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許多年過去了,我仍然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小說開頭,福威鏢局慘遭血洗,林家一門,只林平之劫中逃生,乘堅策肥的公子哥變為剛毅果決的江湖客,讓人幾乎就要喜歡上了這個牙關緊咬的少年子弟。恰在此時,令狐沖在別人的談論中出現,使酒任氣,豪氣干雲,林平之的風采隨之被掩,灑脫不羈的大師哥讓人心蕩神搖。

傳統小說裡,我看過的只有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敢把競爭力極強的人物置於主角之前,然後用雄厚的筆力,扭轉人們可能已經形成的移情。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林平之,《笑傲江湖》

這個激動的情緒持續到“傳劍”一節,彷彿激流之中忽又翻出一層巨浪,一個註定的高潮時刻到了,驚喜的感覺席捲而來。我至今清楚地記著讀到這節文字時的情形——當時我躺在床上,正為令狐沖被罰上玉女峰憤憤不平,因嶽靈珊移情別戀而耿耿於懷。

情境轉移,田伯光的出場引出風清揚,令狐沖進入習武的高峰體驗。

寫作此節時,金庸彷彿神靈憑附,在恩怨糾葛的世情之外另闢出一片天地,成長的環節絲絲入扣,清冽的氣息在書中流蕩。

此前的心理陰霾一掃而空,一個明亮的世界鋪展在眼前。讀完之後,我從床上爬了起來,一邊振奮地重讀,一邊把風清揚的話抄寫下來。後來翻看抄寫記錄,發現我把“放他媽的狗臭屁”之類的話也鄭重地寫在了本子上。 這真是閱讀中難得的愜意時光,此前儲備的經驗和知識似乎全部調動了起來,在跌宕的情節中貫穿為一體,世界如同被清洗過一遍,街道山川歷歷分明,讓人耳目為之一新。很幸運,我跟著金庸筆下的令狐沖經歷了這樣一次神奇的旅程,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

金庸小說里人物的成長

不算沒有列入“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的《越女劍》,除去人物出場時武功級別即已定型、以江湖恩怨為故事核心的《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金庸十五部小說的其餘九部,都有人物成長的線索,寫作也有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

開始寫成長,金庸走的是典型“氣宗”路線,講究內功為主,招式為輔,走逐步提高之路。

表現在作品裡,則是人物先把武功基礎全部打好,為未來準備好一個完滿的自我,才去江湖歷險。

1

《碧血劍》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碧血劍》劇照

《碧血劍》的主角袁承志,天資卓絕,拜“神劍仙猿”穆人清為師,修內功,練劍術,同時隨木桑道人博習暗器及其他雜項。又偶得金蛇郎君所留秘笈,學而有成,武功正邪兼備。十年後學成下山,江湖幾無對手。大概嫌作品連載時為袁承志準備的武功還不夠周全,在他遇到困難時,金庸還順手把此前疏漏的部分補充進來:“當年穆人清傳藝之餘,還將當世各家武功向承志細加分拆解說,因此承志熟悉各家各派的技法招式”“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如此預先設定充分的成長,頗有“先學養子而後嫁”的味道,缺了先進於禮樂的洪荒氣息,顯得太過精巧。

與《碧血劍》相似,《飛狐外傳》《俠客行》裡的成長,依然單線直進,缺少曲折。

胡斐聰明穎悟,憑一本刀譜,練成其父胡一刀留下的“胡家刀法”;石破天性情醇厚,凡事逢凶化吉,最終因不識字而練成奇功“俠客行”。主角或憑稟賦,或因天性,得逢奇遇,心想功成,成長看不出層次,吸引人的,是作者把“弱而強,愚而智”的傳統智慧用在小說裡的巧思。

這三個作品篇幅都嫌不夠長,以超長篇擅場的金庸,還未及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見識,小說已匆匆結束。要到那些長篇鉅製,金庸小說裡的成長故事才幾乎個個精彩。

2

《射鵰英雄傳》

成長的魅力在金庸作品裡初試啼聲,是《射鵰英雄傳》,武林人物不斷遞進的技藝層級,第一次在金庸小說裡充分展現,原先以混沌整體面貌出現的江湖,也變得層次分明,彷彿白光經過三稜鏡折射,一旦異彩紛呈。出場各具異相的江南七怪,至丘處機出現,頓時相形見絀;而當桃花島逐徒梅超風登場,仙風道骨的丘處機,光彩便為之一暗;隨後,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漸次亮相,大匠宗風,淵渟嶽峙,此前登場的人物,立刻風神盡失,整個江湖的景深也隨之變化。

郭靖的成長,就是在這樣一個層級不斷遞進的江湖中。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郭靖與黃蓉,《射鵰英雄傳》

郭靖天性醇厚類乎石破天,卻並不總能得無心之福。長於大漠,天生神力,隨哲別(蒙語“神箭手”)學箭術,迅速成就,轉而習武,卻扞格難入。各懷絕技的“江南七怪”傾囊相授,但六人(七怪中一人早逝)武功花樣繁多,且多有奇技淫巧,郭靖心思單純、性格拙誠,恰與此路數背反,不免動輒得咎。幸遇全真首子馬珏,根據郭靖性格,授以正宗內功。內功培植獲益雖慢,但勤練總能不斷進步,郭靖得以踏上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

