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文圖/楊昀琰

舞龍燈,是一種年味,是一種鄉愁,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是中國人眼中的最具傳統特色的春節民俗。

龍燈,古來有之,歷史悠久。宋代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對於湖北崇陽,談到舞龍燈,自然而然會想到雨山。雨山的龍燈以單數為主,有單龍戲虎,三條盤花、五龍盤聖,七星伴月,九龍盤鼎,十三龍下海等,當然,還有雙龍戲珠。三條龍之上的多龍,就帶著“鼎”玩。鼎共有三層,最上面一層是“天官賜福”,下面兩層八面,畫的是“八仙過海”。每逢春節、元宵節等盛大的喜慶節日,雨山人總要敲鑼打鼓,戲龍作舞,在喧天鑼鼓的助威下,色彩各異的龍燈猶如翻江倒海,舞得氣勢磅礴、剛勁奔放,令現場的觀眾拍手叫好,看罷意猶未盡。雨山的龍燈,已成為崇陽民俗文化的品牌,在全市乃至全省聲名響噹噹。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一個山高地廣、常住人口才一千多人的望天收的深山村落,究竟有一種什麼樣的神奇力量,讓那裡的龍燈技壓群雄,在全縣屈數一指,成為“金領冠”?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誠如是,有一種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在雨山代代相承,數百年的歷史,已經根植到了村民的靈魂深處,讓雨山的龍燈不斷地發揚光大,源遠流長。

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雨山的龍燈民俗文化跟瑤族人有關,而最接近瑤文化的便是那裡的草把龍燈。如今雨山的滾龍,就是由最早最原始的草把龍燈演繹和慢慢改良而成,透過數十年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獨領風騷的模樣。而草把龍燈也保留下來,在特殊的場合作為演出類的活動進行表演。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雨山的草把龍燈是楚文化遺存的、具有祭祀性特徵的民間手工藝造型的藝術品,有著顯著的民俗特徵,併兼有民舞和民樂的藝術成份,具有較高的民俗價值和傳承價值。

2017年,咸寧市向國家申報“中國古瑤文化之鄉”。據史料記載:古瑤人住在廣大的荊楚大地,只龍窖山(藥姑山)留下了大量生產生活遺蹟。咸寧的通城、崇陽、赤壁同屬龍窖山脈,而70%的瑤族文化遺址分佈在崇陽。崇陽境內的龍窖山(藥姑山)已被專家認定為瑤族早期的千家峒,是瑤族同胞傳說中居住過的理想家園。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為了配合咸寧市做好迎接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檢查驗收和命名工作,同年9月份,崇陽縣文聯組建三個“瑤文化”調查工作專班,分赴瑤族祖居地龍窖山(藥姑山)脈區域內的肖嶺鄉、沙坪鎮、石城鎮、路口鎮等5個鄉鎮8個村組,開展“瑤文化”遺蹟、傳說、故事的調查,發現500多處石屋、石橋、石梯田、石梯地、壘石等石文化遺存。而路口鎮雨山村的草把龍燈民俗表演,便是市民協指定的體現瑤文化遺存的重要節目之一。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為全面瞭解雨山草把龍燈的製作過程,去年的一天,筆者向雨山村進發。在進該村的沿路上,發現雨山村的山上到處可見石頭梯田和石坎,碼得齊齊整整。據老一輩的村民講,那些石頭堆砌物是古人弄的,一直都保留沿用下來,現代人沒聽說壘結過那樣的石玩意兒。我看壘石的特徵像瑤族人的風格,疑似古代瑤人曾經在雨山生活過。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到了一處寬闊的屋堂,我們看到有兩個老人正在屋外的場地上忙活,一個在扎老虎頭,一個在扎龍尾。老人分別叫楊順凡和楊仁仕,均為72歲。雖然年事已高,但手腳麻利,制工嚴謹。因為之前村幹部千叮嚀萬囑託,這條草把龍是要代表崇陽參加全市的表演活動的,是要為咸寧拿下國家級的“牌子”的,兩位老人自然格外上心。三四天時間草把龍雛形已完成。草龍里面是精選的稻草,外面用絲茅包裹得嚴嚴實實,再用韌勁好的葛藤條纏得密密匝匝,整個龍身有兩層筋,用棕繩紮緊確保不會斷掉,非常穩妥。草龍上的耙用竹杆做成,先用鑽頭在竹杆上面打個洞,用棕繩連著草龍身子纏緊。草龍共有19把耙,耙與耙之間的距離近一米五,一條近30米長的草把龍蜿蜒著插在田邊,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龍頭沉甸甸的,龍角和龍鬚歷歷分明,張開著的血盆大口有氣吞山河之勢。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老人介紹,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雨山人,年輕時逢年過節就做龍燈,做了幾十年,只是草把龍燈,好多年未做了。我看那條草把龍燈又長又重,舞起來恐怕不那麼容易。老人說,舞草把龍燈之前,整條龍身上要密密麻麻的插滿點燃的香,越密越好,到了晚上,龍身在舞動時,點燃的香隨風飄動,如流星般閃爍,非常漂亮。但一不小心香灰會掉到人的頭上和身上,會燙,所以真正舞起來要小心,要有功夫,要講技巧,防止灼傷。傳統的舞法是要打赤臂玩,那更需技高一籌。

