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於細微處見真知——讀《茶餘酒後之紅樓漫談》

讀書|於細微處見真知——讀《茶餘酒後之紅樓漫談》

▲《茶餘酒後之紅樓漫談》,菡萏著,哈爾濱出版社出版

《紅樓夢》身為對整個華語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壇具有不可取代影響的鉅著,其多方面的深遠意義無需贅述。其成書以來的諸多版本、諸多續書、諸多研究讀物,時至今日依然方興未艾。的確,恰如對該書影響巨大的《金瓶梅》一樣,對於兩本書作者的認定,時至今日也沒有達到都公認的狀態,甚至,《紅樓夢》傳至今日,還有前八十回是原著,後文部分乃是高鶚等人整理,甚至無名氏續(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版《紅樓夢》)云云。也就是說,基於該書,就出現著繽紛多姿的情狀。而涉及到研究該書的情況時,自其誕生起就開始出現,逐漸形成“紅學”。出現從縱向劃分的舊紅學、新紅學、當代紅學三個時期,橫向劃分為評論派、考證派、索隱派、創作派四大學派,各派又細化分為若干分之。這其中,既有大學教授等專家學者的嚴謹學術探討,又有民間人士的熱情參與。“紅學”和國際上的“莎學”可以比肩,是人們熱衷參與的顯學。對於《紅樓夢》這樣一部蔚為壯觀的鉅著來說,研究它從來都不會是一蹴而就與一勞永逸的。眾多熱心人士的參與,當然會形成一些絕大多數人認可的研究成果,但對於這樣一部極為複雜的大書,常常出現的仍是爭議或者是一家之言的情況。正因如此,人們才會在細讀的過程中,以爭鳴的狀態投身進來,表達出自己的獨特觀感,全民性的參與,自然利於推動對《紅樓夢》的相關學習研究。

▲賈元春

作家菡萏是這些熱情人士中的佼佼者。其研讀紅樓已有三十餘年,出版紅樓隨筆集就有《菡萏說紅樓》與《茶餘酒後之紅樓漫談》兩部。兩部書稿都是其多年來研究紅樓的專題性文章,每篇作品都是有感而發、帶有探究與解決問題的目的下筆,因而這些文章都是非常具有可讀性與學術意義的。對於兩部書來說,既有同樣的選題,但後一本書是對前一本的賡續與擴充套件;也有別開生面的選題探討,講述近年來全新的閱讀研究成果。沒錯,恰如前文所說,“紅學”在百餘年來已經有太多的專業與業餘人士探討過,按說,這似乎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可資探討的書了。可這種念頭對於稍有文學常識的人不過是一閃而過而已,《紅樓夢》恰如一部永遠破解不了的迷夢一樣,它從書名到內文,有著永遠也講述不完、講述不清的話題,即便在無數“痴人”的努力“解味”之下,已經公認解決的問題仍然是冰山一角。於是,破解紅樓依然是值得一再提起的話題,而且人們永遠歡迎富於真知灼見的研究成果出現。

▲賈探春

於是,當菡萏陸續推出這兩部著作時,在文學界是引起了較大反響的。首先,這些作品是在她的QQ空間率先出場的,那是近十年前,這些文章甫一出現,便成“爆文”之勢——無數讀者留言點贊,轉發推廣。進而這些佳作被選發在國內諸多一流文學雜誌,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近幾年,又結整合書。在筆者看來,菡萏作品其獨特處首先在於她能夠透過極為細緻的通篇把握,探究出別人未曾想到的理論成果。按說,想要研究點問題,細讀的功夫是最起碼的。比如,關於紅樓夢的諸多叫法《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等等,這其中的《情僧錄》究竟是怎麼回事,何謂“情僧”?如果粗淺些理解,僧者,當然是和尚了。許多版本給寶玉最後的結局也是出家,恰好能夠對應上。可是在菡萏的分析看來,“情僧”絕不是“和尚”這樣粗淺的理解。她認為:“情僧是人,精神和肉體真正合二為一的人,不要以為是和尚。情僧的確立,是曹雪芹對自身真正了結,精神迴歸肉體的標誌。而紙是他的渠道,從此那方石頭可以隱去,失去功能,精神肉體不再分割撕扯。”首先我無法言說我是否同意,但我必須承認的是,菡萏的提法很有新意——我自然也無法在浩如煙海的紅學世界裡比較出菡萏的提法是否是首創,但毋庸置疑,菡萏的說法是可以先確立的。而且她有非常縝密的邏輯推理印證,她推理道:“一切為空後,並不代表無情,而是不再為外物制約,亦無所求,但內心依舊慈悲,保留熱度,故稱之為‘情僧’。”

讀書|於細微處見真知——讀《茶餘酒後之紅樓漫談》

▲賈惜春

菡萏這種富於創新性的研究選題當然還有很多,視線所及既有林黛玉、薛寶釵、妙玉等主要人物,還有平兒、司棋等次要角色,都有別開生面的見解。同時,令筆者感嘆不已的還是其犀利的全新研究成果。這種成果的出現既需要作者擁有廣博的背景知識,還要對文章裡出現的諸多意象極為敏感,猶如掃描器一般不能讓它們匆匆而過,一定要分門別類歸位。比如有關寶玉的判斷,作者認為:“賈寶玉,姓賈,亦是假,此姓拜作者所賜,意在點名他是塊兒假的寶玉,真的石頭。所以,寶玉秉性頑固,看似溫存,實則稜角分明。”這種觀點無疑是很令人耳目一新的,而且和主人公的生活脾性結合起來分析,較為令人信服。

讀書|於細微處見真知——讀《茶餘酒後之紅樓漫談》

▲巧姐

於是,當我們看到菡萏能夠有如此豐厚的背景知識與細節提煉辨析能力後,我們對面前的《茶餘酒後之紅樓漫談》是可以抱有足夠的信心並去放心閱讀的,書中所談,都是菡萏一次次縝密思考的成果,不敢說對於“紅學”的研究發展起到多麼顯著的作用,最起碼對於深入理解《紅樓夢》有著諸多的裨益。。

作者:袁恆雷

編輯:蔣楚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