戲的這份情結也就此伴隨一生。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看大戲”,和很多 70 後、80 後一樣,戲臺上的“長鬍子”咿咿呀呀的唱腔完全聽不懂,但是我總喜歡去看戲。鄉間的每次搭臺唱戲,總會讓人充滿期盼。唱戲前幾天,大人們就競相傳告,通知外村的親朋好友前來觀看。小孩子們個個喜上眉梢,渾身有使不完的興奮勁兒。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那時候大規模的唱戲是在鄉里起集時,搭臺唱上幾天戲,一般也集中到秋後,到這時候玉米稈、高粱稈、豆萁都堆在路邊地頭上,田裡也更顯空曠,地裡收穫的糧食全搬到農民院子裡了。有的人家把玉米擰成串子搭在屋簷下,拴在樹上,掛在牆上,黃的、紅 的、綠的,成串的滿是秋天的熱鬧勁,煞是好看。對於村裡人來說,唱戲的時候也是個大節日,三親六友都要聚到一起。在我記憶當中,家裡紅白喜事和過年也沒這麼熱鬧。村子裡唯一的柏油路變得異常擁鬧,路兩旁擠滿了各種商販。紅紅綠綠的小孩玩具,手工打製的農用傢俱,玻璃罩裡的糖果零食,挑在杆子上的衣物鞋襪、針頭線腦、手工飾品各式商品林林總總。高高低低的吆喝聲,商談聲、討價聲、爭論聲,熟人見面打招呼聲,小孩子們在人縫中呼朋喚友聲,還不時惹得大人們笑著罵上幾句,人們就隨著這種喧鬧走走停停。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隊伍的盡頭是白布帳拉起來的戲臺,分為前臺和後臺。相對於前臺,孩子們更喜歡後臺。後邊是存放道具和演員候演、化妝的地方。描龍繪鳳的戲袍,長長短短的兵器五彩繽紛,插滿絨球的帽子帶著長長的羽毛,這些對孩子們來說永遠有魔力,也有吸引力。尤其是想到紅橙黃綠青藍紫黑這些油彩,在後臺裡經過一番塗抹後,就出來個絕代佳人、風流才俊、忠臣明君、逆臣賊子、市井小丑……孩子們終究還是經不起誘惑,堵在後臺門上,眼巴巴地看著,等大戲快開始時,哭鬧地找人家給自己在臉上畫上兩筆,然後屁顛屁顛地找人炫耀去了。

“咣咣咣”鑼鼓聲急促地催著後臺裡的演員,喧鬧的人群逐漸安靜下來。戲臺上綠色的帷幕,嵌著紅邊紫邊,背景是在一處宅院當中,遠處是一幅著色鮮豔的風景畫,在燈光的打照下顯得富麗堂皇。合著鼓點,踩著蓮步款款走到舞臺中心的那女子,濃妝豔抹,眉眼勾畫地清秀俊美,上戴點翠和銀丁頭面,一隻金簪垂到耳際,端莊大方,一副雍容華貴之面相。翹著蘭花指,甩動著水袖,婀娜隨風,盡顯曼妙身姿,發出“依依依依”的唱腔,鮮豔的紅唇一張一合,更顯牙齒的雪白。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河北畫家韓曉峰:畫中有戲,戲中有畫

在河北這邊的鄉村,梆子戲最受歡迎,唱腔激昂慷慨、頓挫抑揚、錯落有致,演員們樸實深沉,自由運用丹田氣息,剛勁典雅拿捏得當,唱盡了廣大失利者的無奈與悲憤。每到動情處激越高亢,人物被刻畫得活靈活現,臺上臺下頓覺酣暢淋漓。臺下的觀眾,有的眯著眼不動,有的跟著鼓聲哼唱,有的陷入深思,個個沉浸其中。然而到了晚上看戲,孩子們還是熬不住的,臺上才剛開始表演,小孩子們就在父母的肩上睡著了。不過,即使是抱著孩子,也不影響那些父母看戲的熱情。等到晚上演完戲就半夜了,這時人們意猶未盡地走出戲場,睡了一小覺的孩子們,踉踉蹌蹌地跟在大人身後向家走去。此時的月光格外明亮,大家默默、輕輕地走著,生怕驚擾了這熟睡的夜晚。

兒時看大戲的場景刻在了我的腦海,融入了我的記憶,後來成為了我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以上作品均由韓曉峰創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