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相約成都,與古藺作家面對面

陳大剛

,赤水河邊古藺大山中人,著有《站立天地間》《對自己好點》及旅遊散文《筆走大中國》《筆走五大洲》等書。

李明政

,古藺籍實力派詩人。

11月30日,13:00-14:30

天府書展 四川人民出版社展館

陳大剛面對面

11月30日,15:30-16:30

天府書展二號館科技生活區

李明政面對面

11月30日相約成都,與古藺作家面對面

11月30日相約成都,與古藺作家面對面

作家陳大剛,讀者都比較熟悉了。詩人李明政,平臺未曾刊登過他的作品,現轉載一篇古藺知名文學評論家、語文閱讀點燈人羅大耳朵老師關於詩人李明政的文章,如下:

詩人李明政的《大婆》

羅大耳朵

李明政是古藺的實力派詩人。他在西南師大求學時,新詩研究所所長是著名的詩評家呂進。在呂進老師的指導下,李明政踏上了詩歌創作之旅。畢業後在古藺縣委黨校任教,自費印刷了《明政詩十九首》。後來,他到省委黨校讀經濟管理研究生獲得學位後,先在縣府辦工作,後到郎酒集團任高管。不管是任教從政,還是經商,管理企業,李明政對詩歌情有獨鍾,痴情不改,矢志不渝。他在《詩刊》、《星星》等有影響的刊物上推出組詩,並於2008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詩集《我好稀詫你》,在2010年出版《李明政寫的詩和他寫的作文》。

我曾在《古藺文學,不曾窮過》中說過,李明政是寫赤水河最優秀的詩人,他筆下的赤水河大氣、非常有靈性。我在評李明政的《牛骷腔》時,指出了李明政的詩歌語言特別乾淨,富有表現力。

李明政還有很多優秀詩作,最近被古藺電視臺錄製播放的《大婆》就是一首優秀的詩歌。

這是一首完全真實的詩歌,詩歌沒有任何虛構,而是採用紀實的方式再現大婆的形象。

詩歌第一節,介紹大婆。大婆是拜結的么爸的母親,姓王。“我”從兩歲半起,到她家住到7歲,喊了40年的大婆。

第二節,大婆在集鎮上生活,做小買賣為生。

第三節,大婆種一點菜賣,買一點菜賣,做一點菜賣。

第四節,大婆年復一年,春秋冬夏,賣時令蔬菜。

第五節,大婆起得很早,等買菜的人看清楚她時,她永遠站在一堆蔬菜前。

第六節,大婆喂“我”吃飯,後來“我”考上大學,大婆的笑容也是最小的。

從內容上看,詩歌第一節和第六節,寫了“我”和大婆的關係。中間的四節,寫的是大婆的生活。按常理,一般要重點寫大婆對“我”的照顧、關心、撫養,但作者卻用更多的篇幅表現大婆的勞動和生計。詩人透過三到六節對大婆以賣菜維持生計的描寫,表現大婆的艱辛與勤勞,全方位地再現大婆的形象,這是詩人李明政高明的地方。詩人不僅是對大婆的懷念與感恩,更是對普通勞動者的讚揚與尊重,對社會底層民眾的悲憫和崇敬。

詩歌本來是用來表達感情。但《大婆》中刻畫的大婆形象,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主要得力於抓住大婆的特點“小”來描寫:矮小的個子、小腳,赤水河小鎮、做小買賣,在半里路的範圍內活動,甚至連大婆的笑容也是小小的。這在藝術構思上是巧妙的,在藝術表達上,是獨特的。大婆在集鎮上生活,做小買賣為生,她做的生意,“不能說大,只能說小”,“小到一把蔥,一匹酸菜,一個豆食粑”,透過對比和排比,強化大婆買賣之“小”。

詩歌中的兩個比喻,貼切、新穎、別緻,一個是大婆賣南瓜豇豆番茄包穀,它們像“一群放假的小學生,圍著她的圍腰布打轉”,一個是“我”考上了大學,大婆的笑容也是最小的,“就像春天來時,土裡開出來的,不知名字的那種花朵”。

文學是語言藝術,詩歌是最精緻的文學樣式,尤其是在詩歌語言上應該具有表現力和詩味。李明政的語言在《大婆》中,詩人這樣寫大婆的早:“早得很的早”,“從早得很的黑,到早得很的白”,的確是具有原創性的詩歌語言。

李明政是一位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優秀詩人,他崇尚樸素、本真,在他的詩歌中,很難看到初學者排比節式的詩句氾濫,很難看到華麗的辭藻和空洞抒情,他不過分地追求押韻和勻稱,而是追求散文化的詩歌表達。這在詩歌寫作中,難度更大,因為把握不好,會導致淡泊無味。這也是世人質疑梨花體和羊羔體的原因。李明政的詩歌在語言上,洗盡鉛華,返璞歸真,而細心品味,卻歎為觀止。如《大婆》中,“想到大婆,必須想到早晨”中的“必須”,“就像土裡直接開出來”中的“直接”,用語的樸拙和獨到,值得品味和揣摩。

關於《大婆》,李明政在最近出版的《李明政的詩和他寫的作文》中,增加了一個附記:大婆走的前一年,我去看過她,給她幾百元錢,她無論如何也不接受,待我告別時,她的一句話觸動了我,“我訕,還不起你了。”詩人由此感嘆每一個人的自尊,而有一定閱歷的讀者卻會感悟到更多的情愫。李明政令人動容的敘述,讓閱讀《大婆》的每一個讀者都陷入沉思。

李明政說過:“《大堰河》是屬於艾青的,《乾媽》是屬於葉延濱的,而《大婆》,是屬於我的。”這絕非是作者的自我標榜,而是詩人真誠的獨白。其實,《大婆》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成為無數讀者心中永遠的“大婆”。

大 婆

——懷念小時候帶過我的一個老人

李明政

大婆是我小時候拜結的么爸的母親

我在她家住到7歲

只知道她姓王

直到去年她99歲走了

我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從小到大

我喊了40年的“大婆”

(這種情況讓我想到

《大堰河》是屬於艾青的

《乾媽》是屬於葉延濱的

《大婆》是屬於我的)

大婆是一個做買賣的人

她的生意不能說大

只能說小

小到她居住的赤水河小鎮

小到她矮小的身子

小到她小時候纏過的尖尖腳

小到我兩歲半認得她後

她就在半里路的範圍活動

從屋後的菜園

到豬圈到灶房到堂屋

到門前的青石板小街

大婆種一點菜賣

買一點菜賣

做一點菜賣

現在看來

她做的生意確實小

小到一把蔥

一匹酸菜

一個豆食粑

春夏秋冬

年復一年

季節一到

南瓜豇豆番茄包穀

就像一群收假的學生

繞著她的圍腰布打轉

這時候

大婆像一個村小老師那樣快樂

只是她的快樂比她做的買賣還小

想起大婆

必須想到早晨

賣早菜的早晨

那種早晨

早得很的早

大婆從早得很的黑

到早得很的白

等買菜的人看清楚她時

她永遠站在一堆蔬菜前

那時 我就誤認為

那些菜是她從黑夜裡

站著孵出來的

小時候 大婆餵我飯時常說

“一顆露水養活一根秧秧”

後來我考讀了大學

她的笑容也是很小的

就像春天來時

土裡直接開出來

開在土上

不知道名字的那種花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