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二則

文學評論二則

編者按:

本平臺《岷江之洲》4月29日發表了四川眉山國家級知名農民作家樹鬱天蒼的 小說《西山以外無故人》(上下)後,四川樂山師院高研所副研究員冷月無聲老師(已退休)寫了精彩簡潔的文學評論:

a、《樹鬱天蒼<西山>小說彰顯的作家風範》

本臺選了冷月老師的另一篇文評:

b、為美篇東北籍作家桃李寫的文學評論巜四月芳菲別樣紅

——讀桃李<北方的四月>》

《岷江之洲》主編絲己日月

文學評論二則

O1樹鬱天蒼《西山》小說彰顯的作家風範

把上下兩部分拉通,又認真拜讀了兩遍樹鬱老師的大作《西山》。體會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好好學習:

一是鄉土氣息與齋堂風味的有機結合,形成了清新冷峻細膩內斂的獨特語言風格,僅此一項,就足夠作家風範了。

二是極少直接的外貌和心理描寫,透過生活場所與自然環境的活動,即將筆觸深入到人物內心,凸顯了人物形象的鮮明特徵。

就個人口味而言,覺得太過太碎的細寫,以及清散的行文,使作品全程節奏流於舒緩而失之過平,在一定程度上衝淡了內斂所營造的藝術張力。

當然,這僅僅是就個人的喜好而言,不可能代表其他人的看法。

文學評論二則

O2四月芳菲別樣紅

——讀桃李《北方的四月》

一旦跨過冬的冰河,進入春的疆界,美篇也如鳥語花香的原野,倏然間奼紫嫣紅,鶯歌蝶舞。各種關於春的圖文鋪天蓋地,令人應接不暇,直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景地。在頭暈目眩中迷糊徜徉,恍惚間又清醒過來,卻是桃李《北方的四月》映入眼簾。

文章開篇寫北方的春天姍姍來遲,依舊生機勃發,春意盎然。雖是繁花似錦、遊人如織之類,常說常新常寫不厭的話題,“誰還願意悶在屋子裡,不安分的心只想輕車遊逛在山林陌上”,卻道出了北方才有的感覺。

北方漫長的冬季,室外冰天雪地,刺骨寒風從衣縫侵襲全身,“狐裘不暖錦衾薄”,只好悶在有暖氣的室內,無論家裡、職場、單位、商場……所以,悶了一個冬天的人們,這時,也只有這時,才能盡情享受外面陽光雨露的恩典。

一個“悶”字,既詮釋了冬,也引來了春。 “春天不長,好日子不多”,不由人不想起前些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後,我輩的感慨:八零後都在致青春了,咱焉能不老?這是歲月催人青春易逝的哀輓嗎?不,“哪有時間用來慨嘆悲愁,花已開過,我已來過,便好。”這便是積極,這便是達觀。所以“換了季節,換了曲調與篇章,便彷彿換了人間。

”當然,在南方,感覺是不會這麼強烈的。文章由是在自然流淌的春語中,凸顯了北方四月的珍稀和獨特魅力。

文學評論二則

如果說以上行文,無論是春景,還是北方四月的別樣韻致,與南方僅僅是大同小異的話,那麼,接下來揭示的就是迥然不同的別一番景象。春寒料峭,南北均享。而風,北方“漫卷天地的風”,弄得滿世界“天昏地暗”,弄得人們“灰頭土臉”,詛咒怨恨。這就是北方春的瑕疵,這就是北方春暖花開中的泥沙俱下。

不過,作者卻從中悟出:“哪一種美好會一路太平”?進而引出“不行春風,難得春雨”的自然法則,得出“只有風聲才是喚醒沉睡生命的號角”的詩意判斷。這就從生活哲理和生存法則的高度,解析了北方四月春的特有風骨,內涵了豐富的意蘊。

不僅如此,“當走過了很長的路後”,便“跳出了自心”,“便和風沙春寒和解,和自己和解”。這不是簡單的寬容,而是一種與大自然心靈契合共生共榮的態度。

因此,“愛著花紅柳綠,亦容忍著狂風四起,只希望一場風過,草青青,葉鬱 鬱,花隕落,卻有細雨恰好滴在青澀的果上,萬物因果有序,喜樂輪轉,這樣的歌詩才厚重圓滿。”短短千餘字,在這裡——浸透滄桑的紙背,奏響了生命樂章的終極昇華。

理論是冷峻的,沒有溫度。《北方的四月》是鮮活的,靈動的,澎湃著生命的律動。

平頭百姓,千百年來,很少如今天這樣豐衣足食,自然免不了患上風花雪月的富貴病,鄙人亦不能脫俗。然而,卻更喜歡賦予滄桑感,富有內涵,富有意蘊的風花雪月。是以,欣賞《北方的四月》。

文學評論二則

2019年5月7日於鹿泉棕櫚灣

作者簡介:冷月無聲,實名:殷利民,退休前供職於樂山師院高教研究所,副研究員。

文學評論二則

文學公眾號《岷江之洲》主編簡介:

絲己日月(原名魏紀明)四川眉山市人,大學本科,高中語文教師,高階職稱。(已退休)

作品:早期發表、獲獎散見於紙刋;一年前在幾家電媒發文,獲二等獎一次;近年來在本平臺髮長篇紀實兩部,中篇一部,詩歌、散文、遊記等若干。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和本平臺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處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