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探秘文物修復基地 它們來自三埠李家遺址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國際博物館日 | 探秘文物修復基地 它們來自三埠李家遺址”,“vid”:“i33383ov0a4”,“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i33383ov0a4/i33383ov0a4_hz。jpg/640”,“desc”:“”})

拼拼圖,是很多人閒暇時喜歡的消遣,但是如果拼圖數量太多,並且沒有可以對照的標準圖案,恐怕很少有人敢於挑戰。對於考古工作者來說,經常要面對數以萬計發掘出土的碎片,如何獨具慧眼,讓它們在破碎千年後重新合為一體呢?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繼續探秘考古話題,走進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在平度的文物修復基地,看專家們會開出什麼樣的文物“盲盒”。

國際博物館日|探秘文物修復基地 它們來自三埠李家遺址

三埠李家考古發掘執行領隊 綦高華:我們現在眼前所見到的這一片,均是出土於一口深井裡面。我們後期的時候根據整理的情況,把這批陶片分成了兩個大的部分,就是在這邊見到的一些建築構件,一些瓦,井裡面的井圈,另外一部分像這一塊,主要是一些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容器, 那邊是些口沿,這邊是些底部,進行了初步整理。

2021年7月起,配合煙濰高鐵建設,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對位於平度市新河鎮的三埠李家遺址展開了考古發掘工作,截至今年1月已經發掘灰坑、水井、窖藏坑、小型房屋等遺蹟1400餘處,發掘東周、唐宋時期的墓葬遺蹟160餘處。為了儘快開展考古研究,考古所就近在平度市博物館附近搭設了這座臨時文物修復基地。

在成千上萬的陶片中,有十多片具有特殊研究價值的殘片,被專家們仔細挑了出來。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主任 彭峪:這個完整的字應該是一個“桓”字,很有可能這個“桓”字,是這一件陶器它的擁有者的姓,姓桓什麼???看到這裡還有陶片,我們從這裡面挑出來拼上的是三個字,容,容積的容,六鬥,這應該是代表了這個容器它的容積是多大。

這些陶質容器在損毀之前是什麼樣子?考古隊在第一發掘區的一個窖穴裡面有了驚奇的發現。

三埠李家考古發掘執行領隊 綦高華:這些罐子大約在距地表五米深的井裡面,出土的時候就比較完整,像這個罐子,它的口裡面基本上都是空的,我們清理完第一層之後,發現第一層下還有罐子,都是這種泥質灰陶的,形態也比較接近,我們推測這種東西應該是屬於一些倉儲設施,尤其在膠東半島,這種遺蹟更是不多見。

相對於古代人頻繁使用的生產生活用具,在墓葬裡發掘出土的冥器形態通常更為完整,也更容易辨認。

國際博物館日|探秘文物修復基地 它們來自三埠李家遺址

每一次考古發掘,這些在實驗室精心“拼圖”的專家技師都會在現場參與,見證文物出土。很多人不知道,繪圖工作也是田野考古發掘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與發掘記錄、拍照相輔相成,繪圖師在現場第一時間做平面圖、剖面圖的測量,嚴謹的清繪、掃描工作對於後期的研究和出版具有重要價值。

在文物修復基地的二樓,一件件石膏修補完成的文物亮出了它們本來的樣子,這些幾千年前的文物“盲盒”藏著古人的智慧和審美趣味,時常讓研究者們津津樂道。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主任 彭峪:現在看到的這一些文物,只是佔了我們2021年發掘的文物的不到1%,這些文物我們已經整理了超過兩個月的時間。整個修完以後,大概有三年 五年十年,甚至十年以後了。可能有將近上千件,最後跟廣大市民見面的可能都是一些非常精美的, 代表最高水平的器物,但是其實所有這些陶器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代表了我們青島古代祖先的一種文化,也代表了他們當時手工業的水平。

我們在不同博物館裡看到的琳琅滿目的精美文物,很多來自考古發掘,來自考古隊員一塊一塊精心的拼圖和修補。從2018年的平度市古峴鎮八里莊漢墓,到至今仍在進行的三埠李家遺址發掘,青島的地下寶藏一次次驚豔著我們,“5·18國際博物館日”的意義,正是讓我們從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中傳承歷史、記住鄉愁。

(記者 宮麗麗 王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