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觀點】張澤洪:論道教的上章儀式

論道教的上章儀式

張澤洪

摘 要:上章是向三天太上呈送章文的儀式,章文是模仿世俗公文格式書寫的儀式文書。上章作為早期正一道主要的祀神儀式,在東漢張陵、張衡、張魯時期頗為流行。論文詳細考察正一上章與道教經法制度的關係,正一上章儀式在社會上的影響,指出早期正一上章為上清派、靈寶派所汲取,正一上章已融入靈寶齋法和正一醮儀之中。傳統科儀史認為道教齋醮的靈寶齋法始於三國時期的葛玄,論文從齋醮科儀史的宏觀視野考察分析早期正一上章的內涵與功能,認為道教齋醮科儀的源頭應追溯至東漢張陵創教時期。

關鍵詞:上章;早期正一道;章文;齋醮科儀;

原文載於《世界宗教研究》2021(03)期,文章內容有刪節

上章是向三天太上呈送章文的儀式,作為早期正一道創行的救度之法,上章在張陵、張衡、張魯時期頗為流行。《道藏》本《赤松子章 歷》六卷,收集了早期正一道上章的經書。中外學界對上章的研究,較多關注《赤松子章歷》的成書時代,大淵忍爾、小林正美、丸山宏、倪克生(P。Nickerson)、王宗昱、劉祖國等的研究,將《赤松子章歷》判斷為六朝末至北宋初期編 成。我們注意到早期正一上章為上清派、靈寶派所吸納,在道教齋醮科儀史上長期傳承。因此,早期正一上章與道教經法制度的關係,上清派、靈寶派對正一上章之法的汲取,上章的濟度功能及在科儀史上的影響等,還是道教上章儀式研究中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

一、早期正一上章儀式源流的考察

(一)早期正一道上章科法的創立

東漢順帝時期(126-144),張陵在四川鶴鳴山創立道教,其早期正一道的救度儀式是上章。《赤松子章歷》是早期正一道上章的經書,所載章文反映早期正一道的上章科格。《赤松子章歷》卷一說:

漢代人鬼交雜,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師遂遷二十四治,敷行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

經中所謂“千二百官儀”,是早期正一上章的儀式。東晉道經《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有“臣等謹按天師千二百官章本”之語。南北朝道經《正一威儀經》載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三百大章、千二百官。”該經謂千二百官與三百大章同受,則千二百官儀與上章有關。陸修靜《陸先生道門科略》就明確說張陵“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說:“諸治職祭酒男女官,上章求乞,皆諦案科文,分別宮曹,隨病輕重請官,依千二百官儀。”而唐王懸河《三洞珠囊》卷七有“天師一千二百官章辭”之說。

上章在三張時期凝聚道民、濟世度人的弘道活動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早期正一道有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如此豐富的章文旨在滿足道民的祈禳需求。道門有張天師青城戰鬼的傳說,而《赤松子章歷》有逐鬼章、擊鬼章、系鬼章等對治巫鬼的章文。道民生活中際遇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透過上章的儀式來解決。劉宋陸修靜《陸先生道門科略》宣稱:“書是圖佔、冢宅、地基、堪輿、兇咎之屬,須上章驅除。”天師道以符水為人治病著稱,而《赤松子章歷》就有疾病醫治章、疾病謝先亡章、夫妻積病療治章,透過上章謝罪以救治疾病者。北魏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說:“民首辭上章,一日三過,上三日後,病人不降損,可作解先亡謫罰章。”上章也是道民向神靈悔罪的方式,南北朝道經《玄都律文》章表律說:“一月聽三貢上章表,自改悔罪過,斷絕復連,消除災害。疾病危急,一月聽三上章也。”

張魯漢中政權(194-215)是五斗米道的興盛時期,所謂章文萬通亦在此時期。建安二十年(215),隨著張魯投降曹操及道民的北遷,五斗米道上章的興盛已不復存在。對張陵、張衡、張魯三聖之後上章法科的凋零,道門有著深刻的歷史記憶。東晉南朝道經《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修習功業妙訣》說:“自從三聖升化之後,真科沉隱,累遭天地鄙烈;法科零落,舊章不存。”對三張時期舊章不存的情況,《赤松子章歷》卷一說得更具體:“爾後年代綿遠,寶章缺失,今之所存,十得一二。”《赤松子章歷》的編撰者就感嘆所收錄章文僅為小部分,昔日章文萬通的興盛已不復存在。