此後,機靈的黃蓉半逼半誘,明睿的洪七公半推半就,矇在鼓裡的郭靖糊里糊塗學了“降龍十八掌”。再之後,郭靖去桃花島,與“老頑童”周伯通結為兄弟,學得“雙手互博”——一種心思單純的人才容易學會的武功。又因周伯通逼迫,陰差陽錯地背熟武林秘笈《九陰真經》,日就月將,終於在《神鵰俠侶》中練成,卓然成一代武學宗師。

郭靖的進步路線,是氣宗式成長的完美體現,自內而外,先基礎後提高,先理論後操練,由累土而至於九層之臺,法度森嚴,氣象鬱勃。

金庸在小說裡把武功層級、人物性情交叉組合,也產生了炫目的效果,故事跌宕起伏,高手各有風度,成長光彩奪目。這樣的成長方式並無不妥,甚至是諸多躁急之人的良藥,只是一個人未必總有可以逐步前進的條件和機緣,“一宅而寓於不得已”恐怕更是成長的常態。對這個常態的體察,要到《神鵰俠侶》裡的“劍宗”式成長,才緩緩浮出水面。

3

《神鵰俠侶》

《神鵰》主角楊過聰明絕頂,不但嫻於古墓派劍法,且旁學各類武功,很快江湖秀出。不過,他真正步入頂尖高手行列,是在被郭芙斬掉一臂,得到“劍魔”獨孤求敗的異代傳授之後。這個獨孤大俠,也正是《笑傲江湖》中劍宗高手所習“獨孤九劍”的創始者。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楊過,《神鵰俠侶》

獨孤求敗無敵於天下,持四柄劍馳騁江湖,持第一、二把劍時,血氣方剛,爭勇鬥狠,終因誤傷義士,發心懺悔。知悔有吉,獨孤求敗得以四十歲前練到第三把劍的程度。 機緣巧合,大雕開始引導楊過習練獨孤劍術。練習過程中,楊過功力漸長,由博返約,轉巧為拙,自輕靈上窺樸厚,認識上更新一層。

雖然武功不斷進步,但楊過對武林、人世及自身的認識卻始終未變,“向來極重恩怨,胸襟殊不寬宏”。

武功境界的提高,並未促進他對人世和自身的深入認知,也導致其命運略顯悲苦。看到技藝程度與心性本然的背反,洞察人心的複雜,故有此冷冽一筆。

所遺之劍,尚有第四把,木劍,已“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獨孤求敗於四十歲後用之。飛花擲葉,皆是高明劍招,卻仍不是最高境界,

需“自此精修”,才能“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武功,甚至任何一門技藝,達至一定程度,此種技藝本身就是侷限。

在一個侷限裡“唯精唯一”,開出自己的特色,並不斷進步,在達至最高時,輕輕一動,破除技藝本身可能帶來的侷限,從而穎脫而出,才見識到最為動人的景緻。面對這一至高境界,心高氣傲的楊過也只能感嘆,“前輩神技,令人難以想象”,並“將木劍恭恭敬敬地放於原處”。這真是引人深思的一筆。“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如武功修習達至木劍的程度,後天的修習是否會改變人的先天格局,楊過的心理圖景是否會有所改變,器宇是否會由此而趨於寬宏?這問題,大概永遠不會有答案了。獨孤大俠指示的至高劍術,只好仍遺憾地處於孤獨之地。

楊過的成長,已全然不同於郭靖的循序漸進,而是劍宗的躍升式進步,教者只指示出武功的各種境界,並給出關鍵性提點。

這種竅要性的指導,在《天龍八部》中掃地僧點化蕭遠山、慕容博一段,又別有一番巧妙。

4

《天龍八部》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天龍八部》

蕭遠山是蕭峰之父,遼國高手,為中原群豪忌羨,截擊於雁門關,妻死子失,於是潛入少林,偷學絕技,伺機報仇。慕容博是鮮卑燕國皇裔,圖謀復興,也偷入少林,暗盜武功。正當蕭遠山、慕容博即將大功告成之時,掃地僧突然顯身。

這不起眼的老和尚,卻是挫銳解紛、晦名遁世的頂級高手,他指出慕容博、蕭遠山從少林偷學的諸般絕技,告誡道:“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羅葉指、般若掌之類,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臟腑,愈隱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隨後說出兩人隱疾。 救治蕭遠山與慕容博,老僧於施治前後反覆指點,武功越高,越要用佛法化解,如此才能消除戾氣,對人身有益。掃地僧並告訴兩人,“佛由心生,佛即是覺”,“旁人只能指點,卻不能代勞”,修習之責在己,終須在自己身上解決。得此指點,蕭遠山與慕容博望峰息心,重得生生不息的力量。

