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識讀20:眾、省、覓,勸人反省位高減省,文字有趣值得玩味

「篆字識讀」第一輯: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20):眾、省、覓

文/圖|王萬平

在上期《

篆字識讀19:目、眼、眉,就是先民創作的形象生動的簡筆畫

》一文裡,我們解讀分享了與人有關的篆字“目”、“眼”、“眉”,有興趣的朋友可翻看。

今天我們繼續解讀分享《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眾、省、覓》。

篆字識讀20:眾、省、覓,勸人反省位高減省,文字有趣值得玩味

58、眾

58、眾

讀音:zhòng,之仲切。

《說文解字》:多也。

甲骨文,上“日”,下邊三個“人”,代表多人。像很多人在烈日下勞作。

金文,“日”變作了“目”,像許多人在被監視的狀態下勞作的樣子。從這個字,似乎也能看到階級的形成,社會發展到了壓迫與被壓迫的階級社會。

小篆,沿襲了金文的形體。

篆字識讀20:眾、省、覓,勸人反省位高減省,文字有趣值得玩味

59、省

59、省

讀音:xǐng,所景切。

《說文解字》:視也。從眉省,從屮(cǎo,同草;chè,草木剛長出來。) 形聲字,本義是“視”、“察看”。

“省”讀作xǐng時,意為“視察”、“反省”,有體恤民情之意。但是當作行政區劃單位的時候,讀作shěng,有省減之意,頗為微妙,值得玩味。

甲骨文,從目從屮,“目”為眼睛,表示觀看;“屮”為初生之草。二者相合表示視察草木之意。草木可引申為農地、農事。巡視天地,表示殷商時期對農耕的重視。

金文,在“屮”之下加一點或一橫畫,表示土地,意思是草木生於地。戰國文字秦簡,點或橫線變成了斜線,大眼睛豎起來,變成了“目”。

小篆,沿襲了戰國文字的形體,斜橫拉長下垂。隸變之後訛寫成了“少”、“目”構成, 原本意思隱而不見了。

篆字識讀20:眾、省、覓,勸人反省位高減省,文字有趣值得玩味

60、覓

60、覓

讀音:mì,莫狄切。

《說文解字》:衰視也。從pài(派去掉三點水)從見。甲骨文缺。

金文,此字始見於金文。從爪從見。左上像“爪”,手的意思;右像“見”,張大了眼睛看的意思,合起來表示張大眼睛動手尋找。也就是用眼睛仔細看,動手仔細尋找的意思。

小篆,由pài(派去掉三點水)、“見”構成。pài(派去掉三點水)是水的支流, 有“斜”的意思,本義為斜著眼睛看,引申為“尋覓”。

pài(派去掉三點水)是“派”的本字,有一種觀點認為,隸變之後,pài(派去掉三點 水)被訛寫為“爪”,這顯然是依據小篆的形體而作出的判斷,這應該是緣於許慎,殊不知或許許慎本就是訛寫。從金文的形體來看,可以說,小篆是生造字。但是基於文字學上約定俗成規律,我們並不能就說這個“覓”是錯誤的寫法。

源於此,由“爪”和“見”構成的小篆,被認為是“錯誤”的寫法。但是卻承襲了金文的形體,所以孰對孰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您好!

感謝觀賞、點贊、關注、轉發!

我是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謝謝!

篆字解讀往期圖文:

篆字識讀18:走進衙門面對官吏,你只能低頭甚至伏地,千古不變

篆字識讀17:頭痛心煩,登高極目天朗氣清;”夏“是一隻多足蟲?

《》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