(二)早期正一上章與靖室、道治、祭酒的關係

張陵創教建立了二十四治及相關經法制度,早期正一道上章與靖室、道治、祭酒等有關。靖室、道治是道民修道的場所,道經所見上章亦在道治或靖室舉行。關於靖室、道治之區別,唐王懸河《上清道類事相》卷一說:“民家曰靖,師家曰治。”道民每戶開闢的修道場所為靖室,所謂“家家立靖崇仰,信米五斗,以立造化,和五性之氣。”。陸修靜《陸先生道門科略》說:“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誠之所。其外別絕,不連他屋。”五斗米道時期靖室上章之法頗為風行,北魏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就記載靖室上章說:“靖主上章,餘人當席拜,主人東向叩頭上章訖,設會解坐訖,靖主入靖啟事,為主人求願收福。”《赤松子章歷》卷二載:“婦受治職,夫有急厄,當須束帶履版,叩頭如法,婦乃入靖奏章。”靖室是道民在家屋外開闢的修道場所,這種神聖與世俗相隔離的方式,有利於道民靜心修道、上章祈禳。

三張時期五斗米教團設立了二十四治的教區,各道治的執教者稱為祭酒,祭酒有為道民上章祈福的職責。陸修靜《陸先生道門科略》說張陵:“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劉宋徐氏《三天內解經》捲上亦載:“立二十四治,置男女官祭酒,統領三天正法,化民受戶,以五斗米為信。化民百日,萬戶人來如雲。製作科條章文萬通,付子孫傳世為國師。”二十四治的祭酒化戶領民的主要活動是上章。北魏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說:“吾觀視世間凡愚祭酒,化戶領民,上章奏上。練文書多者十紙五紙,少者三紙二紙。多之以少,都無頭緒,萬億章奏,達者無一。”寇謙之對天師道舊法持批評的態度,但所言萬億章奏卻折射反映祭酒上章之頻繁。

負責為道民上章的法師祭酒,道教經書對其有不同側面的記載。南北朝道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卷一,就具體記載祭酒所屬道治的五行。如“鎮陽平治左平炁祭酒,屬金,在彭州九隴縣,”“鎮鹿堂治右平炁祭酒,屬水,在漢州綿竹縣,”“鎮鶴鳴治左長炁祭酒,屬金,在邛州大邑縣”。敦煌文書S。203號《度仙靈籙儀》有祭酒傳授百五十將軍籙的章文,經文開篇稱:“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師厶治炁祭酒臣稽首再拜”。道教有道民三戒,籙生五戒,祭酒八戒之說。作為道治負責上章的祭酒,應是奉行太上之道的表率,所謂“祭酒人中師,萬民看為則”。

天師道的道民在三會日要聚集道治,三會日主要的儀式活動是上章。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說:“三會日道民就師治,初上章籍時,于靖前南正北向,行立定位,各八拜、九叩頭、九搏頰。再拜,伏地請章籍訖,然後朝賀師。”天師道三會日上章的儀式習俗,也曾受到佛教人士的關注。唐釋法琳《辯正論》卷八載道家節日,“唯有三元之節,言功舉遷上言功章。……恰到此日,道士奏章,上言天曹,冀得遷達,延年益算”。三元日所上言功章是章文的一種,《赤松子章歷》卷一就記載了十種言功章,即:三會言功章、上清言功章、三五雜籙言功章、絕泰山死籍言功章、遷達先亡言功章、百姓言功章、為天地神祇言功章、三五言功章、為先亡言功章、三月一時言功章。我們知道三會日是考校道民功過之時,或許上章就是考校道民奉道之心的方法。

(三)江南上清派、靈寶派融攝正一上章之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三大道派中,早期正一道主要活動於巴蜀地區,上清派、靈寶派主要活動於江南地區。早期正一道的上章及祭酒等經法制度,為江南上清派、靈寶派所汲取。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二十五《上章科格品》說:“東吳左仙翁玄,受靈寶洞玄科品,於是傳上章謁帝之科,元綱飛步之訣。……夫靈寶拜章之法,乃洞玄禁秘之文。自太極仙翁內行飛神謁帝之妙,外傳上玄境域之祥,可以修真而煉形,豈止謄章而啟事。”靈寶派傳承了早期正一上章的科法傳統,宋代蔣叔輿、金允中、王契真的靈寶科儀經書都收錄上章的科格。上清派設立祭酒更是汲取正一經法制度的典型。陶弘景《真誥》卷二十《翼真檢第二》說:“李東者,許家常所使祭酒,先生亦師之,家在曲阿東,受天師吉陽治左領神祭酒。”吉陽治是張魯在二十四治基礎上新立八品遊治之一,上清派道士李東為吉陽治左領神祭酒的神職,應是早期正一道道職的傳承。陶弘景《登真隱訣》卷下說東晉太興(318-321)中:

曲阿祭酒李東章本,辭事省宜,約而能當,後操章無恩惟太上,及陰陽決吏三天曹,而稱龍虎君,及建帝代年號,不書太歲,此並是正法。按今章後細字,無太上道君,又不北向,止是太清中諸官君耳,云何稱恩惟太上耶?其餘事事皆有諸類,不能復一一論之。李東既祭酒之良才,故得為地下主者,初在第一等,今已遷擢,此便可依按也,其君常為許家奏章往來,故中君及之也。

