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鶴和一群雞在一起,下場只有兩種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也必然為這環境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

,是故孟母三遷,只為讓年幼的孟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百家講壇的主持人趙玉平曾經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鶴和一群雞生活在一起彼此會有什麼感受呢?有人說,鶴一定覺得很舒服與享受,因為在它的面前,每一隻雞都會覺得羞愧。可是,趙玉平老師卻道:“一隻鶴和一群雞在一起下場只有兩種,一種是被雞逼到走投無路,一種是被雞化為同類。

一隻鶴和一群雞在一起,下場只有兩種

在我們的周圍,總有一些人在抱怨別人做不到的時候,卻以自己的獨立性為榮。那樣子的人就像鶴立雞群,一眼看過去,就如同黑夜裡最明亮的那顆星那般引人注目。但事實上,一隻鶴並不是永遠站在一堆雞群中,更不應該出現在一群雞中。

在小範圍內成為最優秀的人,只能讓我們在短暫的優越感中迷失自我

,而看不到更廣闊的天地。和平凡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也會消磨我們的思想,使我們喪失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一隻鶴和一群雞在一起,下場只有兩種

有人說,人生就像是一個階梯,你可以高高地站在那裡,但你站在高處,卻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因為前面的路還很長。《影響力》一書中,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提出了一種觀念,即社會身份的傾向性。比如身處一個下層社會,你就會感到羞愧,甚至連正面的一面都不敢展現。社會認同感帶來的後果就是,你會變得越來越像身邊的人。

在人生旅途中,以什麼樣的姿勢前進,常常與周圍的人息息相關

,周圍的人都在拼命地工作,你也會跟著一起進步;周圍的人都是渾渾噩噩,你也容易被耳濡目染變得遊手好閒。

一隻鶴和一群雞在一起,下場只有兩種

墨翟曾道:“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一塊白色的布,把它放在青色的染缸中,就變成青色;把它放到黃色的染缸中,就又變成黃色。身邊的環境總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品性和選擇,這種影響難以隔絕。

當然近墨者是否黑,必不能被表面的浮色、環境的底色所欺騙,終究還是要探究其本色是如何

,才能下定奪。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盡己所能選擇更有利於進取的環境。

一隻鶴和一群雞在一起,下場只有兩種

著名作家蕭紅一生顛沛流離,但每一次遷徙,都是邁向離自己夢想更近的地方。因為故鄉保守落後,她選擇來到北平讀書,接受新思想和新式教育。走上文學道路後,她意識到魯迅先生所在的上海是新銳文人的聚集地,於是又南下上海,在一眾文學大家的影響下寫出《生與死》這樣的名篇。正是在這些環境的塑造與影響中,蕭紅不斷進步,最終成為現代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家。

環境影響人,也造就人,選擇合適的環境也就是在選擇更優秀的自己。

一隻鶴和一群雞在一起,下場只有兩種

一個人要想展翅高飛,就必須要遠離雞群,儘量接近鶴群,才能展翅高飛,飛入屬於自己的天空。如果是你,你願意選擇小眾的佼佼者還是大眾的進取者呢?(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