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鹿鼎記》與《碧血劍》的關聯,談談何惕守出場的作用

熟悉金庸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鹿鼎記》與《碧血劍》這兩部小說之間是存在著極大的關聯的。首先,在時間線上,滿清承襲前明;其次,在武俠層面,江湖各大派依舊存在,且以《碧血劍》中的華山派威名最盛;最後,在人物關係上,前明長公主削髮為尼是為九難,李自成隱姓埋名,只為再見陳圓圓一面,何惕守替師辦事,重返中原。凡此種種,均印證了二者之間的聯絡。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何惕守作為一個在《碧血劍》中很晚才登場的次要角色,為何能夠在《鹿鼎記》中出場呢?要知道,無論是九難,還是李自成,他們均是很早就出場的主線人物。而何惕守這麼一個極其細微的角色,金庸為什麼要安排她在《鹿鼎記》中出場呢?想來必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鹿鼎記》與《碧血劍》的關聯,談談何惕守出場的作用

何惕守的出場,是為了引出袁承志的行蹤

在《碧血劍》的結尾,原五毒教教主何鐵手拜華山派弟子袁承志為師,改名何惕守,並隨袁一起流亡海外。到了《鹿鼎記》一書中,金庸曾數次提及袁承志的名字,但卻一直沒有告訴讀者袁承志的行蹤,而是借九難之口令讀者浮想聯翩:

其時馮難敵方當盛年,今日卻已垂垂老矣。他師祖穆人清、師父銅筆鐵算盤黃真想來均已不在人世,至於他師叔袁承志呢?這人她當年對之刻骨相思,可是二十幾年來,從沒得過他一點訊息。

以及:

說到武學修為,她除了學得木桑道人所傳的鐵劍門武功之外,十餘年前更得奇遇,百尺竿頭又進一步,與當年木桑道人相比,也已遠遠地青出於藍,環顧當世,除了那個不知所蹤的袁承志之外,只怕再無抗手了。

無論是“從沒得過他一點訊息”,還是“那個不知所蹤的袁承志”,金庸這樣寫無非就是想勾起讀者對於袁承志的回憶和念想,讓讀者期待著後續的章節能夠突現曙光。顯然,何惕守的出現,便是為了滿足讀者的一絲期待。

於是,在《鹿鼎記》第四十一回中,便有了如下描述:

這黃衫女子,便是當年天下聞名的五毒教教主何鐵手。後來拜袁承志為師,改名為何惕守。明亡後她隨同袁承志遠赴海外,那一年奉師命來中原辦事,無意中救了莊家三少奶等一群寡婦,傳了她們一些武藝。

雖然這裡沒有點明何惕守回到中原辦的是什麼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袁承志依然在海外活得好好的。而這,便是金庸借何惕守的出場所要傳達的第一層作用。

何惕守的出場,是為了將《碧血劍》的主線與《鹿鼎記》的主線串聯

何惕守的出場不是巧合,而是經過金庸精心安排的。按照《鹿鼎記》中的故事發展,何惕守一共有過兩次出場,其中第二次為正面出場。那麼,為何金庸只獨獨描寫了第二次出場的詳細經過呢?因為在那一次經歷中,《鹿鼎記》的絕對主角韋小寶也出現了。

何惕守作為袁承志的親傳弟子,其與袁承志的關係不言而喻。而我們都知道,《碧血劍》的絕對主角就是袁承志,所有的故事走向均圍繞著他展開。同樣的,韋小寶作為《鹿鼎記》的絕對主角,書中的故事走向自然也圍繞著他。因此,何惕守的登場其實正好將這兩部書的主線故事連線在了一起,成了一個極其重要的連線點。

從《鹿鼎記》與《碧血劍》的關聯,談談何惕守出場的作用

此外,作為一部武俠小說,武功是必不可少的。何惕守作為集五毒教與華山派武功於一身的當世高人,她承載著的除了濟世救民的俠客使命外,還有對一身武功的傳承。韋小寶是《鹿鼎記》的主角,將武功傳給他極為的合適。但是,與其他主角不同的是,韋小寶沒有天資,而這對練武之人非常致命。因此,何惕守只能將獨門暗器“含沙射影”傳授給了他。而這,便象徵著兩部小說間的武學傳承。

何惕守的出場,體現了傳統俠客為國為民的思想

何惕守自從拜入華山派門下後,袁承志身上的俠客氣質便開始深深地影響著她。袁承志本該憑藉自己的武功和地位,做一番大事,可久居海外的他不知因為什麼緣故,卻不願意回到中原。於是,他派了自己的徒弟何惕守代替自己返回中原。以袁承志的性格,安排何惕守回中原所辦的事,應當是與為國為民有關的,而何惕守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首先,在何惕守回到中原後不久,就遇上了被押往寧古塔的莊家一眾遺孀。何惕守便順勢救下了她們,然後為她們找到了安置的地方,最後甚至還傳授了她們華山派武功。如果何惕守心中沒有為國為民的思想,如果何惕守還只是當初那個心狠手辣的何鐵手,那麼她就絕不可能伸出援手。

其次,何惕守在安置完莊家一眾遺孀後,便離開了。沒有人知道她去做了什麼,書中也沒有特別提及這一點。可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她必然是去完成袁承志交代給她的任務。這個任務是什麼?從袁承志身上也許可以推測一二。第一,袁承志最希望做的事情當然是把滿人趕出中原,第二,袁承志最希望見的人自然是阿九。

從《鹿鼎記》與《碧血劍》的關聯,談談何惕守出場的作用

但是,從書中的描述來看,何惕守並沒有跟九難有過一絲一毫的接觸,這說明她所要完成的任務應當與反清大業有關。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會做什麼呢?我想,暗中聯絡中原各部的反清勢力,尤其是“山宗”舊部的勢力應該是必然的。等到時機成熟後,便可伺機起兵。至於袁承志,他也極有可能在那個時候回到中原,指揮作戰。

最後,如果我們著眼於整部《鹿鼎記》,其實也不難發現,何惕守所做的一切,也正是陳近南等人窮盡一生所追求的事。因此,何惕守的出現,其實正體現了金庸筆下那些傳統俠客心中常存的為國為民思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