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和他的愛情

1

在巴金的《隨想錄》裡,有一篇叫做《懷念蕭珊》的散文。第一次知道它,還是當年暑假在圖書館備考的時候。

那個時候沒有時間找原文來讀,但僅僅在文學史書上看到一些段落便讓我在圖書館感動的熱淚盈眶,險些在陌生的同學面前流下淚來,因此,不得不去洗手間整理情緒。

巴金先生和他的愛情

今天,再度在巴金的作品集中看到這篇散文,雖然已經不像第一次那般激動,卻仍能感受到巴金對亡妻的一片深情。

蕭珊原名陳蘊珍,原本是巴金的讀者,他們最初透過信件聯絡。慢慢的,他們見了面,談了戀愛,最後結婚。

蕭珊比巴金小13歲,他們談了八年戀愛,婚後共同渡過了二十八年,最後在1972年蕭珊因為癌症去世。

在妻子去世之後,巴金沒有把妻子的骨灰下葬,而是放在家裡,放在枕邊,每晚與之共眠。用巴金自己的話說:“我寧願讓骨灰放在我的寢室裡,我感到她仍然跟我在一起。”

除了這篇散文之外,另一篇表達對亡妻哀悼之情的名篇是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軾作為宋代文壇的“一絕頂”,詩、詞、文各種文體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筆下的名篇數不勝數,可我卻還是最喜歡他寫的這首悼念亡妻的詞。

不僅僅是在蘇軾的作品裡,就是放眼整個中國文學史,在表達相似感情的作品中,能超過這首詞的作品屈指可數。

在這首詞裡,蘇軾少見的放下了平日裡的樂觀豁達,讓人看到東坡居士的消沉痛苦。

巴金先生和他的愛情

一座孤墳隔開陰陽兩界,蘇軾“無處話淒涼”。時過境遷,經歷了仕途的起伏,身體的衰老,“塵滿面,鬢如霜”的東坡居士與妻子“縱使相逢應不識”,這是多大的痛苦,“唯有淚千行”!

極度悲涼的意境讓我每次欣賞這首詞時淚腺總會被撩撥,也讓我看到蘇軾縱使風流,對於妻子仍存真情。

可巴金與蘇軾的多情不同,他的專一在任何時候都是珍貴的,他與蕭珊,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2

在《懷念蕭珊》裡,巴金先回憶了蕭珊去世之前的幾年與他一起遭受政治迫害的日子,也描繪了妻子去世時內心的痛苦和遺憾。

除此之外,對於他們年輕時候的酸甜苦辣也有所回顧。

其中有一段提到了在重慶兩人住過七八平米的小屋,或許這段經歷被巴金用到了《寒夜》之中,否則巴金怎麼會對汪文宣那個壓抑昏暗的小屋如此熟悉呢?

在1966年開始的政治運動裡,巴金靠邊站,蹲牛棚,挨批鬥,蕭珊最為他的妻子自然不能倖免。

巴金先生和他的愛情

她被強迫去做掃大街這樣的體力勞動,雖然沒有遭受體罰,但“她在精神上給別人當皮球打來打去”,可是她從來沒有抱怨過。

巴金說:“她有這樣一種想法,她多受一點精神折磨,可以減輕對我的壓力。”不離不棄,是她唯一的態度。

後來得了癌症,因為政治運動沒法得到及時的救治,導致癌細胞擴散,腸癌變肝癌,最終離世。

巴金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給一家人都帶來了災禍。

他的子女們被扣上“狗崽子”的帽子,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對父親多少有些不理解,覺得是父親拖累了他們。

可是蕭珊作為妻子,想的從來都是分擔,而不是離開。

他們在一起的三十多年裡,蕭珊唯一一次說出離開是最後一次進手術室的時候,她對巴金說:“我們要分別了。”

她對於巴金的感情,在純粹的愛之外還有敬,她的感情也沒有錯付。

巴金偉大之處在於文品與人品的高度一致。

在文章的結尾,巴金這樣寫道:“我絕不悲觀。我要爭取多活。我要為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在我喪失工作能力的時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蕭珊翻譯的那幾本小說。等到我永遠閉上眼睛,就讓我的骨灰同她的摻和在一起。”

3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巴金在小說方面的創作就大幅減少,質量上也不如“激流三部曲”、《憩園》、《寒夜》這些。

原因很多,一個是巴金對生活缺乏體驗,導致寫出的作品他自己都不太滿意,還有大量的社會活動讓他的寫作時間減少,再有就是政治上的迫害。

在1978年撥亂反正之後,巴金再次投入工作,散文集《隨想錄》就是老年巴金最重要的作品。

巴金先生和他的愛情

在《隨想錄》中,巴金對自己進行了非常深刻的解剖,對於自己在文革中的表現進行了批評,他罵自己是“軟骨頭”。

除此之外,對故人的追憶,比如蕭珊、老舍、魯迅等人,是其中較好的作品。

可以講,《隨想錄》是巴金人格魅力的彰顯,他的真誠,他的坦然,他的善良,都在這部散文有集中體現。

我不是很喜歡巴金的寫作風格,但我對他的人品無限尊敬。

文革讓他痛失所愛,可他對國家仍然一片赤誠。他說過的“為社會主義祖國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不是一句空話。

他活了101歲,2005年去世,但他1999年之後就已經喪失言說能力了。面對這樣一個結果,他說:“好吧,從今天起,我為了你們大家活著。”

他用一個現代文學活化石的方式,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時光,他做到了在《懷念蕭珊》結尾寫到的所有事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