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發表作品《記憶中的麥香》

學員發表作品《記憶中的麥香》

記憶中的麥香

文 | 王淑婧

古語曰:芒種三日見麥茬。芒種一過,麥地裡便是一片金黃,又是麥收的季節。看著田間隆隆作響的收割機,小時候全家收麥的場景便不由浮上心頭。

那時學校有麥假,學生可以回家幫著收麥。麥田剛一泛黃,我就天天盼著放假收麥。生產組在麥場支上打麥機時,學校就會發出放假通知。放學鈴聲一響,我就迫不及待拽起書包往家趕。一踏進家門,就看見母親坐在灶前攪著鍋裡熱氣騰騰的麵條,父親則坐在水池邊霍霍磨鐮刀,一邊磨,一邊往磨石上淋水,還不時舉起鐮刀,用大拇指刮一刮鋥亮的刀刃。萬事俱備,只等麥收了。

天剛矇矇亮,全家人便跨上農具直奔田間,甩開膀子,揮舞鐮刀,伴著麥秸被割斷的唰唰聲,一排排麥子像臥倒計程車兵一樣整齊倒下。

割完麥,開始打捆。沒有多餘的繩子,只見母親就地取材,隨手抄起一把麥子,順勢分開,兩手分握一小把,一手緊握麥穗交錯處,一手握著麥穗一擰,一條簡易的繩子就做成了。再把麥秸繩往地上一放,合抱一捆,一擰一掖,便能捆個結結實實。我學著捆過多次,可每次捆好都在中途散掉,真是知易行難啊!

麥子捆紮實後,便開始裝車運往麥場。父親和哥哥負責將麥捆抱上車,母親和我則在車上碼得整整齊齊。待裝好後,父親在前面用力拉,我們在後面使勁推。到麥場入口的上坡路時,父親彎下腰,雙手緊握車轅,卯足了勁往向前拉。肩頭被繩子勒出道道紅印,汗水也順著他的臉頰一滴滴砸到塵土裡,可他皆顧不上。

收麥最辛苦的就是打麥了。哥哥用小推車來回不停得把麥子搬運到打麥機入口旁,父親則舉著鐮刀快速割開麥捆,一把一把利索地送入打麥機,母親和我拿著簸箕、笤帚蹲在打麥機下面的低窪處一刻不停地裝麥子。坑裡不透風,麥殼亂飛,塵土瀰漫,不時還有飛蹦的麥粒打在臉上,火辣辣地疼。麥子打完後,全家一起用木叉將麥秸垛成垛,一座座金燦燦的麥垛像極了童話裡的茅草屋。這樣的一場收麥大戲,每年都會上演。

傍晚時,一家人躺在鬆軟的麥秸上,吃著五分錢的冰棒,聞著空氣中瀰漫的陣陣麥香,享受著豐收的喜悅與寧靜。

現在已是機械化作業,再也不用頂著烈日收麥子了,小時候熱火朝天的收麥子場景已成為永久的記憶。走在田地裡,清甜的麥香依然會在機器的轟隆聲中撲面而來,直搗心脾,這就是豐收的味道!

學員發表作品《記憶中的麥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