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起了煩惱,卻成就了菩提心

一日。

圓三深深嘆了口氣:最近好煩惱。

圓二:飽漢不知餓漢飢,你能煩什麼呢?

圓三一記白眼:我看到隔壁那位漂亮MM,每天吃那麼多還不長胖,我好嫉妒。

圓一:哎,生活哪能沒煩惱呢?我同事最近和我一起做一個專案,明明有些是我做的,他拿去和老闆邀功。為了這次升職的機會,他是卯足勁了,可我都兩年沒升遷了,要不要爭呢?煩。

我生起了煩惱,卻成就了菩提心

圓四:師兄們,這就不對了,看看你們佛法白學了,要轉為道用啊,學佛人怎麼能嫉妒呢,怎麼能有這麼強的競爭心呢,太不應該了。看看我,每天多自在啊。(頓時圓三的手關節開始嘎啦嘎啦響)

圓大:說的沒錯,嫉妒,競爭,傲慢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煩惱,透過這些煩惱我們體會到什麼了沒有?

……

(佛寶寶們默默低頭沉思)

我生起了煩惱,卻成就了菩提心

圓五:嘿嘿。嘿嘿……

圓三:我體會到,其實我能有這麼多吃的喝的,很多地區,像非洲那些地方還有很多人沒有吃的,我應該感到幸福才是。

圓二瞄了眼圓三(這次反省的倒快):看到別人的功德,應該修隨喜,比如看到那位小姐姐身材好,我們應該隨喜人家,包括人家往昔的善業(圓三默默的拿起一塊巧克力放在了圓二手邊)

圓一:我體會到,其實同事相識一場,說不定哪天就各奔東西了,也許他家比我困難,更需要這個升職的機會,我應該讓給他。

圓四:我居然傲慢了。太慚愧了,“佛法慧眼不能當做看別人過失的視窗,應該是對照自己的明鏡。”,我真的是“自己臉上有犛牛也看不出來,別人臉上有小蝨子也能發現。”我……我……

圓五立刻接話:沒事的,凡夫都會有這些煩惱,你能觀照到已經有進步了。(佛寶們瞪大眼睛,這次發言怎麼這麼快,這慢原來也是無常的啊)

我生起了煩惱,卻成就了菩提心

都有體會,但更重要的體會是,我們透過自己的煩惱,而了知眾生的煩惱,知道眾生也會有嫉妒,有競爭,有傲慢。“彼為墮生死,百般折損我”這些煩惱的過患會讓眾生在輪迴中受盡痛苦,又復造業,百千萬劫不得出離。

圓三,你嫉妒時候的感覺怎麼樣?

圓三(吞了口水,差點噎著)迅速回答:不舒服,看到別人有那些好東西,有那些功德,心裡羨慕,嫉妒,離恨也不遠了。

圓五看向圓一:你說說競爭的感覺?

圓一:恨不得老闆讚賞我,給我升職加薪,看到他悽悽慘慘的樣子才舒服。

圓五:圓四,你呢?

圓四:剛開始是“毛豎心歡喜,渾然樂陶陶”,後面居然害怕有人超過自己,想要別人都不如自己,太可怕了。

我生起了煩惱,卻成就了菩提心

圓五:體會都很真實。這些感受眾生都會有,有些還會更強烈,當我們了知自己的煩惱時,同時也在了知眾生的煩惱。

希阿榮博上師曾說過:當我們在經歷痛苦時,努力保持住覺察,看到情緒的變化,看到自己的反應,看到脆弱、怨恨和驚慌,同時儘量把心敞開。這時你能瞭解報紙上、電視裡、書本中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心裡的感受了。他們無論做什麼,你都不會詫異,你都能體諒。謙卑、寬容、感恩這些詞彙背後的深義,此時你方開始理解。

&

肯去感受痛苦不是因為嗜苦成癖,而是痛苦讓我們放下驕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並透過它,體念到其他人的恐懼、傷痛和煩憂。人們常常因為感覺到自己的脆弱而變得充滿攻擊性,試圖以生硬和殘忍來保護自己。悲心的訓練卻是反其道而行,因悲憫自己而悲憫他人。對自己最好的保護不是讓別人痛苦,也不是讓自己免受痛苦,這兩者都只能使我們更加冷漠和孤立。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會一直傷害他人,傷害自己。學著以開放的心胸去經歷痛苦,我們將不再會疏離地看待其他眾生的苦,而且對苦的根源會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時,“願諸眾生遠離痛苦及痛苦因”的願文在我們心裡就有了更真誠而具體的含義。

&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中詳細講述了自他相換的修法,把痛苦、煩憂吸進自己心裡,把喜樂、輕鬆釋放出來。自他相換又稱為施受法,施與和接受。日常工作、生活中隨時隨地各種具體的情境下,都可以透過觀想,為自己和其他眾生修這個法。比如,自己感覺到壓抑、疲憊時,先安靜片刻專注於內心的感受,看到那個在壓力下疲憊不堪的自己,然後深深地吸氣,把壓抑、疲倦等等不適感吸進來,呼氣時把輕鬆和旺盛的精力送出去給自己和其他人。吸氣和呼氣過程中的觀想可以非常具體。如果你的朋友不小心把手割破了,你可以儘量去觀想他的傷口,去感受他的疼痛,然後透過綿長的吸氣把那種痛感吸進來,呼氣時觀想給他送去止血貼、創傷藥和止痛片。如果你知道對方最需要什麼,或者什麼東西最能令對方歡喜、放鬆,你就可以在呼氣時觀想送給他什麼,一杯清茶,一段音樂,都可以。如果你不知道該送出什麼,則設身處地想象一下自己在同樣情境中會需要什麼,然後把它送出去。

&

就像一位大德所說“願我走過的痛楚,你不必經歷;願我已有的幸福,你觸手可及。”

圓大:講的好,所以我們不用害怕煩惱,籍由煩惱,我們可以更好的貼近眾生,為眾生拔苦、予樂,這就是菩提心。佛寶寶們,自他相換試試看哦,會有不一樣的體會,請在文後留言參與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