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採風(四)\黃錦麗:岙底羅之行

初夏,文友們相約到岙底羅採風。岙底羅是臨海江南街道的一個古村落,在小溪的深處。通往村裡的路顯得有點狹小,用山路十八彎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我坐在副駕駛座上,一路上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青山沉默不語,只想把綠意潑灑,染盡目能所及之處。千萬別用手指觸控它,它一定會給你的指甲塗上初夏的色彩。溪水看到我們風塵僕僕趕來,歡呼雀躍,激起一朵朵水花,爭相歡迎我們。

尤溪採風(四)\黃錦麗:岙底羅之行

在村口的停車場,我們下了車。一條小溪從村前流淌著,清澈見底,我們下到溪水裡,與它親密接觸,撩起一簾簾水幕,似一個睡眼惺忪的少婦撩開的紗帳。而我們的眼睛卻被一座橫跨在水面的拱橋吸引,有文友大喊,你們看,橋體上還有字。大家定睛細看,隱約看見“順德橋”。橋身上古樸的石塊似乎在訴說著它光陰的故事,可它卻沒有告訴我它生於哪一年。

沿溪流而上,或有搭石,或有蓮花狀的水壩攔住水流的去路。村婦們沿溪浣洗衣物,有節奏的搗衣聲此起彼伏,夾著大山的迴音,和著潺潺水流聲,還有她們的笑語歡聲,簡直就是這恬靜山村的奏鳴曲。小孩子也沒閒著,拿起網兜、水桶。有的悄悄地趟進水裡,輕輕地掀開石頭,一隻螃蟹嚇得直往另一塊石頭底下鑽,轉眼就不見了;有的用雙手去捧小蝦,好像它們都在掌心中,起身一看,最後一隻跳出了手掌;有的就乾脆做在石頭上做一個姜太公,將網兜泡在水中守株待兔。

尤溪採風(四)\黃錦麗:岙底羅之行

水流突然變得湍急了,原來此處有另一條小溪匯入。溪流上由四塊石條一個橋墩建構成的一座古石橋,名叫景慶橋。盛傳清朝光緒年間有李景慶父子四人均取功名之說。橋因此得名。橋墩兩頭尖尖如梭,如船。橋頭站立著一棵楓楊樹,一百六十多歲。這棵百年老樹古姿飄逸瀟灑,姿態俊朗,幾乎可以看作是岙底羅村的鎮村之寶。這條小溪也許就是岙底羅村的母親河。

村民們在農閒的時候,三三兩兩地聚在這棵大樹下小溪邊,喝茶,聊天,下棋,談談來世今生。真可謂是其樂融融,幸福美滿。

尤溪採風(四)\黃錦麗:岙底羅之行

漫步在村中,古院落錯落有致,古色古香。倏然,彷彿自己已穿越到古代,向先人詢問這個村子的來龍去脈。

岙底羅原叫“岙底盧”,相傳宋時盧姓先人流亡到此,看這裡山清水秀,風景迷人,就決定在此久居下來。後有李、周等姓氏遷入,現在村裡有十餘種姓氏,屬多姓村落。村莊四面皆山,有十來個景觀散落於村中四周。1951年,“岙底盧”改名為岙底羅村,意為此地附近高山,基地凹下去一塊,村莊居於凹的底部,似聚寶盆,就叫岙底羅。我想村口的那隻巨大的腳籮也正是此意吧!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岙底羅,我還會再來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