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地理解生活是最可貴的禮物

帕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寫道:詩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是我們從童年時代得到的最可貴的禮物。要是一個人在成年之後的漫長的冷靜的歲月中,沒有丟失這件禮物,那麼他就是個詩人或者是個作家。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詩人或者作家,但詩意的生活大抵是值得追求的,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當下,我們被資訊的洪流不斷驅趕,奔走著向前,無法停留無力顧盼。那麼,詩意這份禮物,在何時遺落在了何處呢?

俯身檢視來時的足跡,隱隱綽綽地綿延向上,一座大山橫亙眼前,這也許就是答案吧。

一、見山不是山

童年時代,有飛馬,有流星,有泡泡,有夢。眼、耳、鼻、舌、身、意的觸角像爬山虎一樣肆意蔓延, 每一個細胞都貪婪地吮吸著一切。

蘋果是長在樹上還是地上,色盲看到的彩虹是什麼顏色,小狗能聽懂我說的話嘛?我們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般,把交織成團的十萬個為什麼囫圇吞下,任這些好奇與新鮮在腹中翻騰、研磨、重組、發酵,化作五彩斑斕的想象。

那想象連線一切,有長翅膀的麵包,也有砂礫中的城堡。於是,詩意在不經意間產生了,它有時徜徉於天上的棉花糖,有時寄居在螢火蟲的尾燈。眼前的山不是山,是葫蘆,是手掌,是象鼻,這些意象不消導遊解說,當孩童奔向山時,山也款款向孩童走來。

二、見山是山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開篇講了一個關於約書亞樹的故事:作者收到一本關於如何認識各種樹的書,其中提到的第一種樹就是約書亞樹。這種樹長得相當怪異,易於辨認,如果見過肯定是有印象的。作者斷言所在的州絕對沒有這種樹,然而隨後在住所的小巷子裡發現,6家住戶中的4家院子裡都赫然立著約書亞樹。

作者總結道:一旦能夠說出什麼東西的名字,就會很容易注意到它。你就會掌握它,擁有它,讓它受你所控。

是的,隨著見識的增長,心性的成熟,似乎所有的東西都有了名字,所有的問題也都有了答案,但是,世界卻彷彿不復童年的光彩了。物我都合乎邏輯,遵循規律,同時也給想象戴上了鐐銬,我們不再關心今天的山是否開心,是否因季節換了新衣。山就是山,是地殼內部各大板塊經過不斷的運動,發生相互撞擊、擠壓而形成。

三、見山即見我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波西格希望思薇雅能漸漸從眼前的草地上看到並感受到一種東西,一種他早已不再對任何人講的東西。只有當其他的干擾消失,才更容易看到它。

“它就在此地,而我無以名之。”

那一刻,我見到了另一種詩意,那是“有整個宇宙想講,張口卻吐不出半粒星辰”,那是“千帆閱盡,斜暉脈脈水悠悠”,那是“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山即是我,我即是山。若我是詩,山便也是詩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無之間,山就在那裡,詩也就在那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