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識讀27:吼、曰、曹,吼從後非孔,曹是裝滿東西的大口袋

「篆字識讀」第一輯: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27):吼、曰、曹

文/圖|王萬平

在上期《

篆字識讀26:喧、音、啼,篆字喧不可臆想杜撰,啼字篆文應為嗁

》一文裡,我們解讀分享了“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喧、音、啼,有興趣的朋友可翻看。

今天我們繼續解讀分享“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吼、曰、曹。

79、吼

篆字識讀27:吼、曰、曹,吼從後非孔,曹是裝滿東西的大口袋

讀音:hǔu,呼後切。

《說文解字》:厚怒聲,從口後。

此字始見於篆文,由“口”、“後”會意,“後”亦聲。本義為“盛怒的聲音。” 在此需要強調一點的是,“吼”字的聲符是“後”而非“孔”。

小篆由“口”、“後”構成,而非“口”、“孔”構成。

我們總是習慣以為“後”是“後”的簡化字,其實這是兩個字,只是漢字簡化後才混為一用。

“後”始見於甲骨文,於“司”同源,作某些部門主管用時為“司”,如“后羿”,即為“司羿”;又如現在政府部門的司長等。

春秋以後出現了分工,“司”仍然表示發號施令的主管,“後”則專指君王的妻子。

在甲骨文和金文裡,有時“司”、“後”同字,有時二字反寫,如西周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實際是“後母戊鼎”。

80、曰

篆字識讀27:吼、曰、曹,吼從後非孔,曹是裝滿東西的大口袋

讀音:yuē,王代切。

《說文解字》:詞也。從口。亦象口氣出也。

“曰”字本本義是“口上有氣冒出”,引申為“說話”,如“子曰”。古文中又用作助詞。

甲骨文“口”字上加一個作為指示符號的短橫,表示嘴裡冒出的氣或說出的話。金文沿襲了甲骨文的形體。

小篆延續了金文的形體。

81、曹

篆字識讀27:吼、曰、曹,吼從後非孔,曹是裝滿東西的大口袋

讀音:cáo,昨牢切。

《說文解字》:獄之兩曹也。

徐鍇:以言詞治獄也,故從曰(yuē)。

許慎和徐鍇的釋義,顯然是因為沒有見過甲骨文“曹”字,以從“曰”(yuē)來解釋,未免牽強附會。

“曹”是個會意字,本義是一對或一雙。

甲骨文“曹”上方是兩個“東”,下方是一個“口”字,代表大口袋,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大口袋裡裝了很多東西,表示多,本意也有“偶”、“對”、“群“”的意思。

金文上方沒變,仍然是兩個“東”,只是下方的“口”字裡多了一短橫,似“日”,但字意未變。

小篆上方仍為兩個“東”字,下方已經演變為“曰”(yuē),也便有了許盛和徐凱的釋義。

隸變之後又變回了“日”字。

您好!

感謝觀賞、點贊、關注、轉發!

我是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謝謝!

「篆字識讀」往期圖文:

篆字識讀25:甜、言、訴,甜言蜜語順耳,但言多必失或招致割舌

篆字識讀24:口、叫、舌,口要吃飯,還需吶喊,也要能容一切

篆字識讀23:自、嗅、皇,自是一隻鼻子,既能辨別香臭也會妄自尊大

篆字識讀22:耳、聖、聽:每隻聰慧的耳朵旁,都有張逆耳的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