陶弘景詳細記載李東的章本書寫,對李東“祭酒之良才”的評價,是基於其章文“辭事省宜,約而能當”的書寫風格。陶弘景《真誥》卷十三《稽神樞第三》載李東,“乃領戶為祭酒,今猶有其章本”。祭酒李東領有道民是早期正一道的傳統,其書寫的章本在齊梁陶弘景時還有傳承。晉代上清派第一代宗師魏華存亦為女官祭酒,《道法會元》卷一百七十九《上清五元玉冊九靈飛步章奏秘法》引《南嶽司命上真紫虛元君魏夫人傳》稱:“晉代前作女官祭酒,師正一真人張君,受太清諸官君及入靖法。”可知魏華存得正一真人張陵道法的傳授。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六載東晉元興(402-404)中,有諸種怪異出現,東陽太守朱牙之,“詣祭酒上章,於是絕跡”。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百二十四《胡庇之》載元嘉二十八年(451)因府廨鬧鬼,武昌郡丞胡庇之“迎祭酒上章,施符驅逐,漸復歇絕。……復令祭酒上章,告罪狀,事徹天曹”。史籍中魏晉南北朝江南社會上章的記載,說明早期正一道祭酒上章的經法制度,確乎已傳播至江南地區。

早期正一道的靖室之法亦傳播至江南,東晉江南高門士族王氏信奉道教,在家中開闢有修道的靖室。《晉書》卷八十《王凝之傳》載:“王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凝之彌篤。孫恩之攻會稽,僚佐請為之備。凝之不從,方入靖室請禱。”這是史籍中靖室之法傳入江南的明確記載。上清派宗師魏華存、楊羲修道之所亦為靖室。宋李昉《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引《紫虛南嶽夫人傳》說魏華存,“性樂神仙,季冬夜半,有四真人並年可二十,降夫人靖室”。唐孟安排《道教義樞》卷十《感應義第三十五》說楊羲,“入漢乍單居靖室”。晉蔣宗瑛《上清大洞真經》卷一論修行說:“願臣靖室之內,芝英自生,玉華寶矅,三光洞明。”上清派經書所載修道的靖室,是早期正一道法傳播的結果。

上清派經書記載的上章科儀,顯示其融攝早期正一上章的科法。梁陶弘景《真誥》卷七《甄命授第三》載鬼帥王延作祟,“故宜力上風注冢訟章,於卻氣毒之來往也。……今所以令上章者,亦以遏虎牙之盈縮耳”。冢訟章用以解洗先祖的冤債,《赤松子章歷》就有《大冢訟章》《又大冢訟章》《解釋三曾五祖冢訟章》等章文。陶弘景還具體述及冢訟章篇幅增加的情況:“冢訟正本不過三兩紙間,世中增加,乃至數十,恐諸章符等,例皆如此。又出官之儀,本出漢中舊法。今治病雜事,及諸章奏,止得出所佩仙靈籙上功曹吏兵,及土地真官正神耳。”此記載透露出上清派章文汲取張魯漢中舊法的資訊。《赤松子章歷》卷五《又大冢訟章》開篇之序言說:“起自茅山七真。許長史雲:‘欲上升為上三世,被冤家殃訟。有西靈夫人告令,求道官拜奏冢訟章,以解洗冤債。’”此序說明茅山七真行用大冢訟章,上清派第三代宗師許長史亦看重冢訟章的救度功能。梁陶弘景《登真隱訣》卷下《章符》說:“若欲上逐鬼章,當朱書所上祭酒姓名。謂家有惡強之鬼為禍祟,請後右仙食氣君將等為逐卻之。上章者不以朱題署,止書為上章人某治祭酒甲,又複姓某耳。”江南上清派行用冢訟章、逐鬼章的記載,說明正一上章科儀為江南上清派所傳承。

二、史籍道經所見上章儀式的濟度功能

(一)史籍所載封建王朝政治生活中的上章

上章是早期正一道行用廣泛的救度儀式,我們從《赤松子章歷》可以看出,社會人生際遇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透過上章祈禳神靈解決。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十九即載七月十五日:“大宜拜表上章,祈恩謝過”。在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改革中,道教從民間宗教上升為神學宗教,此後受到唐宋元明皇室的尊崇,道教儀式亦為封建國家神道設教所用,史籍中就不乏帝王官僚上章祈禳的記載。《南史》卷三十八《柳津傳》說柳津“常請道士上章驅鬼”。《北史》卷七十一《楊爽附楊集傳》載隋煬帝時,諸侯王猜忌日甚,楊集憂懼,“乃呼術者俞普明章醮,以祈福助”。《北史》卷三十五《鄭羲附鄭譯傳》載鄭譯,“自以被疏,陰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這是南北朝時期宮廷鬥爭中,透過上章祈求神靈保佑的例證。《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載道士薛頤:“解天文律歷,尤曉雜佔。煬帝引入內道場,亟令章醮。”《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九下《郭山惲傳》載:

