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說家風】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有2句會遇到麻煩的口頭語

【雲說家風】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有2句會遇到麻煩的口頭語

作者:張建雲

#

對自己狠一點,對他人好一點

以前的時候會把每日文章發到所在的微信群。時常會遇到學者為我指正。他們的方式大多略帶憤慨:你這水平還研究國學?這觀點也太不像話了,是用腦袋思考的嗎?你張口閉口家風家風的,你們家的家風夠格嗎?

看罷便謙虛,便恭敬,在群裡@為我挑錯的人:我一直在學習的路上,您覺得我哪裡有誤請幫我指出來,我改;我這觀點沒覺得哪裡不好,也確實是用腦袋思考,而且只會用腦袋思考。您若覺得我有錯誤,願聞其詳;我是一直在談家風的話題、寫家風的文章,我的家風還好,孩子大人都積極努力、自律自省。您還想知道什麼?

他們似乎沒有遇到過我這樣的對手,一般都針尖對麥芒地挑戰或者毒舌對罵。見我如此,也禮貌謙恭地說,沒想到您是這樣溫潤豁達之人。

生活裡有很多頭上有角、身上有刺的人,還有人帶著憤怒地負能量到處亂跑,我們自然沒必要與之過招。一是不值得,二是沒必要。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好為人師成了社會的通病。自媒體時代誰都可以挑剔,誰都可以怒怨,但之後呢?

形成指責、找茬、指點江山的毛病不是啥好事。會讓有水平的人遠離,沒水平的人嫌棄。看著熱熱鬧鬧,實則孤家寡人。

我不得已而為之的接受了國學學者的稱謂。因為想通了,此生只作一個學習的人,所以叫學者。至於作家前面加了著名二字,本非我意。偶爾穿西裝、打領帶是為了開會。總是一身休閒,到了正規場合,也會為人所不齒。

深刻檢點自己的傲慢,儘量不憤怒,儘量不苛刻,儘量不指責,儘量不背後講人壞話。

見一書法家前輩將“禮之用,和為貴。”寫成“子曰”。思忖後,直接指出擔心老人家面子難堪,不去指出又是自己學問失職。於是,致電另一前輩告知,乃是“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想此舉不是好為人師。學生不是也可指出老師錯誤嘛。

那年,與一領導交流。聽他將“飲鴆止渴”讀成“飲鳩止渴”。鴆,是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這個詞的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鳩,說的是杜鵑和紅腳的、兇猛的隼,自己不做營巢,直接霸佔喜鵲的窩。這兩個字有截然不同的意義。於是回到家之後便發一條微信禮貌告知。

與女兒交流一些事情,她時常會把“我知道”掛在嘴邊。我與她講蘇格拉底臨終前悟出的7個字:我知道;我不知道。她一下心領神會。

愛說我知道的人,基本是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容易走入自以為是和獨斷專行。還有人喜歡說“你知道嗎”,而且頻率很高。兩句話就問,你知道嗎?一句話就問你知道嗎?聽得人起火落火。還有人喜歡說“你懂嗎”“你明白嗎”,更甚者直接否定“你不知道”“你不懂”“你不明白”“你錯了”。好像這世界就他一人的逍遙,就他一人對了。

口頭語會強化一個人的行為,每說一次就給大腦發一次訊號。久而久之就成了口頭的樣子。

在這裡我們可以與孩子有個約定:

1、把“我知道”改成“您說的對”。

2、把“你懂嗎”“你明白嗎”,換成“您看,我說明白了嗎”“您看,我這樣說對嗎?”

3、戒除“你不知道”“你不懂”“你不明白”“你錯了”。一定要戒除。這是語言的攔路虎,兇惡得很。

建議多讚美他人,從父母開始。我家有個規定:吃飯之前定要讚美一下飯菜或做飯的人。

教會孩子真心讚美是放下傲慢、發現對方優點的尚好方法,而且會有很不錯的人緣和機會。

家長對孩子亦然。但不要在讚美孩子的同時提要求,這會讓人家覺得你的讚美藏有深意,不敢接受,或者像個計謀。而且不要明褒暗貶:例如“你做的比我預期的好多了”,這樣的話基本上不是讚美,還可能會讓人感到窩心。

無論家長,無論孩子,無論您我,收起好為人師的倨傲,前方的風景才會愈發美好。不然,麻煩和災禍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

今天的原文是《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作者簡介

張建雲

作家、學者、全國婦聯家庭建設專家智庫成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雲說家風】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有2句會遇到麻煩的口頭語

版權宣告:

除原創文字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