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

馬未都: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

撿漏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如同天上掉餡餅一樣,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於收藏界而言,天上掉餡餅的黃金年代莫過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可就是在那麼一個閉著眼都能撿到錢的年代,還真有人不能撿漏,甚至不屑於撿漏。所以,能不能精準的把控天上掉餡餅的時機與位置,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馬未都就曾表示“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這麼一次看似天上掉餡餅的撿漏經歷,究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馬未都: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

話說馬未都早年的撿漏經歷,真是給白撿的一樣。出現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收藏行當剛剛復甦,還沒有形成氣候。大部分人們還意識不到手中的東西,可能價值連城。就算是知道了可能會之前,但全然不會想到會那麼值錢,就導致了部分懂行的人也是鼠目寸光。加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物價低廉,可老百姓的購買力又不強,文物收藏行當遇到了百年難遇的大機會。

馬未都: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

馬未都遇到了這一天時,僅僅憑藉這一點是萬萬不夠的。馬未都的人和就在於,他身邊有不少收藏名家為他提供理論知識。馬未都結交的文物鑑定大家,最出名的莫過於王世襄老先生,從中得到了不少真傳。最關鍵的是,這一時期馬未都是《青年文學》的編輯,有大把的閒餘時間與精力經營自己的愛好。另,馬未都在這一時期也瞅準了商機,還有其他一些生財之道,確保了他的財力基礎。言及地利,馬未都是一個老北京,這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為他提供了撿漏實踐的平臺。馬未都坐擁交通便利,也自然能夠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撿漏的機會也大大增加。

馬未都: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

所以,馬未都用近乎白菜價的價錢換回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也不是什麼稀罕事。觀復博物館中的鎏金蠶,正是他從西北老農手中撿漏所得。後來,人們才知道呆在陝西曆史博物館裡的那條鎏金蠶,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文物多年,民間僅馬未都擁有。如此蹊蹺的撿漏,馬未都經歷的不是一次兩次。馬未都早年去通州鄉下淘貨撿漏的時候,還真就遇上了。

馬未都: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

馬未都碰上了一個老太太帶著孫子剝玉米,他瞅了半天一眼瞅準了老太太坐的馬紮,尋思許久便知道這是黃花梨馬紮。看來,老太太是坐著一座金山渾然不知啊!馬未都本就是自來熟,沒幾句就給人家老太太聊得很投機。話鋒一轉,馬未都表示能不能把你的馬紮給我啊!老太太也不糊塗,當即表示這個馬紮陪伴她好多年了,剝玉米很受用。馬未都也是老江湖,見招拆招地說我給你買個躺椅,比你現在坐的還要舒服。

馬未都:我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

眼見老太太有點動搖,馬未都又看了一眼她的小孫子,和藹可親地表示要給孩子買一個時髦的變形金剛玩具。如此一來,躺椅加上變形金剛玩具僅僅花了五塊錢,馬未都就把黃花梨馬紮收入囊中。馬未都去鄉下撿漏,看中了老太太坐的馬紮,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別說花五塊可能白給人人家都不一定要。可誰又能想到,如此不起眼的馬紮還是黃花梨的。這就是馬未都的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提起來感覺都像天方夜譚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