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六六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組織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一個人在家裡呆不下去,就會出去流浪。流浪漢一多,就是不穩定因素。當代的刑案中,最難偵破的就是流竄作案。當然,還有家庭之類的可怕事件發生。最可怕的是,因為女人紅杏出牆,引發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戰爭。

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六七家庭關係首先是男女關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大師當然知道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滿足飲食男女之慾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比如生產力的水平、分配關係的確立。當一部分人艱難謀生而另一部分人驕奢淫逸時,社會已經安上了一個火藥桶。所以,孔大師得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結論。那是物質層面的問題。詩是藝術,當然不能開口閉口物質,而要更多地關心精神層面的問題。以為只有物質的分配問題會引發社會矛盾,認為只要滿足物質需要就能解決社會矛盾,是把人當作豬狗一樣看待。精神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同樣會引發社會矛盾。

七六八精神層面的問題更加複雜、活躍、強烈。孔大師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這個“未見者”,當然也包括被後人稱為“聖人”的孔大師。如果各方主要人物“好德如好色”,特洛伊戰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為孔大師本人也不能“好德如好色”,他就編一部歌曲集,規範大家的“好色”行為。

七六九《周南· 關雎》就是孔大師確立的一個規範。這個規範的基本要求是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

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七〇君子對淑女的戀愛行為是非常節制的。這詩雖然描寫君子追求淑女,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任何動作,“君子”也只是獨自“輾轉反側”而已,翻牆折柳送手巾之類的事情似乎想都不曾想過,戀愛的過程很守規矩。這種戀愛,既有頗為深厚真實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不能激動異常,不能興高采烈,不能……總之,要hlod住。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受,當然也不會激動。

七七一孔大師提倡的理想婚姻固然很光明,但現實殘酷。

《召南·江有汜》就是一個被愛情拋棄的弱女子的呼號:

大江自有分流水,

這個人兒回故里。

不肯帶我一同去。

不肯帶我一同去,

將來懊悔來不及。

大江自有洲邊水,

這個人兒回故里。

不再相聚便離去。

不再相聚便離去,

將來憂傷定不已。

大江自有分叉水,

這個人兒回故里。

不見一面就離去。

不見一面就離去,

將來號哭有何益。

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七二這首詩講的是一個故事:一個外來人員——假定為經商人員,一邊經商一邊經營愛情,均有成就。商人不僅賺到了錢,而且賺到了愛情。大約當時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迅速貶值,愛情也迅速貶值,商人決定拋棄妻子,獨自回故鄉。商人非常決絕,回家前連妻子的都不願見一面。妻子雖然傷感,但是自信心超強,認為丈夫的這種行徑,將來是要後悔的。

七七三這對男女開始戀愛時,也一定是以婚姻為目的,而且,雙方也有相互的接觸。其實,《關雎》中的男女青年也是有相互接觸的,要不,“君子”怎麼認定對方是“淑女”?但是,《江有汜》中的“淑女”走眼了,熱戀的物件不是“君子”,而是一個薄情郎。其實,《關雎》中的男女,婚後是否一定不會像《江有汜》一樣的結局?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七四孔大師似乎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主張自由戀愛,另一方面又收錄了一些棄婦詩。這些棄婦詩,往往以自由戀愛開始,以分手結束。《衛風· 氓》:

憨厚農家小夥子,

懷抱布匹來換絲。

其實不是真換絲,

找個機會談婚事。

送郎送到淇水西,

到了頓丘情依依。

不是我願誤佳期,

你無媒人失禮儀。

望郎休要發脾氣,

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牆,

遙想復關凝神望。

復關遠在雲霧中,

不見情郎淚千行。

情郎即從復關來,

又說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

沒有凶兆心歡暢。

趕著你的車子來,

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

綴滿枝頭綠萋萋。

噓噓那些斑鳩鳥,

別把桑葚吃嘴裡。

哎呀年輕姑娘們,

別對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戀上你,

要丟便丟太容易。

女人若是戀男子,

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

枯黃憔悴任飄搖。

自從嫁到你家來,

三年窮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歸,

水濺車帷溼又潮。

我做妻子沒差錯,

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無常沒準則,

變心缺德耍花招。

婚後三年守婦道,

繁重家務不辭勞。

起早睡晚不嫌苦,

忙裡忙外非一朝。

誰知家業已成後,

漸漸對我施兇暴。

兄弟不知我處境,

哥哥見我哈哈笑。

靜下心來細細想,

獨自傷神淚暗拋。

當年發誓偕白頭,

如今未老心先憂。

淇水滔滔終有岸,

沼澤雖寬有盡頭。

回想少時多歡樂,

談笑之間露溫柔。

海誓山盟猶在耳,

那料反目竟成仇。

莫要回想背盟事,

既已終結便罷休。

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愛情故事。當初的窮小子猛追一位姑娘,兩人私定終身,艱苦創業,終於脫貧致富奔小康時,丈夫拋棄了糟糠之妻。

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七五《王鳳·中谷有蓷》也是一個自由戀愛的女主角的悲慘故事:

山谷一棵益母草,

根兒葉兒都枯槁。

有個女子被拋棄,

一聲嘆息一聲號。

一聲嘆息一聲號,

嫁人艱難誰知道!

