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縫豬皮,灌豬肉,再縫合,裹上布,夾上板,纏上繩,65塊錢一斤的捆蹄,四代人做了100年,安海鎮施厝巷11號的這座老房子裡,李大哥正在準備著材料,前腿肉是主角兒,每天切幾十斤的肉,早已讓這個廈大學子習以為常。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今年45歲的李大哥是李慨捆蹄第四代傳承人,廈門大學畢業後在銀行工作三年,25歲辭職回農村老家接手祖傳手藝,身為長子的他毫無選擇,時光流逝,20年間,他也從一名青年變成了一名匠人。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捆蹄做得好不好吃,醃製很關鍵,這也是這個家族百年來很為人知的秘密,把準備好的豬皮用針線縫製起來,一針一線都是功夫,豬皮表面光滑,稍有不慎便被扎傷,小作坊裡依舊保留著過去的灶臺和紅磚煙囪,依舊採用最傳統的方式,在沒有機械化的年代,這個小作坊全是靠手工完成,一天也做不了幾個。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把灌滿的肉用針線封起來,避免肉在煮的過程中漏出來,味道也不容易被湯水稀釋,捆蹄顧名思義就是要捆的,再捆之前需要用乾淨的紗布,將灌好餡料的豬腳裹密,豬腳中的膠質才不會流失,針縫合的部位,在高溫作用下,表皮的膠質會自然粘合,取出兩個木棍,夾住裹了布的豬腳,用紗布繩子捆牢紮緊。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捆固好的捆蹄放置鍋內煮大概一個小時,為了保證質量,李大哥每天只做幾十斤,二十年裡從未多做,哪怕生意再好,也絕不多做,這是屬於一個匠人的規則,拆開麻繩,拿走竹板,解開紗布,一筐筐成型的捆蹄就呈現在眼前,食用時將縫線抽出,切成半月形薄片疊放於盤中,捆蹄入口微冰,略有高粱酒的味道,筋道有嚼勁,越嚼越香。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福建泉州這位廈大畢業生辭掉銀行工作,在一座老房子裡賣小吃20年

為了傳承祖宗的手藝,寧可犧牲銀行優越的工作,從25歲到45歲,李大哥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匠心,所謂匠心,大概就是幾代人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到無愧於心,至少對得起逝去的光陰歲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