時中宗數引近臣及修文學士,與之宴集,嘗令各效伎藝,以為笑樂。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左衛將軍張洽舞《黃獐》,左金吾衛將軍杜元琰誦《婆羅門咒》,給事中李行言唱《駕車西河》,中書舍人盧藏用效道士上章。

盧藏用曾往來於少室、終南二山隱居學道,他在皇宮即興模仿道士上章的表演,當是上章科儀精彩片段的呈現。

唐宋皇室曾為皇后無子而焦慮,試圖透過上章來祈求神靈賜福。《赤松子章歷》有《求子章》《乞子章》《催生章》,是用於祈求子嗣的章文。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百《葉淨能》引《廣異記》載:“開元初,玄宗以皇后無子,乃令葉淨能道士奏章,上玉京天帝,問皇后有子否?久之,章下,批雲:‘無子,跡甚分明。’”宋謝守灝《混元聖紀》卷九載宋真宗,“以儲嗣久虛,命句曲山道士朱自英奏章”。宋釋志磐《佛祖統紀》卷四十五《法運通塞志》載:元豐七年(1084),宋真宗召句曲山道士朱自英詣闕,“真宗以儲嗣久虛,命朱自英奏章。升神帝闕,見三茅真君乘寶輦而下,問何所來?答曰:‘臣為大宋祈嗣。’茅君頷之,以其章進。太上敕曰:‘茅盈憂國愛民,宜為宋嗣。’明年,仁宗生。”這些具神學色彩的上章靈異故事,真實反映唐宋皇室篤信上章的心態。

(二)道經中所見上章救度的靈異故事

早期正一道上章在道門長期傳承,道經中亦不乏道士上章濟世度人的故事。唐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卷十四、十五為《齋醮拜章靈驗》,杜光庭所撰上章靈驗故事,旨在渲染道教上章的靈驗。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卷十五《王招商神咒齋驗》,載“玉芝觀道士陳道明,專勤清齋,拜章累有徵驗,”蘇州鹽鐵院招商官王某疾苦沉痼,逾年不痊,“俾請陳道明章醮祈禳”,上章之後其疾病得以痊癒。陶弘景曾為梁武帝上章祈雨,杜光庭《陶隱居拜章祈雨驗》說:

陶隱居在茅山之時,國中大旱。梁武帝祭禱山川,遍走群望,郊壇靈祠,靡有徵應。隱居於靜室自制朱表,上告玄司,翌日無驗。弟子周太玄曰:“昨有真仙降於靜室,因言水旱之事:‘天之陰陽,數也。數既有定,不可遽移。山川百神風雨之吏,莫敢逆天時而弄風雨,非太上之命。上帝所行,天帝下臨,然後數可革耳。所以堯水湯旱,豈德之不逮耶?雖聖人亦拘於天數矣。陶都水憂國憫人,誠亦至矣。詞旨丹切,善亦篤矣。其如數何?’又一真人曰:‘都水拜章,必有奇應,但未知其法耳。若以青紙墨書,密室中拜之,必果御達也。’”隱居與太玄知其言而拜之。是夕,甘雨大霔,連綿三日。

陶弘景祈禳解除大旱的章文,以憂國憫人之虔誠和詞旨丹切之大善,感動真靈而連降三日大雨,昭示上清派宗師上章儀式之靈驗。

宋代道教宗師既是科儀經書的撰寫者,又是齋醮儀式的踐行者,南宋道士白玉蟾就曾在武夷山衝佑觀上章。《修真十書武夷集》卷四十七收錄《法曹陳過謝恩奏事朱章》《表奏法壇傳度首過謝恩朱章》《雷府奏事議勳丹章》三篇章文,是《道藏》中所見章文書寫的典範。《法曹陳過謝恩奏事朱章》說:

以今吉辰伏地,貢章一通,上詣三天曹。謹據太上三五都功、正一盟威弟子施某等,昨各已錄心詞上奏天庭,乞行傳度,已為謄申部省,依科給帖,充授法職。尋即擇日建壇,剖符破券,撥將統兵,分司隸事。然後以藥殿琅書,心傳口訣。茲則同發誠心,謹取今月某日,虔就武夷山升真玄化洞天,修設三界高真謝恩清醮幾分,延奉上真,仰酬玄造,更析景貺及臣等身。……臣姓白,系金闕選仙舉進士,見在衝佑觀東南隅醮壇所,伏地聽命。

白玉蟾在章文中稱正一盟威弟子,可見是因循正一上章署職的科法。而《表奏法壇傳度首過謝恩朱章》更明確宣稱:“傳真度妙,所以襲正一之風也。”《雷府奏事議勳丹章》末署上章時間說:“維皇宋太歲乙亥嘉定八年冬十有二月二十七日辛亥吉時,於武夷山衝佑觀之西南隅,再拜上。臣姓白,系金闕選士,見在拜章所聽命。”據此可知白玉蟾上章的時間是南宋寧宗嘉定八年(1215)。