該村幹部楊青華說,記得三十多年前,他才十歲左右,那時大人舞大燈(即滾龍),他就舞草把龍燈,由大人紮好後給孩子們玩,純屬娛樂,一般沒舞出過村。他坦言,龍燈這類傳統的物件做法及舞法,用不著師傅怎麼教,從小經歷加感悟就會了,現在整個村子的男丁都會舞幾把。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雨山的草把龍要插滿燃香才能舞得活絡好看,所以又稱香龍。香龍具有崇高的威嚴,是龍燈中的老大,別的龍燈見了香龍要麼繞道走,要麼靠邊禮讓,讓香龍走在最前面,以示尊崇。

雨山的龍燈規矩多,特別講究。龍燈紮好沒受祭要先放在祠堂裡,舉行啟動儀式要到五帝靈官廟裡受祭,啟動神靈,祈求龍燈所到之處,有神靈的保佑,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到廟裡啟動神靈後,先要到本家祠堂,再到各家各戶的堂屋,然後繞整個灣子一圈。到了元宵節的晚上,要舉行散燈儀式,俗稱“下馬”。散燈也要先到本家祠堂,再到各家各戶的堂屋,然後繞整個灣子一圈,再去廟裡下馬,告知各路神靈,舞龍結束了,請他們下馬休息,隨後將整條草把龍燈送到有水的地方燒掉。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據說,只有燒了後,龍才能上天,而且燒龍燈的人走後不能回頭,回頭看了龍就上不了天了。當地人稱之為:“初一開燈,十五散燈”。

雨山的鑼鼓與其它的地方不同,雨山的鑼鼓非常大,大鼓足足有三十斤重,大鑼也有十多斤重。大鑼大鼓敲起來特別響,幾公里都能聽到,好像在告訴人們,龍燈已經來了,大家要作好準備了。鑼鼓平時不用時,就掛在村裡公用屋堂房梁邊的牆上,好像在靜默著流年的故事。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平時出去舞龍燈,大鼓兩人抬,大鑼一人,小鑼一套五人,共有八人,陣容強大。在過去,舞“草把龍燈”一般在春節期間的入夜時分進行。鏗鏹震天的鑼鼓聲響過幾通之後,香龍以龍燈為前導,由十多個身強體壯、著裝統一的舞龍手在村裡寬大空曠的場地舞動著。執龍頭者身材高大、身手敏捷,統籌指揮著香龍前進。煙霧繚繞之間,龍騰虎躍,氣勢恢宏,堪稱一絕。

舞龍當晚,全村所有的男女老少都會前來觀賞,鄰近村子裡的人也會慕名而來,觀者如潮,盛況空前。幾次舞弄後,香龍到村中巡視一遍。如果香龍白天進到別人的家裡,也必須點香,但就龍頭和龍尾有香就行,那叫前後有香。每到一家進門賀歲祝福,房主人接送都要燃放鞭炮,還會主動為草龍插香,以祈求草龍能給家裡帶來好運,禮節極其虔誠。隨著草龍起舞,鞭炮聲、鑼鼓聲和人們笑語歡聲匯成一片,為節日平添了許多熱鬧氣氛。

雨山人用香龍祈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關乎繁衍子孫,香火越旺,子孫就越多,家族也越發興旺,這也是製作香龍的核心所在。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雨山草把龍燈一龍一虎地舞動,名叫:單龍戲虎。

楊順凡老人邊做老虎頭,邊介紹村裡的情況。雨山有汪、吳、楊三大姓,共分三個排,一排都姓汪,在村裡的西面;二排姓吳,有二個組;三排姓楊、龐和肖。現在合成一個村。二排和三排在中間,最上面的一排和通山交界。五帝靈官廟管轄姓吳和姓楊的;姓汪的在山上有另外一個廟,叫祖爺廟。

