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出了個最懶的詩人,寫詩只寫2句就完事,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宋朝出了個最懶的詩人,寫詩只寫2句就完事,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我國古代的詩文化特別有意思。它可以粗略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種,比如說整本《詩經》裡面的詩,都算是古詩,也叫“古體詩”;律詩一共有八句,每一句5個字,叫五言律詩;每一句7個字,叫七言律詩。絕句一共有四句,分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

但還有一種分法,是根據詩的內容來分的。比方說陶淵明寫自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雖然他種豆技術不怎麼樣,但寫田園生活寫得很不錯,這種詩就叫“田園詩”;又比如,寫大漠、邊塞的,叫“邊塞詩”;寫送別朋友的,叫“送別詩”,比如《別董大》,《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等。

宋朝出了個最懶的詩人,寫詩只寫2句就完事,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只是古代的詩人往往不是靠作詩吃飯的,這些人飽讀詩書,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做官,進入仕途,寫詩說白了只是一種表達內心感情的玩法。只不過,有的詩是寫給自己看的,有的詩卻是寫給別人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寫給別人看的詩,往往帶了目的性。

比如唐朝有一首著名的《近試上張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看起來像是新娘子在問夫君,我眉毛畫得合適嗎?其實卻是考生朱慶餘參加科舉考試前,暗搓搓地問主考官張籍,我文章寫得還行嗎?能考中不?

宋朝出了個最懶的詩人,寫詩只寫2句就完事,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到了宋朝,有人也學朱慶餘的做法,寫詩跟上頭暗示心思。只不過這人實在懶了點,朱慶餘寫4句詩,他只寫了2句就完事。不過雖然只有2句,流傳至今卻成了名作。這首詩是這麼說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後世常常把它誤讀成“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要解釋起來很簡單,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臺亭閣,往往能早一步看到月亮,因為月亮映在水中,就會有倒影;花木的生長都需要陽光,春天來了,那些迎著太陽曬日光浴的花花草草,更容易受到春光的眷顧,搶先發芽。

宋朝出了個最懶的詩人,寫詩只寫2句就完事,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當然了,這首詩肯定不是講講月亮、陽光那麼簡單。寫下這首詩的人叫做蘇麟,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手下。那時候范仲淹在杭州做知府,范仲淹脾氣好,對手下的人很寬厚,誰要是老實本分,做出了成績,他都會跟上面推薦,幫助他們升官。

但是蘇麟經常在外面辦事,沒有跟其他人一樣整天圍著范仲淹,范仲淹一下子竟然忘了推薦他。蘇麟有點不高興,他想提醒范仲淹,又不好直說:喂,你怎麼光提拔他們,不提拔我啊?於是他腦筋一轉,想出了“寫詩暗示”這個主意。

宋朝出了個最懶的詩人,寫詩只寫2句就完事,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然後這兩句詩就被送到了范仲淹跟前,這意思很明白了:哎,果然離得近,才能先一步拿好處啊,離得遠,都分不到了。范仲淹看完,啞然失笑,明白了蘇麟的意思,就給蘇麟也寫了封推薦信,蘇麟因此獲得了升官的機會。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宋朝俞文豹的《清夜錄》裡,不得不說,古代文人寫詩實在是花樣百出,蘇麟這兩句詩雖然短,卻把世上的人情世故說透了。後來,“近水樓臺”還變成了著名成語,比喻由於地處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