唐宋時期地方官員為仕途、疾病等所困,亦選擇道教的上章來解決。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十四《虛中章奏》載:

唐正元中,丹陽令王瓊三年調集皆黜落,甚惋憤,乃詣茅山道士葉虛中求奏章以問吉凶,虛中為奏,其章隨香菸飛上,縹緲不見,食頃復墜地,有朱書批其末雲:“受金百兩,折祿三年,枉殺二人,死後處分。”後一歲,瓊無疾暴終。

丹陽令王瓊貪贓枉法,其惡行為道教上章所揭露,受到太上的嚴厲處置。

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十四《拱壽塗名》載:

範公仲淹倅陳州時,郡守母病,召道士奏章。公笑曰:“庸人安能達章帝所耶?”道士秉簡伏壇,終夜不動,試捫其軀,則僵矣。五更,手足微動,良久,謂守曰:“夫人壽有六年,所苦勿慮。”守問:“今夕拜章,何其久也?”曰:“方出天門,遇放明年進士春牓,觀者駢道,以故稽留。公問:“狀元何姓?”曰:“姓王,二名下一字墨塗,旁註一字,遠不可辨。”既而郡守母病癒,明春狀元乃王拱壽,御筆改為拱辰。公始嘆道士之通神。

宋代科舉制度競爭激烈,道教上章準確預言中狀元者,此上章故事折射反映時人相信上章靈驗的社會心態。

《赤松子章歷》有青絲拔命章、疾病困重收減災邪拔命保護章、絕泰山死籍言功章,是專門用於疾病救治的章文。相傳宋仁宗曾重病危殆,但道教救治疾病的章文使他轉危為安。宋呂太古《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一《歷代宗師傳略·劉先生》載劉從善為宋仁宗上章之靈異說:

仁宗不豫,召從善入內奏章。命執政代命,伏章訖,問曰:“章達否?”曰:“已達。”時晏駕已數刻,忽復精神明爽。傳宣曰:“問葛將軍何神?”從善曰:“三天門下有神曰中元葛將軍,主通章之神也。”復傳宣令,設位。翌日,聖體遂康。

道經中幾則上章靈驗的故事,從不同側面反映上章的社會影響。

(三)宋洪邁《夷堅志》的上章靈異故事

宋代筆記小說記錄社會上的各種趣聞逸事,南宋洪邁《夷堅志》記述的五則上章故事,就生動反映上章在民間社會的影響。《夷堅丁志》卷二十《陳巫女》載:“南城士人於仲德,為子斵納婦陳氏。陳世為巫,女在家時,嘗許以事神。既嫁,神日日來惑蠱之。每至,必一犬踔躍前導,陳則盛飾入室以須。眾皆見犬不見人,踰時始去。於氏以為撓,召道士奏章告天。”《夷堅乙志》卷十七《閤皂大鬼》則載臨江軍閤皂山下張氏家中遇大鬼作祟,於是“登山上玉笥觀,設黃籙九幽醮,命道士奏章於天,七日,始不見”。《赤松子章歷》有《卻虛耗鬼章》《宅中怪異小驅除章》《大醮宅章》,是用於驅邪神鬼魅的章文。《夷堅丁志》卷七《張氏獄》載政和年間蔡京迫害元祐黨人至死,“蔡京後感疾,命道士奏章。道士神遊天門,見一物如堆肉而血滿其上。旁人言:‘上帝正臨軒決公事。’頃之,一人出,問道士何以來,告之故。其人指堆肉曰:‘蔡京致是婦人於極典,來訴於天。方此震怒,汝安得為上章?’”。蔡京感疾是因迫害人而遭冢訟,故請道士上章以斷除。《夷堅乙志》卷六《廟神止奏章》載:

段元肅家居京師,鄰家有病者為祟所撓,治之不效,欲請道士奏章訴於帝。段之祖夢人如神明者告之,曰:“凡神祇有功於人者,歲滿必遷。吾主此地若干歲,今當及遷。而君鄰家之鬼,正在部內。方自往治之,聞其家將奏章,恐致相累,丐君一言,令罷之,病者自安矣。”懇請至再三,段許諾,且問其所止,曰:“亦與君家為鄰。”明日思之,乃皮場廟也。如神言告其鄰,止不奏,病者即日愈。

早期正一上章中救治疾病的章文較多,對治疾病亦有不同層級的上章方法。《赤松子章歷》卷二說:“諸疾病,先上首狀章。不愈,即上解考章。不愈,上解先亡罪謫章。不愈,上遷達章。若沈沈,上卻殺收注鬼章。若頓困,上解禍惡大章。不差,上解五墓謫章。不差,上扶衰度厄大章。不愈,上還魂復魄章。不愈,上安墓解五土耗害章。不愈,上安宅鎮神驅除收鬼章。不愈,上分解中外大考章。若危急,上子午請命並卻三官死解章。若進退,上仰謝三十二天章。大危篤,上續命文、又拔命、又獨解復連又五燈、又二十八宿、又分解先亡大注八十一章。若無此災疾,不得妄求此章。”早期正一上章祈禳疾病痊癒的十多種章文,足以救治社會人生的各種疾病,這是濟世度人之道在上章儀式中的運用。

