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平:當李鐵良邂逅王文麗

薛燕平:當李鐵良邂逅王文麗

《曾經》作者薛豔平

薛燕平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小說界展露風姿,也曾經獲得過老舍文學獎,現旅居匈牙利。她的《曾經》一書收入的《曾經》《藍》兩篇名作,饒有興味地講述北京城普通百姓平淡自然有趣而時有情感波瀾的日常生活。有論者指出:“薛燕平在北京胡同長大,這裡成了她的文學福地。她在這裡開掘了一口深井,她的小說資源幾乎都出自這口深井。”

——聶震寧

文 / 薛燕平

李鐵良家住沙灘兒,跟《紅旗》雜誌對門,現在叫《求是》。一大早,街道辦事處來電話,讓他去一趟,給他找了份工作,鐵良心裡就像是開了道縫,透亮了。在家悶了一年,雖說秀珍心甘情願養著他,可一個大老爺們不能讓娘兒們養著。

鐵良家的院子裡住著十來戶人家,原本挺寬敞的院子蓋滿了房子,中間就剩下一米來寬的一個過道,幾十口子人嘰嘰喳喳親親密密,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塊住了幾十年,磕磕碰碰的難免,可就是沒壞了北京和和氣氣的老規矩。隨著一家一戶往城外搬,院子裡慢慢變得清靜了;清靜沒多久,接著就有外地做小買賣的來租房,什麼賣菜的、賣包子的、賣炒貨的,院子裡就有了南腔北調,也就有了另一番熱鬧。

薛燕平:當李鐵良邂逅王文麗

老北京四合院

鐵良買了油餅、豆漿,專為孩子預備了牛奶、麵包,伺候著媳婦兒上了班,孩子上了學,這才一身輕鬆地往外走。離院門最近的住著鐵良的二哥,二哥病了好多年了,媳婦兒剛丟了工作,兩人正辦低保。兩家日子都不富裕,誰也幫襯不上誰。二哥看見鐵良,問幹嗎去。鐵良說去辦事處領工作。二哥叮囑鐵良別挑挑揀揀的,什麼工作做好了就行。

薛燕平:當李鐵良邂逅王文麗

《求是》雜誌社

迎面《求是》院子裡的棗樹開花了,一陣清香飄過來,不由得使勁吸幾口氣。已經剩個春尾巴了,人困馬乏,誰都巴望吃飽了就睡。鐵良不困,揣著好事的人神清氣爽,腳底下像踩了彈簧,二十分鐘的路,十分鐘都沒用完,推開辦事處勞動科的門,見小張正忙活著跟幾個人談事,就安靜地坐在一把椅子上等。

一會兒,人都走了,問小張什麼工作。小張從身後的鐵櫃子裡掏出一個塑膠袋子,遞給鐵良,鐵良忙把塑膠袋開啟,塑膠袋裡是一套黃色的制服。小張努努嘴道:“協管員,這活不錯吧,一個月六百多塊錢呢,比你在家閒待著一分不掙強多了吧。”鐵良千恩萬謝地出了勞動科,穿過院子,再走過傳達室的門洞,就到了大街上,聽見身後有人輕輕地喊了一聲:

“是李鐵良吧……”

鐵良扭頭,一個四十出頭的女的衝他笑。鐵良覺得面熟,正琢磨是誰,聽她道:

“王文麗啊……”

嗨,鐵良拍一下腦門子:“瞧我,連老同學都忘了。”

王文麗是鐵良最不該忘的,她是鐵良中學時代的夢中情人,那時候,王文麗給了鐵良多少好夢啊,不誇張地說,鐵良初中時期的美好回憶離不開王文麗。對鐵良來說,王文麗永遠是那個十六歲扎著兩條長辮的女孩。

而眼前的文麗已經大變了,細看看,只有從眉眼間能抓住一點點以前的影子,尤其是原來苗條的身材,現在已經像個發起來的饅頭,渾身上下到處都是多餘的肉。

鐵良上下打量著文麗,問她住哪,來這幹嗎。不等文麗回答,又說,這麼多年都沒訊息,不會是嫁了個好人家,把老同學忘了吧。

王文麗撇一下嘴道:“還住道彎衚衕啊,要真嫁個好人家,我還往這跑啊。”

接著問鐵良:“聽說你當了包工頭,滿世界跑著掙錢,肯定是發了,幹嗎也往這跑啊。”

鐵良逗她:“往這跑也擋不住是有錢人啊,沒準我還開大奔來的呢。”

說完自己先笑,文麗白了鐵良一眼:“德行,讓我瞧瞧你那大奔在哪呢,蹬三輪就不錯了。”兩人一塊笑。

王文麗下崗待業半年多了,跟鐵良一樣,一大早接了辦事處的電話,讓她來領工作,當協管員。

鐵良笑道:“這下可有伴兒了。”

王文麗問鐵良是不是一直當包工頭來著。

鐵良點頭說:“當包工頭不假,一直在廊坊那邊幹,也掙過點錢,後來生意就不好做了,你給人家幹了活,人家不給你錢,追著要錢,就僱人打你。”

眼看話越說越多,鐵良覺得這麼幹站著不行,就問文麗今天沒事吧,要不去皇城根遺址公園坐坐?

薛燕平:當李鐵良邂逅王文麗

老北京四合院

本文節選自薛燕平所著

《曾經》

,由灕江出版社

授權釋出)

華文好書選讀

薛燕平:當李鐵良邂逅王文麗

《曾經》

薛燕平

灕江出版社

2022年2月

本書收錄薛燕平的兩部中短篇小說:《曾經》和《藍》。兩文都充滿濃濃的別樣的京城風味。前者以京城底層小人物李鐵良為主人公,當他邂逅初中時的老同學,也是他當初的夢中情人王文麗之後,鐵良盡力去幫助生活同樣不易的王文麗,最終兩人牽手而走時,卻意外被各自的女兒及鐵良的妻子秀珍發現……故事於此戛然而止,令人啼笑皆非。後者以孩童的視角,去串聯發生在她身上及身邊人物的故事,雖然都是日常小事,卻令人覺得生活氣息十足,讀來和《城南舊事》何其相似。

華文好書

ID:ihaoshu23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