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我的創作動機來源於真實經歷《糜骨之壤》

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新書《怪誕故事集》《衣櫃》推出之後,她的長篇小說《糜骨之壤》也在今年1月上市,三部作品均由資深波蘭語譯者、研究者從波蘭語直接翻譯。

28日下午,浙江文藝·KEY-可以文化在杭州舉辦了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新書《糜骨之壤》的文學對談活動。浙江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導許志強,文學翻譯家、作家於是,以及託卡爾丘克作品系列的策劃編輯李燦,一起就託卡爾丘克的作品展開了對話。

對話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我的創作動機來源於真實經歷《糜骨之壤》

創作動機來源於自我的真實經歷

《糜骨之壤》的寫作一反託卡爾丘克以往的敘事風格,不再碎片化地講述故事,而是在一個“動物復仇案”的外殼下,去探尋生命的來源、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充滿哲思的問題。故事從一個叫“大腳”的男人的離奇死亡開始。在波蘭邊境被大雪覆蓋的山林裡,隱居著一位身患疾病的老婦人雅妮娜,她精通占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熱衷動物保護。有一天,雅妮娜的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裡,此後兇案接二連三發生……

翻譯家於是和讀者分享了託卡爾丘克創作《糜骨之壤》的背景和動機,這個故事是基於託卡爾丘克隱居山林時的一個真實經歷,當時她養了兩隻狗,後來狗不見了,她到處尋找也找不到,從當地人口中得知有一些獵人喝醉酒之後會肆意屠殺動物。這件事在她腦海中醞釀了很多年。後來,她成為了奉行要為動物聲張權利的政治主義者、環保主義者、生態主義者,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寫就了這本《糜骨之壤》,其中承載的是她多年來一直都關注的一些話題。

對話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我的創作動機來源於真實經歷《糜骨之壤》

許志強教授則表示《糜骨之壤》吸引自己的地方在於作為老婦人的主人公雅尼娜的瘋狂之處。瘋狂和憤怒也正是《糜骨之壤》的兩個重要要素。託卡爾丘克在小說中稱:“憤怒建立秩序,使世界變得簡單純粹。直覺的天賦在憤怒中得以迴歸。”而於是也認為託卡爾丘克小說中的“老女人”形象有著深刻的隱喻意義:“託卡爾丘克說老女人就是沒有性別的人。她行走在人間感覺到輕鬆,沒有揹負,一個重要原因是她不再揹負那些男權社會附加在女性身上的那些眼光。”

同時,於是對小說中的多種對立關係做了分析:“在這個生態注意恐怖小說的驚悚故事當中,有很多激烈的對立關係,人與自然、男人與女人、獵人與獵物、政體與個人等。從一個女性主義的角度來講,她寫這個老女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她一直都在拒絕成為被對立的物件,拒絕成為自己變成別人的獵物,或是自己必須要尊崇這樣一個腐朽的迂腐的男權社會所制定出來的法則,其實她的骨子裡是這樣一種性格。包括她與那些政府官員去爭執,包括她與警察局長的那些對話對峙,其實都蘊含著這樣一種衝突和她想抵抗的那種感覺。”

對話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我的創作動機來源於真實經歷《糜骨之壤》

布萊克的詩歌貫穿小說全篇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也是《糜骨之壤》中的重要構成元素。除了小說的原標題來自布萊克的詩句“讓你的犁頭碾過死人的屍骨”,布萊克的詩歌也貫穿於小說全篇。許志強教授認為藝術作品總是有一定的基調、聲調,如同音樂一般,在《糜骨之壤》中,他將這種基調概括為“悲唳”。小說中的沼澤地,霧霾等意象,都可以在布萊克的《天真與經驗之歌》裡找到影子。“老女人瘋狂的幻覺是透過一個巨大的想象力來帶動,透過帶動之後再帶來一系列的思考,這時小說的敘述就不在一個自然性的層面上,而像翅膀在空中飛一樣的層面上,那她的藝術感染力完全不同,那她觸及到的話題也是完全不同的。”

而託卡爾丘克和威廉·布萊克之間最大的共通點,在於是看來,是“他們在靈魂與精神層面回溯到了前蘇格拉底的時代。只有在前蘇格拉底的時代,在沒有確定我、沒有確定理性之前,人才相信人與動物、與植物、與空氣、與水之間是有聯絡的,靈可以在所有的萬物之間流轉”。

對話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我的創作動機來源於真實經歷《糜骨之壤》

小說結尾的精妙讓人震驚難忘

對談中,許志強教授還提到了託卡爾丘克作品中的一些主題在世界文學史中的脈絡。如《衣櫃》中《神降》一篇寫一個天才的計算機程式設計員,透過軟體在電腦上建城城市、宇宙,毀滅,秩序,無序這樣的迴圈是在改寫《創世紀》的神話,《變形中心》中人變成狼的故事,彷彿是奧維德《變形記》當代的改寫版。“她的每一篇故事都是將當代新科技與古老神話結合起來,創世紀的傳說、變形記、人體解剖等等,都寫得很有意思。在我們認為不可能的地方、尋常的地方,託卡爾丘克寫出了她認為的可能性,從中發現很多戲劇性張力。”

而於是則認為:“託卡爾丘克最妙的一點就是她將很多從來沒有進入過文學領域的話題引入了文學領域,這在我看來是最高階的一個地方。”另外,她認為託卡爾丘克的小說結尾都非常精妙:“像《怪誕故事集》中的《萬聖山》,從小說的結構上來講,這個小說就跟《變形中心》一樣,它在最後一段之前都沒有告訴你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直到看到最後一段才知道他們到底在做什麼,他們做的那些小孩,其實是將傳說中的歷史上的聖徒進行克隆,然後一代一代傳下去,所以你看到最後一段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其實這種震驚對我來講非常難忘。”

正是在這些極具豐富性、涵蓋面向異常之廣的小說創作中,託卡爾丘克給我們帶來許多關於當下生活,關於生命的來源,關於人類未來的啟示。在呼籲人類對自我進行反思的同時,她也用文學的形式幫助我們找回心靈深處還依然存留的天真、善意,和在理性與秩序中日漸丟失的靈性。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彥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