早期正一上章儀式中章文上達天廷,是透過法師的存想法術來完成。章文送達三天的程式是:法師從奏章壇場存想上升至天門,把守三天門的唐葛週三將軍驗證放行,傳章玉童引見三天法師張道陵核實上章事由,傳章玉童再將章文轉達三天太上批示。《夷堅丙志》卷五《李明微》載:

李明微法師,福州人,道戒孤高,為人拜章伏詞,報應甚著。紹興五年,建州通判袁復一使與天慶觀葉道士同拜醮,既罷,謂葉曰:“適拜章時,到三天門下,見此郡張道士,亦為人奏青詞,函封極草率,又已破碎。天師雲:‘此不可進御。’擲去之矣。”葉曰:“張乃觀中道侶也。但不知今夕在誰人家。”明日,張自外歸,葉扣其所往,曰:“昨在二十里外葉家作醮。村民家生疎,青詞紙絕不佳,及焚奏之際,架復傾側,詞墜於地。吾急施手板承之,賴以不甚損,然鶴氅遂遭爇。”葉為話明微所見,張甚懼,即日自具一醮謝罪雲。

道士李明微在拜章存想的過程中,至三天門下見有人奏青詞函封草率,則上章存想確乎可以鑑查人間諸事。總之,道教上章儀式在社會上行用廣泛,以致有“疾者詣道士則勸奏章,僧尼則令齋講”之說。

三、上章在齋醮科儀史上的傳承和影響

齋醮科儀與道教的發展大勢密切相關,唐宋元明是道教興盛發展時期,此時科儀經書編撰也最為豐富。唐宋道門曾致力於收集早期正一章文,《太上宣慈助化章》《赤松子章歷》就是所收集編纂的上章經本。杜光庭《太上宣慈助化章》五卷,共收錄早期章文24通。所謂“自唐朝廣成子杜先生集次宣慈章本之後,兵火散失,鮮有完本。”《赤松子章歷》是收錄早期正一章文最多的經本,該經卷一至卷二提及的章文名稱有135篇,卷三至卷六共收錄章文67通。北宋道士劉從善“嘗撰集齋科及拜章法”,南宋白玉蟾還曾見“《古章儀》與《續章儀》所載諸章格式”,則可知宋代還編撰有不同的上章經書。宋蔣叔輿《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及宋代道經《靈寶玉鑑》《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都收錄有上章科儀,明代道經《道法會元》卷一百七十九至一百八十五,分別論說上章的章法、章式、章官、章奏、章印、章訣、章科、章儀等,這說明正一上章之法在道門長期傳承。

(一)早期正一上章古式與章文書寫

唐宋道教齋醮科儀有推崇古科之風,從南朝劉宋陸修靜到唐代杜光庭皆推崇古科。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二十二《臨壇符法品》就說:“陸簡寂至杜廣成諸君,所編皆遵古科。”宋代道教科儀宗師王文卿、路時中、蔣叔輿、金允中、白玉蟾就視上章為古式,並主張要恪守上章的古老傳統。《道法會元》卷一百七十九《上清五元玉冊九靈飛步章奏秘法》之序說:“王侍宸所傳九靈飛步運神進奏秘旨,其法甚詳,而科式多本正一。蓋章法流行,出於正一者也。”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散壇設醮品下》說:“蔣氏《黃籙立成儀》,多主古科,……正一之宗,所主不同,而路君之意,亦以古儀而定式也。”金允中不僅讚賞蔣叔輿、路時中推崇古科,他在《上清靈寶大法》卷二十三《章詞表牘品》中說:

章乃古式也。世之法書,隨時不同。惟有章格,不容以私意更易也。如黃籙齋,則自來用五通章,並朱表也。曰素車白馬章、破酆都拔罪章、開通道路章、沐浴鍊度章、升度亡魂章,近有更易移動其格者矣。師傳舊式,非可移時,故從古式也。

南宋白玉蟾更推崇正一上章古式,他在《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二《鶴林法語》中談及章文書寫說:“今則不然,一章全篇,皆摸寫古本,不敢改易一字。”道門宗師視正一上章為古式,形成章文書寫恪守古式的傳統。《赤松子章歷》卷二章文中的法位署:“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師陽平治左平炁門下版署三品大都功,兼左廉察祭酒赤天三五步綱元命真人臣某”明代道經《道法會元》卷一百八十《上清五元玉冊九靈飛步章奏秘法·章式第二》中章文法位為:“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師某治某炁祭酒正一盟威弟子小兆臣某。”可見明代章文書寫沿襲早期正一上章署職的正規化。

