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也存在於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胡桑

世界也存在於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胡桑

《始於一次分神》,2021

胡桑十年文學講稿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世界也存在於

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

大海,全是水,仍然把雨承受下來

——世界文學時代的閱讀與寫作(代序)節選

江南縣城的生活貧乏至極。一個彷徨不安、空空蕩蕩、自我感到脆弱而想要做出變化的人,卻總是好過成為一個愛慾已死、他人退去、道路枯萎的社會里的透明的人。借用圖尼埃(Michel Tournier)在《愛情半夜餐》裡寫的,閱讀的開啟,讓我們得以“慶祝生命悲壯的脆弱”。慶祝自我的混沌,自我的不能,自我的渴望。生命是真實的,即便脆弱。

我在老縣城閱讀托爾斯泰、帕斯捷爾納克、馬爾克斯、大江健三郎、魯迅、茅盾、老舍、俞平伯、卞之琳、何其芳、張愛玲、海子、顧城、西川、莫言、孫甘露、格非。三年高中光陰,我花盡了省吃儉用下來的零錢買了他們的書。另有很多小說家和詩人的作品,是在選集裡讀到的。透過閱讀別人的生命,我編織出虛構的生活。那幾年書籍太少,只能反覆閱讀這些作家的書。

許多年後,我在納博科夫《文學講稿》裡讀到了所謂的“反覆讀者”:

奇怪的是,我們不能讀一本書,只能重讀一本書。一個優秀讀者,一個成熟的讀者,一個思路活潑、追求新意的讀者只能是一個“反覆讀者”。

只有反覆進入一個文字,才能被這個文字巨大的磁場所同化,並獲得相似的磁性——語調、詞彙、認知。在反覆的相遇中,一個靈魂不斷邀約另一個靈魂,一個生命緩緩織入另一個生命。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裡說過兩句話,深深地搖撼了紮根在我內心的那棵閱讀之樹:

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

閱讀,尤其是閱讀一部經典作品,彷彿在雨季進入一座異鄉的城市,沾染了一身雨水、塵土,呼吸了空氣中溼潤的味道,與陌生的人們漸漸相識,與他人的生命交織、切入,就獲得了另一種生命的節奏。

卡夫卡《城堡》中的K就這麼進入城堡山下的村落。阿倫特在《黑暗時代的人們》中說過,“世界存在於人們之間。”其實,世界也存在於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對一些書反反覆覆、永無止盡的閱讀,為我們生命賦形了溫度、速度和韻律。與什麼樣的書相遇,就進入了什麼樣的生命形式。

世界也存在於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胡桑

The Castle《城堡》美國版

Alfred A。 Knopf,1930

換言之,閱讀,始於一次偏移——偏移已有的經驗,重塑已有的生活秩序。安娜·卡列寧娜遇見弗隆斯基之後,在回彼得堡的火車上,閱讀著一本英國小說,窗外是暴風雪,她的生活則與文字中的世界開始交織在一起,但最終,她醒來了。

在或輕微或暴烈的偏移中,閱讀者一次次抬起頭來,其生命潛能被一次次激發出來,去完成一次次的創造。能夠抵禦這個消費時代的損耗的,大概就是生命力量的行動,而且是複數的行動,在與他人的聯結中行動:

閱讀不是一項孤立活動,只與生活形成競爭與抵抗,閱讀是我們的一種行動,透過閱讀,我們日復一日,每天都在給予存在一個形式、一種滋味、一抹風格。

(瑪麗埃爾·馬瑟《閱讀:存在的風格》)

我在大江健三郎的諾獎演說辭裡讀到了《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的一些情節。那時我已經十八歲。演說辭附錄在《性的人·我們的時代》後面。

大江健三郎說,《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有三個層次的官能性的愉悅:一是大自然中的真實世界得到了解放,二是尼爾斯使自己淘氣的性格得以改造,成為純潔的、充滿自信而又謙虛的人,最高的愉悅是尼爾斯呼喊著回到了家鄉:“‘Maman,Papa!Je suis grand je suis de nouveau un homme!’cria-t-il。”他這樣喊道:“——媽媽、爸爸,我長大了,我又回到了人間!”

世界也存在於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胡桑

Nils Holgerssons Underbara Resa Genom Sverige。

A。 Bonniers, [1906-1907]。

正如大江健三郎,我也被後半個句子感動。我渴望回到人間,棲居在世人中間,進入與他人的聯結,在生活中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江南並沒有給我這樣一個位置,我對江南日常生活的厭倦和牴觸大概來自其精神內容的匱欠——說到底,是我自己精神世界的貧乏。我只能在閱讀和寫作中安放自己遊走的心靈。我想要離開。

我在散文集《在孟溪那邊》裡嵌入了眾多逃逸的星辰。我期待陌生世界的來臨,儘管我一直在思慮,那不可見的、到來中的港口、站臺、碼頭、機場到底在何處等候著我?只是,熱情飆升了馬力,彷彿一場風暴,將我席捲而上,拋入了漫無終點的旅途。

閱讀和寫作終將是一場不能抵達盡頭的跋涉。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我終於歡欣地墮入了深淵。在這裡的景緻卻錯落有致,充滿了豐盈的變化,有著意料之外的可能:或雲陰往來,或晴暖無風,或密雲不雨,或慢雨霏微,或暴雨如注,或狂風捲席,或霽嵐無言。

我遊走了許多城市和國度,尤其是透過文字的視窗望見了諸多事物和心靈,見識了不可見的法則和邊界,遭遇了可能與不能、輕與重、敞開與封閉,終於能夠理解那個養育我的村子了。

阿倫特在《黑暗時代的人們》中說過,“世界存在於人們之間。”其實,世界也存在於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對一些書反反覆覆、永無止盡的閱讀,為我們生命賦形了溫度、速度和韻律。與什麼樣的書相遇,就進入了什麼樣的生命形式。

——胡桑

—Reading and Rereading—

世界也存在於和書籍的反覆相遇之中|胡桑

《始於一次分神》,2021

胡桑十年文學講稿

上海文藝出版社

胡桑·賦形者

題圖作者:Daria Khoroshavina

behance。net/barelungs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