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傢俱、賀儀與照片

彷彿都凝固在了64年前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從安海東門街拐進後庫桔子巷,彎彎曲曲中走到盡頭,陳大棟宅便出現在眼前。這是一棟磚石混凝土結構的番仔樓,在一抹閩南紅中帶著點南洋風味,靜靜地矗立在這裡已經64個年頭了。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大廈落成,晉江僑聯送來賀儀

陳大棟宅為印尼愛國華僑陳大棟先生於1956年在安海後庫村買地所建,他祖籍來自西門村,外圍牆大門兩邊對聯“浯江衍派家聲遠,鰲山安居世澤長”,也道出了其中淵源,雖然陳大棟與後庫陳姓來自不同支派,卻也體現了陳氏一家親的宗族情誼。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陳大棟宅由主宅、護厝和花園三部分組成,站在寬敞的埕圍上,遠遠地能夠看到金沙城的高樓。目前,由陳大棟的堂侄女陳金科居住,負責看管,才使得陳大棟宅堅勇如初。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位於主宅一側的西式花園已經荒蕪,但還能夠看出其精緻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我們在主宅後廳堂的牆壁上,看到了大廈落成之時,晉江僑聯送來的賀儀。於是,我們繼續探尋其中的故事……

輾轉國內外,愛國赤子心不變

陳大棟1906年出生於西門村,少小離家,24歲便走出國門,先到新加坡謀生,後轉赴印尼。從小職員做起,為人老實能幹的陳大棟,很快便得到信任,在橡膠行業積蓄了自己的商業基礎。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左圖:陳大棟與弟弟合影;右圖:陳大棟弟弟一家,後裔多在新加坡

抗戰期間,陳大棟在印尼積極參加賑會活動,並募集大量物資支援祖國抗戰,賑濟國內受難災民。1942年,他輾轉回到安海,仍以一己之力潤濟鄉鄰,奔波於泉州、安海之間。抗戰後,陳大棟再赴印尼,業務蒸蒸日上,並被選為印尼中華總商會主席。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陳大棟在天安門前合影

1956年,陳大棟受邀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同時在國內建業建厝,一舉在閩粵兩省的華僑投資公司各投放四萬元股金,開少數華僑回國投資的先河。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參加中華全國歸僑聯合會成立大會後,又應邀出席福建省首屆僑代會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陳大棟遷至香港經商定居,先後開辦多家公司,亦成立新中華國貨公司,傾力推銷國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同時積極參與旅港閩籍社團工作,是香港福建體育會早期的資深成員。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左圖:陳大棟全家福;右圖:陳大棟兒子陳慶元結婚照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1959年安海醫院門診部落成合影

陳大棟心繫桑梓,捐巨資擴建安海醫院病房和新增醫療裝置、倡建安海僑聯和晉江僑聯辦公大樓,並捐資包括養正中學、培基小學在內的多所學校。對故鄉西門村亦不遺餘力,捐資辦電、幫助鄉親脫貧致富,設立教育基金等。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擺設如初,一窺早期華僑生活場景

如果紅色的外立面牆體與紅色地板的走廊,是保有對閩南紅磚的喜愛,那麼走進裡屋,配套齊全的傢俱,幾何圖形的門窗上鑲嵌的玻璃,以及鏡框和老照片等,則道出了這家主人的僑身份。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吊燈,還是原來的吊燈,地板、天花板還是那麼堅固……這一切,都還是64年前的味道,只不過是多了我們,突然的“闖入”,來聽一聽這塵封已久的故事。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陳大棟的堂侄女陳金科

陳金科阿姨說:“小時候就盼望著節俗,比如清明、比如堂伯生日,我們就有的吃有的玩,大家都會從西門趕來,好幾十人歡聚在這裡,非常熱鬧。”

1984年清明,陳大棟攜眷回鄉祭祖,不幸染病醫治無效,在家鄉逝世,落葉歸根長眠於西門村。據悉他臨終時一再囑誡家屬,喪事從簡,並將治喪節約的費用,為安海僑聯購置一部麵包車,其赤子之心令人感動。他的子孫後代,也會在每年清明,從香港回來祭祖,然後到番仔樓裡看一看,緬懷一下……

【僑厝尋蹤】陳大棟宅:這裡封存著一段華僑的往事

如今,番仔樓連線著海內外三地(香港、新加坡、安海)的情感讓僑胞們回來

有跡可循讓留守在家鄉的僑眷族親們多了點盼望

圖文 | 安海僑聯資料參考 | 《情繫祖國,澤披桑梓

——記香港愛國華僑陳大棟》| 鄭夢星

《香港同鄉會人物簡介——陳大棟》新浪部落格 | 灣海長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