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文學:張涓《七夕隨筆》

懷遠文學:張涓《七夕隨筆》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眼下,又是一年七夕時,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姐節、女兒節、巧夕等等。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

在中國燦爛的文化星河中,七夕節是中國最有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具有濃烈的文化藝術魅力。關於七夕的古詩詞層出不窮,徜徉其中,如同展開了一幅幅優美的歷史畫卷。各地過七夕的習俗,也在詩詞中如陳年電影般在我們面前鋪展開來。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可見,東晉開始就有穿針乞巧的風俗。

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後來這一習俗在民間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年年閨閣乞織女,男兒何曾求牽牛”。穿針乞巧者,或穿七孔針,或穿九孔針,用一根綵線連續穿過為巧。過去的女子期望自己能夠擁有像織女一樣靈巧的技藝。而在當時,評判一個女子是否心靈手巧的標準是,能不能用一個綵線,將七根針串起來。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有吃巧果的習俗。《唐六典》中就有“七月七日加斫餅”的說法。古代,巧果有許多好聽的名字,比如“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心靈手巧的女子,可以把巧果做成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造型。

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可見,在古代七夕還有沐發的習俗。

宋代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廣東多稱拜七姐,詩中可見宋朝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

“七月七日侵曉妝,牛郎廟中燒股香。君不見東家女兒結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紅”。在西南地區七夕這天大多數女子和兒童有用花草染指甲的習俗。在節日娛樂中這是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東漢崔實《四民月令》雲:“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由此可見在古代,“七夕”節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是可以避免蟲蛀。人們選擇七夕曬書據說是因為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一天曝曬書籍。

鄰近的日本,朝鮮,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主要的節日活動是穿針乞巧、七夕詩會等,多半是乞求福祥、平安、豐收的寓意。

我小時候知道的七夕是跟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相連。傳說中,每逢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之日。屆時,會有成千上萬的喜鵲搭橋,助力牛郎織女相會。聽大人們說,七夕這天要是晴天的話,在葡萄架下抬頭仰望天空,還可以看到牛郎織女在鵲橋上低聲細語呢。“七夕今宵看碧霄”,晚飯過後,我和小夥伴們就會悄悄地躲在鄰居家的葡萄架下,大氣不敢多喘,生怕驚動了“牽牛織女渡河橋”。

……

總之,關於七夕的古時習俗,各地精彩紛呈,美妙絕倫。人們在節日裡乞求健康,平安,祥福,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時至今日,古代七夕節的風俗已難覓蹤跡,現代女性不需要乞巧,用“女紅”來衡量自己德行和能力的標準,但人們對牛郎織女這一神話故事的美好寓意仍然嚮往,所以,七夕節已完全轉變為情人節了。

另外,七夕這天還成了消費日,商業氣息越來越濃郁。根據最新的大資料顯示,在七夕前一週,有關七夕的搜尋資料環比增長為280%,其中最多搜尋詞目最多的是“七夕禮物”、“巧克力”、“送男友”“送女友”等。據報道稱,酒店預訂人次、紅酒消費、電影票房、旅遊等均比往常上漲2-3成!

商家藉著七夕大搞營銷活動,即使想破腦袋也要編出各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段子來博得消費者的眼球,提升銷售額。但基本上是一些低俗的段子,跟古人們過七夕的境界與詩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比如朋友圈看到的奶粉廣告:祝你們好孕,十個月後找我買奶粉,報銷今日的開房費用。

又比如某旅行社的文案:織女,安心和牛郎私奔去吧。其他的,都交給我們。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好好的傳統節日被玩得變味了。

商家為了讓市場活起來,拉動內需,帶動消費,卯足了勁的宣傳也無可厚非。但若能結合各地的真實民俗活動來進行宣傳,像古人那樣“年年乞與人間巧”、或是“月下穿針拜九霄”、抑或是“染得指甲別樣紅”……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帶動了產品消費,豈不是兩全其美?

比如,安徽博物院新館在今年的“七夕”來臨之際舉辦了“‘穿’越千年佳期如夢——2020七夕漢服之夜”活動。觀眾身著漢服夜遊博物館,欣賞精彩的傳統文化表演,體驗七夕節的“穿針乞巧”、“投針驗巧”等民俗遊戲,就很好地對傳統民俗文化進行了傳承與弘揚。

對於新一代年輕人來說,七夕儼然已成了是愛情的節日,也是消費日,秀恩愛日,攀比日。

網路平臺上關於七夕的段子大都跟情人節有關,情人節大都跟曬禮物和紅包有關。她曬老公送的包包,她曬男友送的一車鮮花,她曬情人送的紅包。且“情人”二字也被網民玩的有點變味了。

什麼“七夕這天你敢曬情人嗎?你不怕有同款嗎?你會翻車嗎?購買***,明年憑票領取父親節的禮物”。

還有,七夕出租情人吃飯180元,拉手380元,暖被窩580元……

所謂情人,顧名思義,有情之人。當為彼此有情或曰傾情之人。七夕節,變為情人節無可厚非,但情人卻成了特指。於是乎,情人對於很多人而言,既是一份竊喜,更是一劑毒藥。擁有情人時,為收穫別樣的歡愉而竊喜,可一旦這份歡愉將彼此帶入另一層境界,便成了毒藥,不少人因此財破、家毀、官丟……可情人節,依然很火,為何?

關於七夕,網上還流淌著這樣的清流:一惜父母、二惜妻兒、三惜兄弟姐妹、四惜同學朋友、五惜同事、六惜對手、七惜緣分!

是的,不管七夕有沒有收到紅包和禮物,都請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吧!

所有的節日都不是為了禮物,而是提醒大家別忘了愛和被愛。雖然節日需要有點儀式感,但平靜溫馨的生活,才是愛情最該有的模樣。

只要心中有愛,天天都是過節。

懷遠文學:張涓《七夕隨筆》

【推薦】

法律顧問:安徽百舜律師事務所 王駿馳律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