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切割,是制玉的一個重頭工藝,古人叫做“解玉”,既是玉器塑形的基礎,又是鏤雕紋飾雕琢的主要方式。

切割工藝根據工具的差異,分為線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者均以潮溼的解玉砂為中介磨料。古玉中都會多多少少留下留下切割痕跡,為我們辨識古玉真偽提供了又一個重要的痕跡鑑定視角。

三種切割方式中,猶以線切割廣泛應用、歷史悠久。線切割分為弓線切割和手拉切割兩種方式(圖1),那麼一條柔軟的線繩真的能夠切割下堅硬的玉石嗎?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1-1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1-2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1-3

知其然莫如知其所以然。陋蘭室今日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古人是如何做到以柔克剛——以一軟線切割玉石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探索古玉工藝從來不乏有心人,且看一次單人手拉線切割解玉實驗。

1、按原始方法固定被加工件——玉石

實驗原料:

⑴被加工件——葉臘石

⑵加工工具:黑砂、水、軟索——細麻繩、毛線

實驗準備——把原料玉石固定住(圖2):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2

2、實驗結果——橫向切割、縱向切割(圖3)和直口(豎)切割(圖4):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3

第一個切口:橫向,麻繩橫切50分鐘,因為石質不均勻,磨損厲害,影響了操作時間,麻繩斷了約40次左右。

第二個切口:縱向,毛線切割約18分鐘,切面較麻繩切割面較大些,斷4次。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4

第三個切口:直口(豎)切割,切面2。8釐米*3。5裡面(切口底部弧度折算)切口寬0。25釐米,從上向下用毛線豎切割21分鐘,線斷一次,切割深度相當於橫切的六分之五。

3、實驗結果判斷:

⑴⑵橫向切面的平整度低於縱向切面的平整度(圖5為毛線橫向切面痕跡,圖6為毛線縱向切面痕跡)。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5-2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6-1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6-2

⑶毛線切割效率高於麻繩切割,毛線在透過石料中硬質區域,切割面相對平整,行進更為流暢,毛線對材料的適應性高於麻繩(圖7)。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7

注:實驗中才發現所用石材質地不均勻(圖8)。

陋蘭室 • 鑑玉 | 文化期古人是如何切玉?

圖8

本實驗說明:

⑴用軟索附帶潮溼(含水)解玉砂完全能夠切割堅硬的玉石,解玉砂不枉為古人切割玉石的“黑科技”。

⑵古人線切割工具材料還有很多可選擇性(戰漢後多以鐵絲切割,有時混合)

⑶無論何種線切割方法,都會留下明顯的線切割拋物線型痕跡特徵。精修除外。

⑷玉石加工材料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質地,會在加工痕跡的表現上不盡相同,鑑辨時可注意區別。

專業古玉鑑定

收藏拍賣交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