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遷都北京為自保?雄武之略不遜其父,朱允炆不足為懼

大明王朝功勞最大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除此之外,朱棣永樂大帝是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但是世人一直都對他的繼位有所爭議,甚至有的人說他遷都北京是為了自保,這個理由未免也太牽強,難道是為了躲避朱允炆,恐怕他也不足為懼。世人都說朱棣的皇位來源不正,篡位這個帽子一日不摘掉,他的皇帝身份就一直落人話柄。他在上位之後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遷都,他為什麼要遷都呢?差勁點的理由說是為了自己,為了逃避自己的侄子,但實際上他是為了正名,為了大明。

朱棣遷都北京為自保?雄武之略不遜其父,朱允炆不足為懼

北京是他興王的地方,他在此處經營了30多年,相對於南京來說這邊的統治比較穩定,在他還是燕王的時候,北京就是他的封地,只有在那裡他才有足夠的安全感,因為當時聽說自己的侄子沒有死,為了以防萬一所以他遷回了自己的北京,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南京難以立足,他當時在南京殺人太多,支持者所剩無幾。從統治的角度上來看,南京所在的江浙地區,有很多心理上都支援朱允炆的文人,遷都北京就是為了讓駐地能夠回到自己的封地,心理上要踏實很多,傳說他遷都之後就派鄭和下西洋尋找自己的侄子,名義上是為了發展貿易,實際上他的目的有很多,當時初登寶座,地位不穩,首先是讓鄭和到各國遊說領導親自前來支援自己的皇帝身份,順帶尋找侄子,一路上還能促進一下中原的發展,一舉多得。

朱棣遷都北京為自保?雄武之略不遜其父,朱允炆不足為懼

歷代開國皇帝太多,曾經都在遷都的方面有過念想,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南京雖然是六朝古都,但凡是建在此地的王朝都只是偏安一隅,最終被北方的政權滅亡,從歷史來看除了明朝以外,歷史上的統一全部都是由北統的,這種現象有一定的原因,並不是必然。若是一旦這種現象發生,人們就會把它當做是天命,所以如果繼續待在南京,會有不好的兆頭,不利於統治。而北京地處農業區與牧區的連線處,交通便利,不僅是貿易中心,還是北方政治和軍事要地,再次定都能夠進一步的控制東北地區,有利於維護全國的統一,所以他才遷都。

朱棣遷都北京為自保?雄武之略不遜其父,朱允炆不足為懼

當時北方有很多蒙古人的殘留,這才是明王朝最大的隱患,出於國家的考慮,他決定親自到邊疆鎮守,這種方式既能夠體現自己皇帝的威嚴,又能夠讓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堅定的站在自己的這一邊。

朱棣遷都北京為自保?雄武之略不遜其父,朱允炆不足為懼

他以自己的都成為基礎,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同時以自己的封地為基礎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天下秩序,做事情就得靠譜,當時在南京地處長江的下游,在軍事預防上有不利的因素,清朝後期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從武漢發明,直抵金陵一戰而生,這也證明了明帝的擔心。考慮遷都西安,他曾經派自己的太子去考察西安,也是因為有了遷都西安的想法,但是沒來得及太子就病逝了,所以明太祖就沒有提及過西安的事情,從歷史的程序來看,西安一直都是一代王朝首選的都城。

朱棣遷都北京為自保?雄武之略不遜其父,朱允炆不足為懼

他遷都從南京遷到北京,自從唐朝以後,江南的經濟發展超過北方,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所在。明太祖統一全國的之初,他想過遷都北京,也派手下人考察地形,結合當時的大明他打算以汴京為為北京,效仿周唐,最終不了了之,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太子病逝,況且遷都勞師動眾也就沒再繼續下去。到了朱棣這一代他與明太祖想到一起了,說明大明確實有必要遷都,無論是因為朱棣為了自保,或是正名,他都是以大明為首要,事實證明他遷都是對的,修建長城,建築宮殿,離長城很近,可以有效的防禦外侵,他曾經多次北伐元朝的殘餘勢力,首先在軍事指揮上遷都是明智之舉。遷都之後北方的營建使得南方的生產和人口迅速的恢復,依賴大運河漕運的繁盛帶動了市鎮的發展,促進被北方的經濟。

朱棣遷都北京為自保?雄武之略不遜其父,朱允炆不足為懼

朱棣是一個有帝王野心的人,永樂盛世是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這個盛世也是一個艱難的盛世,這個盛世是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得到的。帝王既要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又要保護老百姓的利益,在明朝的歷史上他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既然能夠在侄子的手上奪得江山,就不怕朱允炆反攻,說他是朱棣遷都的理由太勉強了,他的遠見意識能夠與明太祖有得一拼,說他自保完全不是他的風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