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悲苦一生,死後賈寶玉陪在墳前守墓餘生,才是她最好的結局

一生坎坷的林黛玉有三個標誌性階段,分別是七歲、十五歲和十七歲。七歲前的黛玉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父親林如海先是考中探花郎,任職蘭臺寺大夫,又被欽點為巡鹽御史出任揚州,她便與母親賈敏從家鄉姑蘇來到揚州。變故來自小一歲的弟弟夭折,母親也突然去世,父親執意要她進京,這一別再見面,父親也到了生命盡頭。

林黛玉悲苦一生,死後賈寶玉陪在墳前守墓餘生,才是她最好的結局

林如海一家三口相繼死亡,林黛玉遠走他鄉投奔外祖,她七歲來到賈家,邂逅年長一歲的表哥賈寶玉,從此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一起長大。而此時兩人只有兄妹之誼,並無男女之情,直到那一年搬進大觀園。

元春歸寧省親後,林黛玉、賈寶玉和眾姐妹們搬進了大觀園。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走後,林黛玉明確提到自己十五歲了。十五歲的女孩子長大成人,情竇初開。賈寶玉初入大觀園,眾女兒還處於懵懂之中,互相之間並不避諱接觸。

林黛玉悲苦一生,死後賈寶玉陪在墳前守墓餘生,才是她最好的結局

直到有一天林黛玉葬花歸來,發現賈寶玉獨坐看書,就問他是什麼?賈寶玉謊稱是《四書》經典,結果被林黛玉識破,才知道他看的是《西廂記》。“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是林黛玉感情的爆發點。

偷看禁書之前,林黛玉的感情尚且屬於懵懂之中,見證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後,又聽了梨香院排演《牡丹亭》,讓她徹底敞開心扉,對賈寶玉生髮出感情,並一發不可收拾。《牡丹亭》暗示了黛玉的死因,杜麗娘相思而死於中秋之夜,林黛玉則“冷月葬花魂”,淚盡而亡於中秋之夜。

林黛玉悲苦一生,死後賈寶玉陪在墳前守墓餘生,才是她最好的結局

那一年的黛玉應該是十七歲,是她來到賈家的第十年。林黛玉與賈寶玉心心相印卻不能得到祝福,賈母一時間也無法做主。自幼失怙的她心性敏感,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金玉良緣壓垮了林黛玉,好在賈寶玉實現“你死了我做和尚”的諾言,最後在黛玉墓前守墓餘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