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十六歲發表詩歌,被捧為皇帝身份耽誤的詩人,老年坦白:我抄的

1921年,一位叫鄧炯麟的年輕人在上海《逸經》雜誌上發表了一首《三希堂偶銘》的小詩,內容如下:

屋不在大,有書則名,國不在霸,有人則能。此是小室,惟吾祖謦。琉球影閃耀,日光入紗明。寫讀有欣意,往來俱忠貞。可以看鏡子、閱三帝,無心慌之亂耳,無倦怠之壞形。直隸長辛店,西蜀成都亭。餘笑曰:“何太平之有?”

大夥一看便知,這首詩是套寫唐代文豪劉禹錫的《陋室銘》的。之所以也發表了,大概是編輯覺得作者畢竟還不滿16歲,應當鼓勵鼓勵。

溥儀十六歲發表詩歌,被捧為皇帝身份耽誤的詩人,老年坦白:我抄的

沒人知道的是,這位鄧炯麟小朋友,便是滿清末代廢帝溥儀。此時的溥儀,還處於少年萌動時期,江山已不歸他管,百無聊賴,便尋找各種各樣的樂子打發時間,寫詩便是其愛好之一。

在雜誌上刊登作品之後,溥儀很受鼓舞。像打了雞血一般激動,開始一篇又一篇瘋狂的投稿。然而他在這方面實在沒有什麼天賦,這些作品都如泥牛入海,無影無蹤。

直到1922年夏天,溥儀才在上海一家小報《遊戲日報》上又發表了三首名為《鸚鵡》《浮月》《荷月》的古體詩。據說這三首詩寫的相當不錯,把報紙編輯看的激動不已,到處打聽、尋找作者,欲見上一面。卻始終無人知曉鄧炯麟就是溥儀。

溥儀十六歲發表詩歌,被捧為皇帝身份耽誤的詩人,老年坦白:我抄的

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也很欣賞這三首詩,特意將其收錄在自己的作品《紫荊城的黃昏》,並對溥儀的詩歌不吝讚美之言。1934年,隨著這本書在倫敦的發行火爆,溥儀在西方聲名鵲起。許多人西方人都對這位善於寫詩的青年大加讚譽,稱其為被皇帝身份耽誤的天才詩人。溥儀還親自為此書作序。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1964年,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面世,一出版即成為轟動一時的書籍,至今仍是暢銷書。而溥儀在這本書中毫不避諱的稱,當時發表的這三首古體詩全是抄襲一位明朝詩人。不知道莊士敦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溥儀十六歲發表詩歌,被捧為皇帝身份耽誤的詩人,老年坦白:我抄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