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是儒家,令狐沖是道家,而帶頭大哥……

佛度心苦。

現實生活中,人類大抵很多時候都是痛苦的。誰也不喜歡痛苦,人性天然地喜歡趨樂避苦,喜歡活在舒服圈中無法自拔。

但是,很多時候的確是我們自己選擇了痛苦。追求慾望放棄慾望太過執著,皆是心苦。

人人皆自媒體的時代,資訊其實比以往透明並放大了很多倍。有人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了自己一輩子也不能實現的奢侈生活體驗本身就會為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起了貪念,動了貪心,很多時候在精神上就能夠讓人瞬間到達“心之地獄”。這樣的結果,就是無盡的煎熬。求而不得,即心之地獄。

最近在讀《社會心理學》。這本主要研究態度與信念、獨立與從眾、愛與恨的書籍,已經火了幾十年。

就態度來說,很多人宣稱態度決定一切。端正態度很重要。傳言曹德旺有一年心病,一名大師題了一手曾國藩的話給他,讓他瞬間清醒: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開端的敬勝怠,本身說的就是一種態度。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悲觀者只看到了剩下的半瓶水,而樂觀者很可能多前行一步就發現活水。

就信念來說。中國人或許理解深刻的人很少。這個與信仰沾邊但是中國人骨子裡面似乎是沒有信仰的。

勉強說信仰。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無非就是儒釋道。大約積極的時候是個儒家,想著建功立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約消極的時候就遁入道家,順乎本性順其自然。大約再消極一點的人會選擇佛家,一切如夢亦如電,如夢幻泡影,一切皆空。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種儒釋道文化的體現。

笑傲江湖中道貌岸然的嶽不群,骨子裡面自私自利,但是以儒家的面目出現的,為人師傅。這個極具諷刺和反思性。

放浪形骸的令狐沖其實開頭一直是一個失意的道家行者。嗜酒如命。

天龍八部中的帶頭大哥,年輕時候也是一個儒家,想著家國大業,幹了錯事,還與人生了私生子,遁入空門,最後進入佛家……

就從眾來說。這是社會層面,畢竟人都不是一座孤島,都是有各種情感的連結。魯迅幾十年前就批判過了,國人很麻木。最近的教材插畫事件,教材已經用了那麼多年,中國人的文化很多時候就是從眾的,中國式的過馬路是不是也是一種。

就獨立來說,槍打出頭鳥。即使有人很早以前就提出教材插畫有問題,即使個體思想獨立了,集體意識還是沒有能夠get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愛與恨來說,這個可謂是永恆的話題。可以說無窮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