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仁到骨子裡”……

在說起宋仁宗的時候,這是最為常見的讚譽之辭。一個“仁”字的廟號加成,使得各類文獻在提及宋仁宗時,不吝溢美之詞。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在位42年,亦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宋仁宗稱得上是一個守成之君。但要將其捧得上天,那也未免太過。

如何評價一個皇帝的功過是非?

在很多強捧宋仁宗的文章裡,分析得最多的就是宋仁宗的節儉、寬容、剋制等。從私德上來說,宋仁宗是比許多皇帝都要強得多的。可以說,宋仁宗是個好人。

然而,好人就一定是好皇帝麼?

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才是衡量一個皇帝“好”與“壞”的標準。

往大了說,是要看其對於民族乃至人類歷史的貢獻,如奠定了兩千餘年中央集權制度的秦始皇。往小了說,是要看其治下的社會風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如開創了路不拾遺貞觀盛世的唐太宗。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才能對一個皇帝做出較為公正的評價。

以此為基準,我們再來看看宋仁宗是否夠資格稱“最好的皇帝”。

內政若行,為何要搞新政?

一個優秀的皇帝,在其治下不說什麼歌舞昇平,但至少要是民生安穩的。宋仁宗一朝,民生如何?

北宋167年國祚,民間各類叛亂約140起。而宋仁宗在位的42年裡,就高達50餘起。

今盜賊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強如一火,天下禍患,豈不可憂!——《再論置兵御賊札子》

從歐陽修的這番話,也能看出當時的一個民生狀態。如果人民生活水平都上去了,那些百姓難道是吃飽了沒事做,要將造反當娛樂?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儂智高、王則等人於各地舉事,雖都被迅速鎮壓,但這已很明顯地說明了民生艱難、民族矛盾等問題。被西夏戰火荼毒後的河東、陝西,則以

“骨肉流離,田園蕩盡”

來形容。

從“慶曆新政”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問題來。新政主張的是澄清吏治、富國強兵、厲行法治,結果才推行了幾年,就因觸碰了王公貴族的利益而被迫廢止。

這意味著什麼?如果宋仁宗原本的政策可行,就壓根不需要推行新政。而推行新政之後再被迫終止,就意味著一個皇帝的懦弱,而這樣的懦弱被冠上了“仁”之美名,也算是皇帝與臣子實現“雙贏”了。

你別動我們的利益,我們就給你點贊,畢竟筆桿子在我們手裡,僅此而已。

經濟極好,但僅限於流水

宋仁宗一朝,富不富?必須富!

在位期間,宋仁宗還發行了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

既然那麼富,為何還會出現民生不穩的問題?因為始終都是入不敷出,錢再多都不夠花。

司馬光曾評價宋仁宗為

“身雖節儉而好施於人”

,這是對宋仁宗個人節儉的一個有力證明。但一個皇帝的個人節儉,並不代表他會省錢,尤其是對宋仁宗來說。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冗官、冗兵、冗費,就這3樣就夠宋仁宗喝一壺了,再加上要跟遼、西夏花錢買平安,到宋仁宗駕崩時,國庫已幾乎耗盡。

官多,要發的俸祿就多,哪怕他是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也得照發俸祿。兵多,最高峰時達到126萬,就算裁減之後也保持在110萬的軍隊規模,光是軍餉就差點能把賦稅用光。公費多,動不動修個廟建個寺,動不動打賞。經濟再好,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一個人一天賺100塊,花50塊,他還剩50塊。一個人一天賺10000塊,花12000塊,他倒貼2000塊。理就是這麼一個理,只能說宋仁宗的交易流水大,但真省不下錢。

宋仁宗錢多,但“藏富於民”什麼的,還真沒那麼一回事。可別忘了,這麼多的錢可都是從賦稅而來的。再加上土地兼併嚴重,澇的澇死旱的旱死,王公貴族富到流油,窮苦百姓依舊還是那麼多。

還真應了那句話: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軍事羸弱,不提也罷

軍事不提也罷,重文輕武是宋朝的特色之一。也有人說宋仁宗之所以打不起,是因為燕雲十六州的原因。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與其說是這個原因,倒不如說110萬的軍隊規模太上不了檯面,應該徵夠1000萬規模,靠著士兵們吐唾沫就能把遼國淹沒了最合理。

給遼國交保護費不說,還被“中途加價”搞了個慶曆增幣,在之前的基礎上每年還得多交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

宋仁宗駕崩之後,你說耶律洪基能不哭麼?錢袋子啊,數十年不用打仗,年年都有保護費收,結果這“金主”居然死了,萬一繼位的宋朝新君要重新開打,耶律洪基得多虧啊!能不哭麼?

我只聽說“敵人越害怕,越說明我們做得對”,沒聽說過“敵人越為我們感到悲傷,越說明我們做得對”的。

然而對遼國大方的宋仁宗,對待自己計程車兵卻少了那麼點意思。

慶曆中,西方用兵……士卒用命被重傷才得錢二千,何其薄!

拼死拼活報效家國,重傷之後就領了2000錢,這還真是有些說不過去。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名將狄青頂住了西夏,搞定了儂智高,依舊沒能換來一個安逸的晚年,最後抑鬱而終。只能說這是以文抑武的悲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多幾個狄青或許也是於事無補。

文化強盛,但文人不是文官

四大發明中,就有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這三個在宋仁宗時得以推廣使用,這也是非常給力的。

同時,一直以來的“重農抑商”得以改變,商鋪可以隨便開了,夜市可以隨便搞了。在宋仁宗時期,晚上想上街吃個夜宵什麼的那還是可以的,畢竟沒有了宵禁制度。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宋仁宗一朝,人才輩出。可以說,這是一個“人才井噴”的時代。

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王安石、蘇軾、蘇轍、曾鞏、富弼、韓琦、包拯等等,宋朝開國後重視文教,在宋仁宗這一朝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陳寅恪

宋仁宗所贏得的如潮好評,離不開這文化盛世。

但,我們需要了解一個事實:文人與文官是有所區別的。

文人是文人,文官是文官。對於百姓而言,需要的不是華麗辭藻與錦繡文章。當然,我們不否認這些文人所帶來的是文化瑰寶。但百姓需要的是賢臣良相,是輔國棟樑。

張良、蕭何、房玄齡等治世良臣,有哪些華麗篇章得以流傳後世?那是肯定比不上宋仁宗一朝這些文人大才的。但若要說到治國嘛,那也是沒有可比性的。

就這一點來說,宋仁宗的“文治”其實真不算出彩。

宋仁宗是個千古仁君?最好的皇帝?讓敵國為之哭喪的皇帝

宋仁宗之“仁”,更多的只是個人之“仁”。

然而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種不同境界來看,宋仁宗的確沒有那麼優秀。

好就好在宋仁宗私德不錯,也有自知之明不瞎折騰,算得上一個守成之君,但也無需將其捧上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