小型的舞龍燈活動,在雨山幾乎年年都有。遇大型的活動,整個村裡的人都要被分派過來。三條龍的話,就按三排來分配人數,九條龍也如此。

一提到將村子分為“排”的說法,市民俗專家萬默甚感興趣,他說,過去的瑤族人,稱居住的地方為“峒”,又將“峒”分為“排”。漢人則不這樣稱呼,而雨山村一直沿用了這種叫法,疑似古時候,瑤族人跟住在雨山的漢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關於龍和老虎的故事,相傳藥王因經常給人看病要去山上採藥,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一隻老虎擋在他的前面,他嚇壞了,以為老虎要吃他。但見老虎作痛苦狀,口裡的涎直滴。他上前問老虎,是不是生病了?老虎開不了口,直點頭。他仔細觀察,發現老虎的喉嚨裡被一大塊骨頭卡住了。為了防止老虎咬他的手,藥王跑到山下,找到鐵匠弄來一個鐵箍子,拱在老虎的口裡,再用手伸進去,把骨頭取出來,再把鐵箍拿走,於是老虎獲救了。後來有一條龍也生病了,龍問老虎是誰幫它治好了病,老虎答,是藥王。龍說,我也要去請藥王幫我治病。老虎說,你長得那麼嚇人,藥王看到你肯定會嚇跑的。龍透過老虎打聽到藥王上山採藥的路徑後,就變成了一位老人,等著藥王到來。老人見到藥王之後,請他幫忙治病。藥王說,我看了你的氣質和氣色都不一樣,你原來肯定不是這個樣子的,你只有現出原形,我才能給你治病。龍恢復原形後,藥王說,你原來是一條龍啊,那我可以給你治病。原來龍的鱗甲里長了很多風蝨,弄得渾身難受。藥王用中草藥把龍身上的風蝨全部除掉了,龍因此非常感謝藥王。藥王既救了虎,也救了龍。龍和虎就這樣成了兩兄弟,都跟著藥王治病救人,造福百姓。

萬默還告訴我們,別看一條平淡無奇的香火龍燈,其實裡面蘊含著大量的人文資訊。雨山人的“單龍戲虎”,在用“虎”作民俗方面也是很獨特的。北方人是不可能用虎的,一般用獅子,包括廣東人也在用獅子,只有土家族和白族等少數民族崇尚白虎。龍是漢人的圖騰,虎是少數民族的圖騰。龍虎相戲,並不是指誰輸誰贏,誰把誰幹掉了,而是在於互相交流和對話,也許是漢族與瑤族文化之間的融合與碰撞。“單龍戲虎”表達的是這樣一種情結和心理。還有,雨山人用茅草扎草把龍燈也很不尋常。那種茅草叫絲茅,質地非常柔軟,不同於其它的茅草。北方無茅,茅過去對楚地和楚人來說,是很神聖的東西,是楚國作為供品送給周王朝的。用茅來縮酒,作為古代傳統的工藝已經失傳。茅可以作祭祀用,所以雨山人用茅來扎龍燈也是有歷史淵源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緣故而已。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雨山的草把龍,人們往往看不出它的價值所在。只有把它放在某一個歷史角度去分析,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去領悟,才會發現有很多歷史和文化的資訊和基因撲面而來,令人心中豁然開朗。

2017年12月13日,在崇陽縣委宣傳部和縣文聯的帶領下,來自路口鎮雨山村一二三排演出的傳統民俗文化節目《單龍戲虎》赴通城縣大坪鄉內衝瑤族村,參加咸寧市申報“中國古瑤文化之鄉”的匯演,得到了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及省、市民協專家的一致好評,為咸寧市被命名“中國古瑤文化之鄉”立下了赫赫功勞。

說來也怪,頭日天氣尚好,第二天早上,迎接雨山草把龍燈下山時,天上飄起了霏霏細雨。到了通城內衝瑤族村,大雨如注。參加演出的雨山人打趣道:龍乃降雨之神物,今天的雨就是雨山的香龍所帶來,雨山的香龍駕到,不下雨才怪呢!

即便如此,演員們冒雨完成了十多個回合,長達二十多分鐘的表演。但見老虎在前面不斷地挑逗著長龍,龍也不甘示弱,龍頭引進,龍身遊離隨行,龍尾擺晃起伏。插滿香火的草把龍燈,如火龍出海,飛騰歡躍,那騰雲駕霧,翻滾成一個接著一個大連環圈的場面,蔚為壯觀,讓觀眾大開眼界,領略到了雨山龍燈的風采。《單龍戲虎》節目完成後,這條草把龍被市民俗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8年9月23日,中國咸寧首屆農民豐收節在柃蜜小鎮隆重舉辦,雨山的草把龍燈作為慶祝農民豐收的特選節目登上了節日的大舞臺。

古瑤文化系列:湖北崇陽雨山的草把龍燈

每年春節,雨山村民把舞龍燈當作村裡過年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村裡最熱鬧最聚人氣的民俗習慣,寓意著團結向上,戳力同行,和諧美好,那種濃濃的年味,就在人們的歡笑聲中散發開來,醇香悠綿,令人回味……

中國人,中國年!雨山人,雨山龍!祝願雨山人民像草把龍燈所祈福的那樣,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吉祥,幸福萬年長。

(作者系湖北崇陽縣人大常委會代表選舉人事任免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關注公眾號 瞭解崇陽本地風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