道教齋醮有三日九朝,登壇朝謁,拜表上章之科儀格式。宋代道教黃籙大齋中的上章,分別有呈章、錄章、通章、定章、齎章、校章、御章、刺章、印章的科儀。在三天門下唐葛週三元將軍之下,還有負責章文上呈的從事官,宋代道經《靈寶玉鑑》卷十七《飛神謁帝門》所載從事有:“主章書章從事、定章校章從事、進章飛章從事、審章覆章從事、通章奏章從事、齎章授章從事、呈章錄章從事、按章考章從事”。“從事”是漢代刺史的佐吏,是漢代州郡長官自闢的僚屬,早期正一上章中的從事,是汲取漢代“從事”一職而設立,經書所謂“盡事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祇也”。這些章官從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頗似世俗社會刺史佐吏的職能,故史稱“道家章奏,猶人間上章表耳”。早期正一道的章文,明顯模仿了世俗的公文格式。《靈寶玉鑑》卷一《道法釋疑門·奏申關牒文字論》亦說:“齋法之設,必有奏申關牒,悉如陽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祇也。”

章文是送呈太上的文書,應是上章者奉道心聲的虔誠表達,如此章辭才會有感動神靈的效果。早期正一道上章文書的書寫,經書中主張質樸真誠的風格,這開創了後世道教文書的書寫正規化。《赤松子章歷》卷一說章辭書寫:“須質而不文,拙而不工,樸而不華,真而不偽,直而不肆,辯而不煩,弱而不穢,清而不濁,簡要輸誠,則感天地,動鬼神,御上天曹,報應立至。”南北朝道經《玄都律文·章表律》,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一《避忌諱上章》,《清微齋法》捲上《詞式》都沿襲此說,提倡遵行早期正一章文書寫的正規化。

(二)早期正一伏章與道教的存想科儀

早期正一道上章科儀的章文上達,法師運用存想法術與天界神靈溝通。《赤松子章歷》卷二載法師存思過程說:

科曰:操復畢,便於案前伏地,便存赤紅炁從己心中出,上升天。俄頃如經歷百里,赤紅炁路蕩蕩,兩邊無瑕翳,惟多寶樹,忽見一黃道,即日月黃道也。直過黃道五六里,遙見紫雲隱隱。直到紫雲,見天門,門度一丈八尺,諸侍衛悉住。唯與周將軍及直使功曹、傳章玉童擎章表,至闕門之下西,謁見正一三天法師姓張名道陵。載拜訖,具陳章表事由。天師九拜,即往鳳凰閣門之下入。須臾,有一仙童朱衣玄冠出,就傳章玉童手中接章表入。少頃復出,引入見太上。太上著九色雲霞之被,戴九德之冠,當殿而坐,左右二玄真人侍衛。又見太一著朱衣玄冠,呈太上章表,太上一覽,太一承太上意,署太清玉陛下,作“依”字了。又見一仙童,收章表於右陛,分付今日日直曹官使。心載拜,辭太上出門。又載拜,辭天師。同奏章真官抃躍而回至奏章之所。便起稱以聞。

早期正一道上章的存想,又稱為伏章。《靈寶玉鑑》卷十八《飛神謁帝門·九靈飛步章奏法》說:“請神將官吏進表上章,庶合同得入三天門下,至期伏章,方獲報應。”伏章是法師存想章文上達天廷的心理過程,此存想溝通神靈是道教最具特點的科儀法術。宋代道經《靈寶玉鑑》卷二十一《飛神謁帝門》的“伏章法”,宋元妙宗《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五《上清隱書骨髓靈文中》的“伏章法”,法師存想呈送章文於天門,謁見張天師、太上老君的伏章過程,就是早期正一道存思法術的傳承。史籍中不乏道士伏章存想的記載。宋樓鑰《攻媿集》卷八十六《皇伯祖太師崇憲靖王行狀》載趙伯圭:“晩嘗率鄉人禱雨,道士伏章,王盛服端立,左右見嵲屼久之,瞑而不跌。頃之,語人曰:‘適覺神遊帝所,以閔雨告帝,既許我矣。’翌日,膏雨如注,闔境告足。”儀式中道士伏章瞑而不跌的狀態,就是存想通神所達到的境界。宋張端義《貴耳集》捲上載宋徽宗親臨寶籙宮醮會,“其道士伏章,久而方起。上問其故,對曰:‘適至帝所,值奎宿奏事方畢,章始達。’上問曰:‘奎宿何神?’答曰:‘即本朝蘇軾也。’”醮儀中道士伏章甚久,是在存想中正好遇見奎宿神蘇軾奏事。明張醜《清河書畫舫》卷八上載:“正一真人張天師,道家謂之引進真人。茅山劉混康伏章,屢至天門,能道其詳,精爽不二,歘然上達。”早期正一上章儀式中的伏章存想,是祭酒呈送章文上達三天太上的法術,此法術在後世道教齋醮科儀中運用廣泛,成為高功法師在壇場溝通神靈的有效手段。