山谷一棵益母草,

根兒葉兒都乾燥。

有個女子被拋棄,

長長嘆息聲聲號。

長長嘆息聲聲號,

嫁個惡人真懊惱!

山谷一棵益母草,

幹黃根葉似火烤。

有個女子被拋棄,

一陣抽泣雙淚掉。

一陣抽泣雙淚掉,

追悔莫及向誰告!

本詩中沒有男女交往的描寫,但從結束語“追悔莫及向誰告”可以看出這是自由戀愛的婚姻。如果是父母之命,就不存在“追悔莫及”的問題。

七七六《國風》中的棄婦詩,反映了當時下層社會棄婦大量存在的現實。這種情況,在貴族階層也是存在的。《小雅·穀風》:

谷口呼呼颳大風,

大風夾帶陣陣雨。

當年擔驚受怕時,

惟我幫你分憂慮。

如今富裕又安樂,

你卻棄我掉頭去。

谷口呼呼颳大風,

大風旋轉不停息。

當年擔驚受怕時,

你摟我在懷抱裡。

如今富裕又安樂,

將我拋開全忘記。

谷口呼呼風不停,

刮過巍巍高山嶺。

颳得百草全枯死,

颳得樹木都凋零。

我的好處你全忘,

專門記我小毛病。

七七七與前幾首棄婦詩相比,本詩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本詩語言悽惻而又委婉,只是敘述被遺棄前後的事實,沒有譴責,沒有呼天搶地的呼號,而責備的意思已充分表露,“怨而不怒”。這是因為貴族婦女的修養與勞動婦女有別。二是《衛風·氓》和《邶風·穀風》,出現了勞動場面。《衛風·氓》中的女性是紡織姑娘,《邶風·穀風》中的女性是野外勞動能手。他們都善於操持家務。《小雅·穀風》中的女性沒有明顯的特長。她嫁入夫家時,夫家陷於貧困狀態,經過兩人努力,情況好轉。夫家的貧困,可能是因為經營不當造成的。就如同一家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處於虧損狀態。女性嫁入夫家後,對家庭的經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生產經營迅速上軌道。這種貢獻不是像織布或野外勞動那樣易於直接描述的。三是本詩看不出他們的婚姻是自由戀愛的結果,還是父母之命的結果。從情理推測,他們的婚姻應該是父母之命的結果。貴族未必一定是遵守法律的模範,但是貴族比平民更注重面子,特別是沒落貴族。如同越是落後的國家,越要弄點能夠為自己長臉的東西到國際上顯擺。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步演變為時代潮流,自由戀愛為世人所鄙視時,貴族更加缺乏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勇氣。

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七八從《詩經》收錄的棄婦詩的數量來看,因自由戀愛而釀成悲劇的詩作較多。是否孔大師認為自由戀愛靠不住?至少,當時的婚姻專家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雙方的婚姻沒有父母做主。他們可以舉出《召南·江有汜》作為最有力的證據。這是一段自由戀愛引發的愛情悲劇。原因就在於年輕人生活經驗缺乏,特別是女方,對於男方的個人品行、家庭狀況、社會背景幾乎毫無所知,在缺乏理性評估的情況下,僅憑個人感覺,頭腦發熱,以為愛情高於一切,產生了戀情,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七七九規範年輕人的行為是當務之急。周朝君臣經過“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探索,終於找到了一種適合周朝國情的婚戀模式:由父母為子女選定配偶。周朝認為父母是擁有豐富生活經驗的成年人,比年輕人理智,為子女選擇配偶可以減少許多社會問題。於是,反對戀愛自由成為主流輿論,自由戀愛的男女青年要承受極大的社會壓力。

孔子為什麼要把女人送到七六七家庭裡?七六七家庭的女人有多少人?

七八〇《鄭風·將仲子》描寫一位自由戀愛中的女青年面臨強大的社會壓力的矛盾心情:

求求你,我的仲子,

別翻越我家門戶,

別折了我種的杞樹。

哪是捨不得杞樹呵,

我是害怕父母。

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

但父母的話,

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

別翻越我家圍牆,

別折了我種的綠桑。

哪是捨不得綠桑呵,

我是害怕我的兄長。

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

但兄長的話,

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

別翻越我家菜園,

別折了我種的青檀。

哪是捨不得青檀呵。

我是害怕鄰人的毀讒。

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

但鄰人的毀讒,

也讓我害怕。

頂部