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會·雅玩|花雨牽絲

書法運筆之精微細緻,如玉工之雕琢,牽絲纏繞之美,如花雨繽紛,餘音繞樑。

七夕會·雅玩|花雨牽絲

曾留心書法中的牽絲。

把牽絲作為一個重要細節而花心力,暗下功夫,精心將其打造出個人風格,竊以為當推清代大書家何紹基。何字的牽絲纏繞之美,乃純鋼化為繞指柔之美。讀其行草,曲折有致,如進古典園林,深幽含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如摩挲古玉,鬼斧神工雕鏤萬狀。其書樸實如古槐老藤,牽絲如謝家子弟身佩瓔珞,點墨瑩潔則珠潤玉貴。(見“騰若飛雪”帖、“猛虎肉醉”帖、“傳道東柯”帖等。)

何書氣息安詳。越細微之處,運筆越是精緻考究到毫髮,考究到不敢呼氣,如玉工之雕琢。牽絲的處理,纏繞旖旎迴環繞樑。無筆不曲,筆筆回鋒而起。無筆不藏鋒入紙。連小小的“口”字的曲折之筆亦是如此。間或調皮天真,常常顯露在小撇小點上。重心抬高,涵張黑女碑之意趣,而黑女碑本就具有高貴雍容之態。結字常見疏朗,意趣橫生,體現了為人的曠達倜儻。

初看是大處粗獷,小處精緻。細細體味,他的結字、用筆,往往不按常規出牌,大到章法小到點畫,都是粗獷粗率與極其精緻的相互搭配。且越精微之處,用筆越是屏氣斂息精雕細琢,絕不草率。他的書法透出一種高貴氣息。率性粗獷,顯示了乃性情中人,瀟灑不羈;精雕細琢,顯示了對漢字的敬畏和地久天長的磨礪之功,以及頓悟之天賦。每一筆牽絲,都是功力畢現,卻又似隨意為之。讀何公書法,往往會想起殷商的青銅鼎彝之器,那種高貴,那種尊嚴,那種流暢,那種精到,那種爐火純青。

我書桌玻璃下,有張很喜歡的書法照片,何紹基先生墨跡:“繭楮靜摹新獲帖,膽瓶閒浸欲開花。”後來在成都杜甫草堂,又見到一對好楹聯:“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落款“學使道州何紹基”。在有清一代文化人中,我深敬何公的詩文及其為人。先生所處之世,正北碑雄起風靡之時。清末,有識之士無不痛感而思奮起,於書法上則一掃帖學之柔美,大力倡導北魏碑刻之雄奇瑰麗。紹基先生“靜摹新獲帖”,我猜測,就是他視為至寶的《張玄墓誌(張黑女碑)》。想他臨帖,案頭瓶水,斜插一枝欲開之花,是那麼清麗爽美。

道光五年(1825)春,他在濟南廠肆購得奚林和尚所藏天下孤本《張玄墓誌》,視若拱璧:“無日不在匣中也。船窗行店,寂寞欣賞,所獲甚多。”題道:“餘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購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紹基先生又是位傑出的詩人。咸豐二年(1852)八月,54歲的何公被委以四川學政,11月抵達成都。於是第二年春節的大年初七,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來了位貴客。“草堂人日我歸來”,回家一樣。多麼至誠。

吳昌碩稱讚何紹基:“蝯叟筆勢高崆峒,寸莛若撞闇巨鍾。”品味評語,想象何公是如何用他的那管寸筆,把沉鍾撞響,繞樑餘音,牽絲迴轉,花雨繽紛。傳聞孔子學琴,彷彿在琴音裡見到了文王;看久了何翁書法,一個威嚴睿智長者的身影在眼前晃動——就像傳記所說,他迴腕執筆,寫完大字,衣衫汗透。(趙韓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