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貴州】貴州赫章輔處大河:一條發源於威寧草海呈南北流向的河

在貴州西部烏蒙山脈核心區,有一條發源於威寧草海呈南北流向的山間河流,在流經羊街鎮(河東岸為赫章縣鐵匠鄉)時,叫“羊街大河”,由羊街鎮向北流到赫章縣輔處鄉時稱“輔處大河”。

【美麗貴州】貴州赫章輔處大河:一條發源於威寧草海呈南北流向的河

輔處羅戈寨地貌及部分遺址位置

輔處大河也是赫章縣與威寧縣境的界河,河西為威寧縣羊街鎮的雙河村和車邊村,河東為赫章縣的輔處鄉輔處村。這裡系河流沖積形成的面積約3平方公里山間小盆壩,平壩周邊為緩坡階地,階地背後則是一道道山樑和縱橫交叉的溝壑,山樑之間有興隆河等支流匯入輔處河,使得河流兩側成為地理生態環境優越的開闊平坦之地。

在貴州境內出土的兩面石寨山型銅鼓,一面1958年出自赫章縣輔處公社羅鍋寨,一面1978年出自赫章可樂M153。兩面銅鼓大小、造型和紋樣均基本一致,以輔處銅鼓儲存更為完整,但由於輔處銅鼓系村民在興修水利工程時挖出,沒有出土準確資訊,當時也沒有對出土現場進行詳細調查,因而60餘年來一直作為零星出土物收藏在貴州省博物館,其科研價值沒有真正體現出來。

20世紀70年代,文物部門曾對輔處進行調查,徵集到石器、青銅器、陶器和鐵器等文物數十件,石器有石錛、石斧等,青銅器有戈、劍、矛、鏃等,鐵器有刀、鍤等,地表還採集到一些漢磚,調查確認輔處為古墓群分佈區,墓葬分為土坑墓和磚室墓兩類。

【美麗貴州】貴州赫章輔處大河:一條發源於威寧草海呈南北流向的河

1958年輔處出土銅鼓

“時代較早的小型豎穴土坑墓,無棺槨,墓室為長方形,葬制與大型磚室墓不同,隨葬品少,多為銅戈、劍、矛等;大型磚室墓多為多室墓,隨葬品較豐富,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等。輔處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工藝精細,造型美觀。一部分具有當地土著民族文化特色,一部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貴州省全國重點、省級文物保單位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劃定方案》檔案資料這樣描述。

該墓地1981年公佈為赫章縣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公佈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大致保護範圍為“東由雄布底(溝)至雄布塊(山),南至羅戈寨(橋),西臨輔處河,北至沿河(小狗寨)”。

2008年8月,省縣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對輔處河兩側開展考古調查,並在河西威寧縣境的潘家寨村楊家灣子發現赫地坪子商周時期遺址,採集到較多的石器和陶片等文化遺物。該遺址面積萬餘平方米,地層堆積最厚約1。5米,遺址附近許多地區採集有零星石器和漢磚等。

2009年為配合輔處鄉小城鎮建設,又對鄉政府所在地的壩子和緩坡地帶進行調查,在輔處中學及鄉政府駐地附近發現兩處商周時期遺址,兩處遺址均位於輔處鄉小城鎮建設核心區,現已茫然無存。

2012年,鋪處鄉政府在輔處村背後的高家地建水池,挖出3件青銅戈,縣文物局將出土銅戈拿到局裡儲存。銅戈形制相同,均為直內長條援戈,內首呈W形,兩側內面均為一人物頭部圖案,人物圖案下方有一穿。戈援中部起脊,至援後側繞圓形穿孔回折,穿孔後側有一排三角齒狀紋。相同造型銅戈在威寧縣中水鎮和雲南省昭通市境內有出土,但不見於赫章可樂,是極具地域特徵的一種青銅兵器。

2020年10至12月,根據《貴州夜郎考古工作規劃(2018-2022)》及國家文物局批准實施方案,我們展開了對輔處河東西兩側的區域性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勘探面積約2萬平方米,對輔處河西側屬威寧縣羊街鎮的車邊村、雙河村等地進行走訪調查,調查面積約3平方公里,共發現商周時期遺址15處,商周至秦漢時期墓地13處,採集陶器、石器和漢磚等文物標本數十件,調查取得重要成果。

【美麗貴州】貴州赫章輔處大河:一條發源於威寧草海呈南北流向的河

地表採集漢磚

【美麗貴州】貴州赫章輔處大河:一條發源於威寧草海呈南北流向的河

2012年鋪處羅戈寨出土的銅戈

【美麗貴州】貴州赫章輔處大河:一條發源於威寧草海呈南北流向的河

調查採集石器標本

調查採集遺物有鐵刀殘件、磨石、磨製石錛、磨製石斧、磨製石刀、磨製石鐮、磨製石箭鏃、夾砂陶片、漢代瓦片、漢磚等。

透過調查勘探,基本弄清輔處墓地的分佈範圍和年代,為下一步向國家文物局申請發掘提供了基礎資料。

同時在輔處河兩側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發現如此密集的遺址和墓地遺存,這在貴州境內是除赫章可樂外另一重大考古突破,不僅為下一步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的赫章可樂大遺址保護“一張圖”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提供了經驗,也為貴州加入“南亞廊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圖文:張合榮、韓冬、謝長勇

編排:方 芳

編審:趙小帆

審定:張興龍

轉載自:貴州考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