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山海經詳註(插圖本)》於2019年5月推出。照例,在簽收送審樣書後,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昭告天下此書出版。在家鄉某初中教語文的表妹很快留言:“這是阿長的《山海經》嗎?”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於是弱弱地問了句:“阿長是誰?打錯字了?”表妹暴汗:“你不知道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啊!”字尾一個不便描述的表情。此事竟成了我的一塊心病,每每想寫一篇軟文時,都不由得想起“阿長”。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現在的語文課本對90年代上中學的我還真是陌生

那麼,“阿長”是誰呢?

原來,阿長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長媽媽”(假裝記起,做恍然大悟狀)。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都這樣稱呼她,似乎略帶些客氣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長。我平時叫她“阿媽”,連“長”字也不帶;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見2017年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阿長與〈山海經〉》。下引此文者不逐一標記)

少年魯迅對阿長的態度起初不算友好,既討厭她的“切切察察”,又不耐煩她愛講各種煩瑣的規矩,而最耿耿於懷的,是她謀害了自己的隱鼠,當然,在聽了她講的“長毛”的故事後,也曾對她產生“空前的敬意”,直到阿長將自己渴慕已久的繪圖本《山海經》交給他時,“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不得不說,魯迅對《山海經》,自少年時代起就印象深刻,乃至在其後來的《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綱要》中也屢屢提及,謂其“蓋古之巫書”,“蓋以記神事”。少年魯迅對《山海經》的執念如此之深,將其視作“最為心愛的寶書”,主要是因為裡面記載了一個與現實截然不同的世界,如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以乳為目,以臍為口”且“執干鏚而舞”的刑天。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擁有“偉大的神力”的阿長滿足了魯迅對《山海經》的渴望。少年,你呢?有畫的“三哼經”,到手了嗎?

在新學期開始之際,我們向你鄭重推薦這本《山海經詳註(插圖本)》,希望透過註釋和配圖形式,與你一起輕鬆讀懂《山海經》,走進那個遙遠、陌生且非常有趣的世界。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們的推薦理由如下:

一、本書雖為詳註,但不煩瑣。註釋之詳,表現有二:其一,對一些重點問題旁徵博引,力求講得透徹。其二,對一些需要翻查字典才能認識的疑難字詞加以注音或釋義,簡明扼要,力求避免讀者查閱字典之勞。

二、本書配有418幅插圖。這些插圖,均是清代汪紱手繪。汪紱既工於繪畫,又是《山海經》研究專家,他撰著的《山海經存》,在歷史上很有名氣。雙重身份,確保了插圖線條流暢,形態逼真,不僅提高了“詳註”顏值,而且能夠直觀呈現文字所述內容,方便閱讀。另外,書前編制有詳細的插圖目錄,方便查詢。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山海經詳註》內頁圖

三、書後附有詳細的名詞索引,為讀者按圖索驥、定位感興趣內容提供精準導航。

光說不練是假把式,接下來,我們就以《阿長與〈山海經〉》中描述的幾種神、獸為例,近距離認識一下這本《山海經詳註(插圖本)》。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山海經》相關段落

1. 人面的獸

具備人面獸身這個要素的動物,在《山海經》中非常之多,各山之神多是如此,如卷二《西山經》所記西山十神:

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詳註》第78頁)

汪紱繪圖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又如卷五《中山經》所記中山神:

凡濟山經之首自輝諸之山至於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鳥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詳註》第246頁)

繪圖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人面獸身是《山海經》中最常見的形象之一,其他如獸麵人身、人面人身而有區域性獸類特徵、獸面獸身而有區域性人類特徵等形象也非常多,但與人類特徵完全相符者則非常少見,可以說,這是建立在想象基礎上的對現實存在物的一種大膽拼接組合,當下看來仍張力十足,給人以極大的視覺衝擊,由此可以想見先民的想象力是何等豐富與奇特。這無疑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

2.九頭的蛇

九頭的蛇,分別見於卷八《海外北經》和卷十七《大荒北經》。卷八載: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詳註》第408頁)

卷十七載: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禹堙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詳註》第596頁)

不難看出,所謂相柳氏、相繇,名雖不同,實則一人。汪紱所繪形象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在《山海經》中,九頭神、獸除相柳氏外,尚有其他,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即稱:“神九首者,相柳之外,九鳳九首,木夫九首。”

3. 袋子似的帝江

帝江之名,見於卷二《西山經》: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詳註》第109頁)

繪圖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此圖與文字描述非常契合,但與魯迅所載“袋子似”有些距離,蓋“袋子”即指文中“黃囊”。

關於帝江,郭璞注稱:“夫形無全者則神自然靈照,精無見者則闇與理會,其帝江之謂乎?莊生所云中央之帝混沌,為儵忽所鑿七竅而死者,蓋假此以寓言也。”渾沌鑿七竅事,見《莊子·應帝王》,最早為《山海經》作注的郭璞認為,這則寓言是以《山海經》著錄的帝江為原型的。

帝江,又稱帝鴻,畢沅《山海經新校正》雲:“‘江’讀如‘鴻’,《春秋傳》(文十八年)雲:‘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是此雲‘帝江’,猶言帝江氏之子也。”而袁珂《山海經校注》據《左傳》相關記載,認為“此經帝江即帝鴻,亦即黃帝也”。是畢沅以帝江為黃帝之子,而袁珂則徑以為即黃帝。(見《詳註》第109—110頁)

4.一腳的牛

在《山海經》中,既有一腳的牛,又有一角的牛,雖僅一字之差,但不可同日而語。

一腳的牛見於卷十四《大荒東經》: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詳註》第530頁)

繪圖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後世“夔鼓”一名,即由此得來。這在不少文獻中均有記載,如薛綜《東京賦注》“夔如龍,有角,鱗甲光如日月”,《博物志》“夔形如鼓而知禮”,《玄覽》“山之精名曰夔,狀如鼓,一足而行。以名呼之,可使取虎豹”,《事物紺珠》“靈夔生東海,似牛,蒼身一足,無角,出入必有風雨”,不同文獻所記,或似牛,或似龍,或似鼓,說法不一。

一角的牛見於卷十《海內南經》:

兕,在舜葬東,湘水南 ,其狀如牛,蒼黑,一角。(《詳註》第442頁)

此條之下,汪紱未加繪圖,但根據此處記載,可知一角之牛為兕,而兕之名又見於卷一《南山經》:

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詳註》第33頁)

繪圖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兕,郭璞認為似水牛,青色一角,重三千斤,其皮可充武備,其角可助文德。關於其體重,郝懿行認為郭璞“三千斤”之說過於誇張,“三”字當為衍文,其重實為“千斤”。讀至此,熟悉《西遊記》的讀者,應該會聯想到孫悟空取經路上遇到的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獨角大王,即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吧。這應該就是它的原型了。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動畫片《西遊記》中的獨角大王

5.“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刑天

刑天,又作“形天”,有時也寫作“形夭”,見於卷七《海外西經》: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詳註》第389頁)

繪圖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刑天,《淮南子》中亦有記載,即所謂“西方有形殘之屍”。相傳曾與黃帝爭奪帝位,失敗後被斬首,於是臍口乳目,仍揮干鏚(即刀斧),雖化不服。刑天,在以遠古神話為素材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但名存而實亡,已經很難復原“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這一原始形象了。

以上,我們結合《山海經詳註(插圖本)》一書,談了一下魯迅《阿長與〈山海經〉》中所涉及的五種形象,想必讀者對該書已經有了初步瞭解。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們給你做出來了,如果喜歡,就下單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