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老子》第五十八章有云:“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是禍是福,只在我們的一念之差。元朝大臣史弼的《景行錄》中就說到,“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王陽明平定了寧王之亂,寵臣江彬嫉恨他的才能,他依仗寵信,在皇帝面前進讒言。但是王陽明做風正派,

就連昏庸的武宗都相信他是個好人,江彬自討沒趣。

01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老子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是,認清別人是一種智慧,認清自己就稱得上聖明瞭。

千百年來,能夠真正認清自己、戰勝自己的人並不多,王陽明正是其中的一個。他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曾經帶領精兵,在短短几個月內,蕩平作亂數十年的匪患,卻坦言:“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正是因為時刻保持這種清醒的自我認識,才使他成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大聖人。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而且容易被別人虛偽客套的讚美所迷惑。別人誇得越多,這種人的狂妄之心就越膨脹,直到覺得天底下容不開他了,自然而然也就走向了滅亡。

王陽明說:

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王陽明認為, 尋得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無論我們是忙碌還是清閒,自我省察都是很重要的。只有認清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才不會得意忘形,貽笑大方。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就怨不得要獨自吞下失敗的苦果。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只能一時神氣,真的碰到困難時,只會因為過度的自負輸的很慘。

貿然進攻,鎩羽而歸。春秋戰國時期,除了有我們熟知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還有一個小小的國家,被稱作息國。息國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但是也曾擁有過一定的軍事實力。息國國君卻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敢向更加強大的鄭國宣戰。大臣們紛紛勸說國君,指明瞭息國的國力和兵力都不如鄭國,奈何息國國君根本聽不進去。貿然發動進攻,最終當然是鎩羽而歸。

修身,其實是在為自己積福!

品行端正的人,就算是處於逆境,遇到小人,也會獲得信任,逢凶化吉。老話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自重,就是一種自知之明。

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價值,不卑不亢、正視自我。

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02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陽明先生曾說:

人的一生皆是虛妄,一切都有定數,一切也皆有變數,這便是世間亙古不變的規律。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僅是一種人生應有的態度,也是我們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曾國藩先生曾經說過他自己平生有“三畏”:

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他的一生始終常懷敬畏之心,堅守著做人的基本準則,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堅持底線,始終在謹小慎微、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心境中度過,最終一路平步青雲,成就了一番事業。

敬畏讓人慎獨

,擁有同理心,才會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

人若沒有敬畏之心,就會無所顧忌,無所不為,驕橫跋扈,導致天怒人怨,甚至違法亂紀,最終釀下彌天大罪,後悔終生。

只有心存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做事,才能有所顧忌,才能保持一顆謙遜平和的心態,才能恪守住心靈的從容和淡定。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

常懷敬畏之心,說話有分寸,做事有底線,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不知自畏之人,為人處世沒有原則和底線,做事不知輕重,容易招災惹禍。長此以往,原本屬於我們的福氣和親人,都會離我們遠去。

我們的每一次不負責任,最終折損的都是自己身上的福報。不自畏,難立足。王陽明曾說:“

君子之所謂敬畏者,非有所恐懼憂患之謂也,乃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之謂耳。

”而自畏的最高境界不是恐懼,而是慎獨。晚清名臣曾國藩,在臨終之時告誡兒子的第一句話便是:“慎獨則心安。”

做事必須讓自己問心無愧,他人的口舌才是其次的。沒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的人,容易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迷路,更容易行差踏錯,誤入歧途。

不自量力,不知敬畏的人,更容易被自己的狂妄和邪念吞噬,毀掉自己身上的福氣。

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03

做人要有謙虛之心

王陽明認為,自滿又自以為是的人,人緣都好不到哪裡去,甚至連最親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都會疏離。古語有云:“

滿招損,謙受益。

正所謂

謙虛納百福,謙虛的人,總是更能吸引福氣。

虛心的人,心胸開闊,待人和藹,不僅自己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也知道尊重別人,這樣的人自然人脈寬廣。

虛心的人總能遇到貴人。

相傳“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曾在散步的時候,遇到一個身穿布衣,其貌不揚的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掉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夥子,幫我把鞋撿起來。”

張良很不解,但是對方是個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他便毫不猶豫的就去幫忙。沒想到老者剛拿到鞋,順手又把鞋扔了下去,一連三次,煩不勝煩。張良沒有生氣,也沒有不耐煩,他恭敬地幫老者穿鞋,毫無怨言。老者笑著點點頭說:“孺子可教,五天後,天亮之時,你到這兒來等我。”

五天後的天亮之時,張良來到了約定地點,發現老者早就在此等候,老者生氣地叱責:“與人相約,怎麼能遲到呢,五天之後你再來,必須早點到!”這一次,天還沒亮張良就起來,但是依舊遲到了。

第三次,張良乾脆半夜就出發,正好碰上了老者,老者對張良的謙遜很是欣賞,便送給張良一本兵書《太公兵法》。正是這本書讓張良頓悟了謀略的奧秘,日後輔佐劉邦,開創了漢室江山。

太自以為是的人,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了。浮世如潮人如水,這個世界上從不缺有本事的人。一個有天賦,有才能的人,如果只知道高傲自大而不知學習,最終他還是也會江郎才盡,一無所成。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以為是的人容易止步不前,因為他們早已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反而是謙虛的人容易取得進步,突破自我。這就是謙虛的力量。謙虛的人,就算是才華橫溢也不會自負炫耀,反而更加謹慎和氣,默默地積累著自己的能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保持著開放平和的心態,身處順境而不驕傲,身處逆境而不絕望。這樣的人,福澤是很深的。

活得通透的人,就像一朵曇花。

他們會在無聲處努力的綻放,卻不會用高傲和炫耀打擾別人。

謙虛對待人,用親和的,欣賞的心態去對待別人的建議,這樣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得到喜愛,福氣和運氣自然就會來到他們身邊。

謙虛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文章來源:致良知書院∞

∞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勃勃 出品:冬日陽光∞

往期經典

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商聖范蠡《商道》全集,是你經商致富的寶典

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中國餐桌禮儀大全—坐次、點菜、喝酒、倒茶的禁忌

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周易》裡面最經典的6句話,醍醐灌頂

王陽明:做到這3點,就是最好修行積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牛年大吉:10個牛笑話,開心過大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