(三)早期正一上章是祈禳神靈的醮儀

早期正一道的上章之法,《隋書》認為是祀神的一種醮儀。《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志》敘述道教齋醮科儀說:

而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並具贄幣,燒香陳讀。雲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

“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即是將章文上奏天廷之意。《隋書》將上章稱之為“醮”,《赤松子章歷》就多有“章醮”之說,諸如章醮吉日、章醮吉符、章醮信物、章醮弟子、章醮避忌等。《赤松子章歷》卷一說:“有寒棲貧乏之人,求請章醮,師為代出法信。”《赤松子章歷》卷二說:“上章醮,弟子不得殺生。”都稱上章為章醮。宋史炤《資治通鑑釋文》卷二十釋“章醮”之義說:“醮,祭也。奏章以達其誠。”亦認為上章是一種醮儀。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卷一《治家第五》說:“吾家巫覡禱請,絕於言議;符書章醮,亦無祈焉。”王利器《集解》引盧文弨註解說:“道士設壇,伏章祈禱曰醮。”東漢張陵創立五斗米道教團的同時,建構出正一盟威之道的教義和上章的儀式,使五斗米道具備了神學宗教的基本要素。道教有“齋法出於靈寶,而章奏始於正一”之說。靈寶派祖師葛玄(164-244)創立靈寶齋法是在三國時期,而早期正一上章是較靈寶齋更早行用的醮儀,由此則道教齋醮科儀的源頭應追溯至東漢張陵創教時期。

唐宋科儀宗師推崇早期正一上章的濟度功能。杜光庭《廣成集》卷十五《眾修本命醮詞》:“伏聞三天垂章醮之科,正一著修禳之格。”宋蔣叔輿《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四十六《白語次第門》說:“教闡玄元,著拜表上章之訣;科傳正一,留飛神謁帝之儀。”唐宋科儀宗師撰寫的這些齋醮詞文,都有肯定早期正一道開創上章儀式之意。

陳耀庭認為道教齋醮科儀有由簡趨繁的趨勢,縱觀宋代道教齋醮的規模及科儀經典的豐富,我們有理由相信宋代是齋醮科儀由簡趨繁的頂點。早期正一道的上章是獨立的儀式,唐代以後上章已成為齋醮法事中的儀節之一。杜光庭《廣成集》卷十五《趙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詞》說:“是敢拜奏寶章,崇修大醮,告虔下土,謂命諸天。”此是大醮儀式中的上章。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三十《鬼神·大乾夢錄》載:“邵武自宋代紹定庚寅之變,比歲不靖。端平甲午歲,金華王子文埜為守,與寓公率士民迎福善,王就郡治建黃籙醮,邀龍虎山張天師至,時寓公杜子昕杲與祠家居,與王守同主醮事,命道士林逍遙拜章。”這是黃籙醮儀式中的上章。蔣叔輿《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九《鍊度沐浴章》說:“進拜天官拔贖濟度諸章,恭祈道力,俯拔亡魂。”這是黃籙齋鍊度科儀中的上章。總之,後世各種靈寶齋法和醮儀中都有上章的儀格,早期正一上章已融入齋醮儀式之中。

四、餘論

綜上所述,本文對早期正一上章源流的考察,可知東漢張陵創立的正一上章儀式,為江南上清派、靈寶派所汲取,得以融入靈寶齋法與正一醮儀的科格之中。張陵汲取世俗公文而創立的上章,有效發揮團結道民的儀式功能,使早期正一道在巴蜀地區迅速傳播。早期正一上章長期傳承於齋醮法壇,上章儀式豐富了靈寶齋法與正一醮儀的內容,章文書寫規範格式成為道教文書遵行的範本。唐五代杜光庭讚頌正一上章說:“河圖寶典,垂醮品以濟人;正一明科,顯章文而助化。”南宋金允中更高度評價上章的功能:“夫章者,通九天之門,達太上之階。度脫災危,遷拔冥爽,莫過章奏,最為第一。”張陵創立早期正一道教團的經法制度,作為早期正一道最早行用的上章儀式,其時代早於三國時期葛玄創行的靈寶齋法。明代道經《道法會元》卷十四《玉宸登齋內旨》說:“約古者禱祠祭祀之法,為道家籲天事帝之科,蓋始自玄中大法師,而闡於漢代張天師。其後諸宗匠繼出,則著以科文,設為朝範,其法漸備,而其教大行矣。”根據我們對早期正一上章儀式源流的考察分析,可知道教儀式闡於漢代張天師之說有其根據。早期正一上章是齋醮科儀史的重要問題,本文僅是一極其粗淺的討論,願以此文與學界同好共商。

作者簡介:張澤洪,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