成長不為年齡和走過的彎路所限,能在絕境中觸動關鍵,把此前的錯誤和問題一一收拾乾淨,劍宗式成長嶄露鋒芒。

而金庸將佛法移入武俠,任其層層聚變,種種裂變,頓顯威力無窮。

拋開身世,只論武功的進步,《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成長要幸運得多,年少時即得以親炙無數絕頂高手。大概為了塑造張無忌綰合正邪的形象,金庸幾乎又要回到寫袁承志的老路上去,把張無忌寫成身通諸多武林奇技的妖人,什麼“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劍法”……無數高手往往窮一生之力也練不精其中一項,張無忌卻都福至心靈,一學就會。如此特殊機緣,世間或許是有的吧,但寫在小說裡,畢竟少了抽絲剝繭的韻味,讓人意猶未盡。

5

《倚天屠龍記》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張無忌,《倚天屠龍記》

不過,《倚天》中張三丰臨危授張無忌劍法一段,仍有其翩翩風姿。張三丰不但在教授太極劍時,兩次示意的劍招完全不同,且不問張無忌記下多少,而是關心他忘了幾成。直至張無忌滿臉喜色地叫道,“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才允許他下場比試。

原來張三丰傳授的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乾淨,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危急之下授受,於險境中橫出一路,正是劍宗所長,也是人被逼至絕境時的不得不然。而遺形取意,學劍術在招法套路之外,

於忘中約束心思至於專注純粹,正是劍宗式成長動人的瀟灑

6

《笑傲江湖》

現在,我們終於要講到《笑傲江湖》那個激動人心的成長故事了。

令狐沖的性情與其師嶽不群大相徑庭,嶽不群號稱“君子劍”,強調一切需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而進。令狐沖放浪跳脫,臨大事不拘小節,在《笑傲江湖》中甫一出現,便是戲弄“青城四秀”,“坐鬥”田伯光,舉手投足,放浪笑謔。嶽不群因其肆心,懲其玉女峰面壁。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令狐沖,《笑傲江湖》

令狐沖面壁時,田伯光受人之迫邀其下山,令狐沖堅拒不出,遂至二人動手比武。令狐沖不敵,“劍宗”前輩風清揚出面指點。他們剛開始的對話,差不多是性情測試。風清揚讓令狐沖行劍時要多所變通,不能“拘泥不化”。令狐沖依言而行,因與自己活潑的心性相投,“感到說不出的歡喜”。

風清揚於令狐沖自己悟解之時,藉機傳授劍術之要:“活學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不及事先安排,無法提前準備,臨戰當機而斷,直取要害。心思活泛的令狐沖,只聽得“一顆心怦怦亂跳,手心發熱”,“陡然之間,眼前出現了一個生平從所未見、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新天地”。

令狐沖越練越振奮,“他從師練劍十餘年,每一次練,總是全心全意地打起了精神,不敢有絲毫怠忽。嶽不群課徒極嚴,眾弟子練拳使劍,舉手提足間只要稍離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加糾正,每一個招式總要練得十全十美,沒半點錯誤,方能得到他點頭認可……不料風清揚教劍全然相反,要他越隨便越好,這正投其所好,使劍時心中暢美難言,只覺比之痛飲數十年的美酒還要滋味無窮”。

嶽不群的教法,類似後世儒家的教誨整齊,有其長,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而風清揚的指導,彷彿菩提老祖不教孫悟空“跌足”,而是根據他會“丟連扯”的本性,直接教授“筋斗雲”,是道家高明的因之之道。

這段動人的成長經歷,也並未就此結束,在洋洋盈耳的急管繁弦之中,金庸忽又冷峭地宕開一筆。令狐沖擊敗此前武功高出自己極多的田伯光,有意隨風清揚繼續學習。這時,風清揚忽然問道:“你要學獨孤九劍,將來不會懊悔麼?”令狐沖確信不會,風清揚便不再問,將九劍傾囊以授。

風清揚上面的一番話和這句問話,彷彿起於青萍之末的一絲不祥微顫,預言了令狐沖的來日大難。學成獨孤九劍後,令狐沖更是諸事不順——內力失調,師父嫉恨,師妹他顧,師母慘死……武林中的深層激盪,隨著他的進步,不可避免地展現在眼前。

一次階段性成長,幾乎涵蓋了此人日後的命運,而進步的方式與程度,竟與進步者的命運反覆糾纏在一起。

劍宗式成長,顯露出自己極為真實果決的一面,從不許諾一勞永逸,也沒有什麼可以預先準備充足,即使準備充足也無濟於事。

一個人的成長之路,或許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趔趔趄趄走出來的。

令狐沖後來武功蓋世,與美麗聰慧的任盈盈結為眷屬,回首往事,他是不是真的並不懊悔呢?

《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說裡成長故事的頂峰,很遺憾,也是結束。封筆之作《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是江湖混混,不識字,武功也不甚高,一點也看不出成長軌跡,卻總能憑極高情商逆境上揚。這是絕妙的社會寫照,也是不少聰明人的成長實情,遺憾的是,那些激動人心的複雜成長故事,也在此書中消失殆盡,我們講述的金庸小說裡的成長,也就方便地到這裡結束了。

忘不了初讀《笑傲江湖》時的激動

《書到今生讀已遲》

作者:黃德海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7-6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鳳凰網讀書”,本文節選自《書到今生讀已遲》,作者:黃德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